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多样表现性

2013-08-15郭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节奏感观者节奏

郭珺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 3 0 0 3 2)

空白是平面设计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它通常是指位于图形文字背后的基底空间。这样的空间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剩余的、毫无用处的。其实并非如此,当空白被置于不同的设计环境中时,其将会被激发出丰富而多变的表现张力,随之带给观者的视觉感受也会与众不同。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空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多样表现性。

一、图底关系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到:“绘事后素”,朱熹在《论语集注》中的注释为:“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这本来是孔子在讲述礼对美的制约作用时采用的一种比喻,但其字面本意是在描述绘画中“素底”,即“空白”背景在绘画过程中的重要性。由此便引出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命题,这便是“空白”背景在平面设计中究竟有无作用、有何作用。不少设计行业初学者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往往将主要精力全部投放在画面的主体形象上,而忽视了作为“负空间”的空白背景,出现了图形与基底不相协调的问题。因此,处理好画面中图形与基底的关系是一幅优秀设计作品所应具备的基本前提。

图,通常是指一幅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底,则是主体形象之外的剩余空间。“图”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往往是向前的、积极的,容易辨识而清晰、富有张力的;而“底”则表现出后退、消极、表现张力弱等视觉特征。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人在进行视觉感知的过程中,物体形态越简洁,其被观察到的几率就越大,被记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为形态简洁的事物给观者造成的视觉阻力更小,因此其意义也就更加容易被理解和记忆;然而对于形象较为复杂的事物,大脑则会根据人的视觉习惯自动将其简化并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力求将主体图形显现出来,以便于识别。这时,空白背景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它将主体图形团团围住,有效地隔离了外界因素对主体图形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图底对比。而且这种对比越强烈,主体图形就越容易被识别,图形信息也就越能够被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二、虚实关系

虚实相生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中的重要美学主张,是指艺术画面中实的部分和虚的部分,即有象有形的部分与无象无形的部分,相互生发,构成一个更完整而神妙的形象体系和艺术意境。这就是说,在艺术作品中,主体的“实”在背景的“虚”的衬托下会显现得更为生动;而背景的“虚”正因有了主体“实”的填充而彰显得愈加丰富。正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所说:“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由此可见,恰当地在设计作品中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可以在有效凸显主体形象的同时大大增强空白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三、节奏关系

“联觉”作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觉领域中产生经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见到此类情形,我们将之称为“通感”。通感是作家在艺术创作时,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之相互联系,以达到共同展现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修辞格。其作为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法,以能充分调动观者的各种感觉来共同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去为长,这样可以借助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来相互促进、深化观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从而避免了单一感官感觉审美对象时的局限性。

在这里,我们就借助“联觉”“通感”的概念来理解设计中的节奏。节奏是一个音乐范畴中的概念,它是指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将一些节拍有序组合到一起的现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我们将节奏的听觉感受通感于视觉,其主要表现为运用形状上的大小对比、距离上的远近对比及组合关系上的疏密对比,将视觉元素有序组合的现象。这样的组合现象会刺激观者在欣赏画面时产生类似于听闻音乐节奏时的心理感受,这就是画面的“节奏”。那么,如何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呢?章利国教授给出了如是解释:“在现代设计中,节奏的产生一般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比或对立因素的存在。这首先主要是指具有质的差异和对立关系的视觉造型因素的并置或连续呈现。其次也在一定的前提下指数量的较大程度的差异和对立,例如明显的大小、多少不同的形体色彩并置或连续呈现。二是指有规律的重复。节奏体现的是事物的一种连续变化秩序,可以说是对比或对立因素有规律的交替呈现”。而笔者将空白也作为调动画面节奏感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之一。在设计中,不仅图形与图形相组合可以形成节奏,图形与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空白相互配合、衬托同样能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画面节奏,它(空白)既起到使画面起承转合、婉转回返的效应,又能使画面的物象黑与白、白与白相互呼应,像音乐一样有韵律,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由此可见,空白在协调画面和增强画面节奏感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空白与图形相互搭配产生出各自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而形成四种不同的画面韵律节奏。它们有的轻柔,有的活泼,有的厚重,有的沉稳,它们或如委婉的小夜曲,或如激昂的进行曲,或如轻快的诙谐曲,亦或如磅礴的交响曲,人们会随着不同的画面节奏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或安静或紧张。总之,空白与图形相互搭配所赋予画面的节奏犹如神奇的魔法一般,可使设计作品愈加生动鲜活。

另外,在空白的参与下,画面中原本的平衡与秩序受到了冲击与破坏,由此而形成的画面重心也会随之发生偏离与倾斜,这样观者的视线也会随之移动与跳跃,同样有助于加强画面的节奏感。跳跃的画面节奏能将轻松愉悦的气息传递给每一位观赏者,使他们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全方位放松。虽然空白自身本不能传神,但在与图形搭配的深浅浓淡间、远近疏密际自会生韵。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可以充分利用空白的这一特性,有序调控设计元素之间、设计元素与空白之间的关系,以形成不同的画面节奏。

四、总结

通过一直以来对设计理论的学习与设计实践的参与,笔者发现空白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元素,决不单单是设计主体元素之间相互组合后剩余的无用部分,其本身蕴藏着与众不同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空白与不同的视觉元素相互搭配而出现在不同的版面环境中,所带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设计初学者在进行设计活动时一定要对空白多加留意,充分体会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加以合理运用,这样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

最后,笔者想将“空白”进行引申,不仅将它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种形式语言来探讨,同时也要将其转化为一种设计思维。在新技术、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密集的信息扑面而来,往往让人避之不及或无从选择,而空白的出现恰好给人们留出一些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所以,我们相信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设计“空白”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朱立元.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1 0:2 7 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7 0.[3][美]克雷齐等.心理学纲要(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 9 8 1:4 4.

[4]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9:2 2 1.

[5]黄迎洁.谈“空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营造[D].东北师范大学,2 0 0 8:9.

猜你喜欢

节奏感观者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端午节观龙舟赛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