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

2013-08-15王云成赵素岗李宏儒吕忠敏钱晓祥一汽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吉林长春130011

吉林医学 2013年27期
关键词:瘤体病理学肿块

王云成,赵素岗,李宏儒,吕忠敏,钱晓祥(一汽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1)

为进一步分析64排螺旋CT用于胃间质瘤(即GST)的诊断价值,笔者收集经临床病理学检查以及手术所见证实为GST的患者30例,收集其64排螺旋CT(即MSCT)资料,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GST患者30例,所有患者的CT资料均完整,且经免疫组化(病理)以及手术所见证实。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55.8岁。临床发现,14例为消化道出血,4出现腹胀以及腹部不适,10例腹痛,22例存在腹部包块。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患者检查前12小时禁食,检查前15~30分钟给予肌内注射654-2 20 mg,之后口服清水1 000 m l。采用GE公司提供的64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设置扫描参数为:160 m As、120 kV,有效层厚为1.25 mm,控制重建间隔为0.625 mm,于肘静脉推注欧乃派克300 m g I/m l,注意控制流速为3 m l/ s,动、静脉期分别延迟25~30 s、70~90 s。患者取仰卧位,自膈肌顶部起直至髂棘水平进行常规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的重建处理。

1.2.2 观察影像:观察影像病变起源、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并观察周围是否存在肿大淋巴结等。

1.2.3 病理学检查:手术过程中,观察肿瘤的具体部位、形态、大小、生长侵袭情况以及其与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术前的影像检查结果相比较。本组30例患者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光镜检查,其中,光镜检查主要根据核分裂影像以及细胞的异型性等来判断GST的良、恶性,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主要检查S-100蛋白、CD34以及CD117等。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均进行了病例学检查,其中24例术前定位准确,6例患者由于肿瘤的体积较大无法进行准确地定位。8例患者的CT检查表现为边缘清楚,且经手术证实不存在相邻组织的侵犯。4例患者手术中发现有肿大淋巴结存在,且经病理学证实为转移,而CT检查未发现。光镜下有4例患者的肿瘤细胞为梭形,另有26例患者的瘤体由上皮样细胞以及梭形细胞共同组成。肿瘤细胞的排列表现为旋涡状、编织状或者栅栏状。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均表现为阳性,有24例的CD34表现为阳性。

2.2 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及生长方式等:本组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性的肿块,大小不一,瘤体直径在2~12 cm之间。16例瘤体位于胃体部,8例瘤体位于胃窦,6例瘤体位于胃底部。16例患者的肿块呈现圆形或者类圆形,14例呈分叶状。其中8例为良性,8例为潜在恶性,14例为恶性。12例肿块位于胃腔中,12例肿块向外突出,22例瘤体向腔内外同时突出。

2.3 影像学表现:经CT平扫结果显示,患者的瘤体多为圆形或者类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表现为向腔外、腔内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本组8例为阳性,肿块直径均在5 cm以下,且密度均较为均匀;14例为恶性肿块,肿块直径均在5 cm以上,肿块中存在变性坏死化或者囊变而形成多灶性的低密度区域,有2例患者的病灶中存在气体影;8例潜在恶性患者的病灶存在内部坏死,肿块的边界不清楚,且与相邻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粘连或者对周边器官存在直接性的侵犯。所有病例均为发现明显的钙化灶。

3 讨论

胃间质瘤多发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8岁。GST的多发部位为胃壁肌层,发病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而当瘤体增大时由于瘤体表面的黏膜破溃而导致消化道出血。故该症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食欲减退、腹部包块、腹胀或者上浮疼痛等,且均未发现腹膜后的淋巴结转移等[1]。

MSCT扫描速度较快,且空间分辨率较高,而层厚很薄,能够对瘤体进行双期或者多期的扫描,因而能动态地观察瘤体的强化过程,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GST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用于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定位准确,对GST的检出率较高,对肿瘤的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2-3]。

[1] 张 雷,李 森,罗娅红,等.应用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3):212.

[2] 魏 英.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50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10.

[3] Fletcher C,Berman J,Corless C,et al.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consensus approach[J].Hum Pathol,2009,33(12):459.

猜你喜欢

瘤体病理学肿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