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及护理的临床分析

2013-08-15熊玉珍孙陆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30060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436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通气管咽鼓管腺样体

熊玉珍,孙陆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430060;.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 4360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患者常因未被注意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当今对其病因和病理变化认识水平有限,在临床诊治理念和方法上也不统一。作者以听力学检查作为动态观察的主要检测方法进行了正确诊断和早期恰当治疗。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药物治疗、骨膜穿刺、鼓膜置管、邻近病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8.2~68.6岁,平均38.4岁,双侧38例(76耳),单侧24例(24耳),病史10d至3个月。以耳堵、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合并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例,慢性鼻炎、鼻窦炎26例,腺样体肥大者15例,慢性扁桃体炎或(和)Ⅲ度大者10例。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75耳(75.0%)为B型图,25耳(25.0%)为C型图。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平均损失18~38dB,蹬骨肌反射大部分患者未能引出。检查鼓膜多表现为内陷,色泽灰暗;63耳鼓膜呈黄色或黄红色,可见液平面或气液平面;26耳鼓膜增厚、混浊,鼓膜活动明显受限;7耳鼓膜有钙化斑;4耳鼓膜菲薄。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加鼓膜穿刺 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利菌沙、头孢克洛、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黏促排剂吉诺通,同时鼻腔应用减充血剂,疗程7~10d。然后常规鼓膜穿刺,抽出液体或气体并予地塞米松和50%葡萄糖混合液1~2mL注入中耳腔,1周后未愈同法治疗。3次无效行鼓膜置管。

1.2.2 鼓膜置管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向上,乙醇棉球消毒外耳道及鼓膜,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用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字型切开鼓膜,吸净中耳腔积液置人硅胶中耳通气管。置入后第1周每日检查并以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鼓室,1周后每周复查清理分泌物和局部情况,2个月后每月复查一次至脱管。置管时间6~18个月。

1.2.3 邻近病灶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

1.3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纯音听阈恢复到25dB以内,鼓室图为A型;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鼓膜内陷改善,听力提高1~15dB,但未达正常,鼓室图B型转为C型或C型转为A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不明显。

2 结 果

62例(100只耳)患者中药及鼓膜穿刺治疗77耳(77.0%)痊愈,18耳(18.0%)有效,5耳(5.0%)无效,16例置管,15例痊愈,其中15例好转后未再治疗。5例儿童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3例行鼻腔手术,1例鼻咽癌未治疗,1例失去随访。

3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明了。一般认为由于上呼吸道炎症或物理因素等造成咽鼓管阻塞,使中耳腔内形成负压,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多,形成中耳积液;中耳腔内压力小于咽鼓管内压力,使液体不能排出;同时咽鼓管黏膜水肿,纤毛功能破坏,加重中耳积液淤留;中耳积液并发感染,又进一步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碍。以上因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切断这种恶性循环,是临床治疗分泌中耳炎的重点所在。

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用方法之一,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黏稠或反复鼓膜穿刺无效者多采用该法治疗[2]。以避免发生粘连性中耳炎、鼓膜硬化或胆固醇肉芽肿等严重并发症,防止危及患者听力,但也应注意到鼓膜切开置管引流术可导致鼓膜硬化、钙斑、化脓性中耳炎及鼓膜永久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听力。同时鼓膜置管只能达到鼓室引流及消除中耳负压的作用,如咽鼓管不通畅,取通气管后中耳仍将处于负压状态,导致积液复发[3-5]。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置入的通气管时间要足够长。本组患者共有43耳采用该法治疗,治愈32耳,有效8耳。由于病程过长或病情较严重,有3例疗效欠佳。本组患者放置通气管的时间为6~12个月,时间过短由于咽鼓管不能完全通畅,易导致病情反复,放置时间过长易致鼓膜永久性穿孔。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者主要采取鼓膜穿刺抽液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经过1~2周的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鼓室导抗图可由“B”型转变为“A”型。本组患者共有27耳采用该法治疗,治愈22耳,有效3耳,有2耳疗效欠佳,后采用咽鼓管置通气管法病情得以好转。作者认为采用该法治疗时应注意:(1)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发生化脓性中耳炎;(2)若患者有鼻腔急性炎症不宜采用此疗法;(3)治疗前要排除鼻咽部肿物堵塞咽鼓管;(4)如患者有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可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以防止复发。

近年来,由于鼻内窥镜的大量临床应用,本科室采用鼻内窥镜引导下咽鼓管吹张、咽鼓管置管注药及咽鼓管置通气管等治疗方法,选择的病例主要为急性发病、咽鼓管功能较差的患者,主要注入的药物为先锋霉素V 0.125g、糜蛋白酶500U以及地塞米松2mg,可减轻鼓室及咽鼓管内炎性反应,减轻水肿,并进一步稀释较黏稠的积液以利于排出[6]。如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常留置一硬膜外导管,放置时间5~7d,优点在于可反复向鼓室腔注入上述药物冲洗,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本组患者共有14耳采用该法治疗,治愈7耳,有效7耳,均取得满意疗效。该组患者如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先控制感染。

[1]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6.

[2] 何江,韦立国,徐志文.鼓膜双穿刺加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8(1):51-52.

[3] 席选印,李菊芬,张全安.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6(3):34.

[4] 马季青,刘宏建,霍亚平,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7):647.

[5] 李光.6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2272-2273.

[6] 刘佳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09,31(2):214-215.

猜你喜欢

通气管咽鼓管腺样体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冷却系统副水箱起泡分析及优化设计
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护理观察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
声导抗基本概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