APP下载

由人体的曲线美论中国舞蹈的三道弯

2013-08-15赵丹赵黎昕衡水学院分院河北衡水05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太极图舞姿傣族

□ 赵丹 赵黎昕(衡水学院分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1、由人体曲线美看三道弯

(1)人体姿态没看舞蹈的“三道弯”。人体的姿态不管是立、卧、行、坐,都存在姿态美的问题。美的姿态都是人们羡慕和向往,七扭八歪不美的姿态是人们不喜欢的。舞蹈艺术是以人体美为表现形式,所以对舞蹈中的舞姿、旋转、神情、手势以及各种技巧动作要以美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没有美,则不能称其为艺术,而只有美的艺术,才能对人们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舞蹈的形式美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人体本身的美是舞蹈的物质基础。因此,身体线条、肌肉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舞蹈演员在训练中对体形的发展要加以控制。对肌肉能力的要求是坚实而有力的,不能练成横行体胖、肌肉松弛。在这样的状况下做出的各种舞蹈动作、体态韵律、身段舞姿都不会美。

(2)人体“S”型曲线审美“三道弯”。中国舞蹈是典型的“划圆艺术”,“圆”贯穿于舞蹈形体运动的始终,其具体的讲究主要是“三圆”、“两圆”,即:“平圆”、“立圆”、“8字圆”、“大圆套小圆”。其它如体态的上的拧倾、扭旋、折曲等等,亦属“圆”的动律范围。

无论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第一套规范化的中国古典舞基础教材中的八个手位和新敦煌学派的“反弹琵琶”,楚时的前后“三道弯”,还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云间转腰”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圆”。所以,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

在这里我们要谈论的关于“S”线便包含在“8字圆”中。袁和在《中国舞蹈意象概论》中详细分析了舞蹈动态造型与太极图模式,指出中国舞蹈的运动形态本象是太极图象。并尝试着将太极图中间的“S”线看作太极图“起承转合”中“转”的环节,而从其外圆的任意一点出发沿线而行,那么,无论从左还是往右,从上还是往下,最终都要回到那一起点上的。显示了这种“终点回归起点”的运动特征以及“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人类自身的存在也是舞蹈的一个来源。舞蹈的运用不同于自然界的独特语言来表现人体的美,反过来,舞蹈又使人体变得更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艺术活动最初都是从发现人体的自然美开始的。

2、从作品中审美“三道弯”

(1)《水》——中国傣族舞女子独舞。全舞由“汲水、洗发、归去”三个部分组成,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形态,人体美以及傣族舞蹈之美,并揭示了人与水的亲密关系。“洗发”部分为舞蹈重点,又分为“解、洗、甩、晒、抖、理、挽”七个程序。同时在洗发表演中,还明确表现出水流的方向和夕阳的位置,既展现了舞蹈的造型美,又符合生活逻辑。舞蹈词汇采用傣族舞特有的“三道弯”造型和轻盈典雅的孔雀步作为主题基调,具有浓郁的傣族民族风格。同时作品还借鉴了艺术体操中有代表性的手势、姿态、造型,卓有成效地丰富和充实了傣族舞蹈的表现力,尤其是“挽发”动作,在生活动态基础上加以创造,成为“原地转圈梳髻”,颇具新意。

(2)《丝路花雨》——六场中国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以我国唐朝极盛时期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歌颂了老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俩的光辉艺术劳动,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与波斯商人伊努思之间的生死之交,高度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的盛况。

《丝路花雨》最大的贡献是复活了敦煌壁画,复活了唐代舞蹈,创造了新颖的舞蹈语汇。尤其是“反弹琵琶伎乐天”的优美造型,被当作主人公的主题舞姿,其艺术魅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塑造舞剧的艺术形象时,特别是在描摹女性形象时,充分运用了敦煌壁画的舞姿特有的运动规律“S”曲线,从而鲜明突出了“S”形的动作体态、端庄华丽的舞姿造型和中国古典女性含蓄、温婉之美,让壁画中的形象鲜活起来。

3、对“三道弯”的憧憬

东方舞蹈是对大地的眷恋,西方舞蹈是对苍穹的憧憬,东方舞蹈的力动为内包性,西方舞蹈的力动为放射性,东方舞蹈是在地面上寻找另一世界的乐土,包含“礼”和“道”的世俗宗教性,西方舞蹈则企图超越人类现实生活,去追求另一天上人间。

和东方的“三道弯”相比,现代舞的美在于动作的粗砺,强悍,直接;强调冲动的原始,强调对人们精神的穿透。而东方舞蹈的美在于动作的含蓄,柔中带刚、慢而不温。现代舞一反芭蕾的优雅,躯干与四肢多呈直来直去的大幅度冲击动态,它挖掘了广泛的意念投射效果,它创造非人体化的奇特境界,它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讲求无拘无束自由创造,以标新立异为美。

和东方的“三道弯”相比,芭蕾的美以“开、绷、直、立”为四大原则,是线条,放射性艺术,与这种审美原则相辅相成的是西方人通常的思维方式,也是常常有直线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和舞蹈方式常常是曲线的,按照现代主义的观点,曲线本是大自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因而是至善至美的。

总之中国舞蹈不管是民族舞还是古典、汉唐等舞蹈,都不同于西方芭蕾展现的是外开,走的是放射性路线。恰恰相反中国舞蹈讲究的是含蓄和内敛的“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和风格,让我们即使有五十六个民族却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韵律——“三道弯”,也是因为我们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三道弯”条件。我们可以这样说:“三道弯”这一典型的舞姿体态,是中国舞蹈的可妙之处,也是中国舞蹈的点睛之笔。

猜你喜欢

太极图舞姿傣族
早春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舞姿
八卦图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风中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