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在经济管理转轨中的角色选择与归位

2013-08-15王晓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王晓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自18世纪亚当·斯密对政府和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之后,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在现实中,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争论就始终没有停止过。我国在新中成立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管理采取的是直接干预式的管理模式,政府在这个时期的角色定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政府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角色选择和转换,以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有序运作。不同经济干预模式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经济管理的主导者,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的状况下,在尚未形成高度统一的市场条件下,政府要准确选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角色,把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角色转轨的必然性

(一)经济体制的转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承担的角色有着特别的要求,它既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直接干预式”的经济角色,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政府“自由放任式”的经济角色,而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承担着经济管理的调节和干预的角色,在何种状况下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充当干预主体,依据市场状况而定。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参与到市场发展的各个角落,然而,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发展的需要即政府自身的改革促使政府在经济管理中进行角色转换成为一种必然。

(二)市场本身的缺陷与失灵

我国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本身还存在很多缺陷,市场在进行资源调控和配置方面仍然有不到位甚至失灵的状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真正统一成熟的市场尚未形成,市场机制本身不完善,市场尚不具备有效的自我调节力量。市场本身的缺陷与对资源配置的失灵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二次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这些调节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补充形式,但却能有效地引导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以避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超前或滞后。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初级阶段,市场本身的缺陷与失灵使政府不能完全“放任自流”,放弃对资源配置的角色担当,而是要适时地转换角色,采取一些产业政策或区域政策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使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做出正确的角色选择。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促动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正在进行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的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并且这些体制改革是联动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种体制改革必然也会带动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20世纪7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采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管理主义思想,提出建立高绩效政府,把政府职能改革推向了新的方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开始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思路。在这次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直接参与经济行为的角色能力大大减弱,转而变成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充当宏观调控者的角色,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失衡现象。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体制改革是错综复杂的、统一的,具有触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结果,因此,如火如荼的政治体制改革促动了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角色转换。

二、当前我国政府在经济转轨中的角色演绎现状

(一)干预方式不恰当:代替市场直接进行资源配置

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政府在参与经济行为过程中的角色有了较大转变,从直接参与式转变为宏观调控式。转变是需要有一定的过程、方式、方法的,我国目前的市场运行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程度,因此,政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市场经济适度地干预。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法律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企业决策和经营运作,其对经济的干预是强有力的。政府是公共行政权利行使的代表者,通过运用政权力量重新分配生产要素和进行资源配置,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还不能完全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因此,政府必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给予适度的干预,对现实中的经济生活加以宏观调控。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加上受计划经济时代官僚经济理论的影响,在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容易采取过度经济干预的方式,进而代替市场对资源直接进行配置,即政府不通过市场,而是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或手段对经济资源进行调控。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采取不适当的经济干预方式,超越或偏离了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应充当的角色,这种角色演绎是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当然也不可能持续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角色定位认识不清:把自己定位成经济管理的主导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而非所有者,对于公共物品在市场中的配置,政府可以也应该参与进来;而对于私人物品的提供,就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政府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和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职能统统都包揽起来,结果把自己应尽的职责没有履行好,而不属于自己的职责却做了许多。在当前市场经济状况下,政府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干预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过多的经济干预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妨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用,造成经济关系的扭曲,从而使经济结构的整体性失衡。

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市场运行结果。从当前的现实状况看,政府往往不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把自己定位成经济管理的主导者,这种角色认识很容易使政府过多地、盲目地干预经济,影响公共物品的市场化运作。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多。由于政府在现实实践中还不能正确地使自己的角色进行归位,因此,政府在经济管理中角色的“应然性”和“实然性”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造成对经济管理的有害结果。

(三)主体行为不规范:对市场进行过多的管制或规制

政府行为也是具有一定缺陷的,由于我国尚未完全建设成服务型政府,因此,政府目标往往带有一定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容易造成政府在制定经济干预政策时带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在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无法跳出利己的圈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产生一些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协调的东西。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如果偏好选择维护自身利益,就会和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争利,而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行使者和代表者,相对于其他私人经济主体而言是强势的,因而必然会在市场体系中形成不公平的竞争。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在这30多年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但是从根本来讲,我国尚未完全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个关键的过渡转型时期,政府不能完全退出市场管理,任由市场自由对资源配置,还必须通过制定制度和规制来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等各方利益关系。从这个意义来看,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维护者,追求的应该是公共利益,而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存在有追求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不规范行为,往往会通过制定法律、政策追求自身利益,从而造成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多的管制或规制,影响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角色的选择与归位

(一)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主体,保证经济结构整体平衡

政府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对市场主体行为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即使是在当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形势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在市场化进程中,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已无事可做。在我国现代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本身存在不协调、不公平,因此,政府必须正确选择自身角色,并在现实实践中进行角色归位,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规避各种风险成本。

保障宏观经济总量平衡以及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致平衡是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职能。然而,从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现状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同时、同步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协调性。这种状况源于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较早,而内地和西部等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滞后。这种经济的非协调发展意味着政府并不能完全退出市场,高枕无忧,而是要以市场大致均衡化发展的推动者角色,降低和弱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用,帮助市场克服自身缺陷,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充当干预和调节主体,弥补市场缺陷和失灵

市场解决的一般是微观的、具体的经济问题,而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等宏观经济问题则束手无策,只有靠政府的辅助性的干预和调节才能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场的不完全及缺陷,政府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经济生活加以宏观调控。当然,在政府参与市场干预和调节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过度地参与市场经济管理,从而阻碍和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也是无可争议的。政府行为是有缺陷的,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缺陷,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因此,政府必须在市场管理不能到达的地方或市场失灵的时候担当起干预和调节主体角色,对经济生活和各种经济行为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才能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有序运行。

(三)监督市场主体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如何建立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今后努力的目标。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基础,而良好的秩序离不开市场法律制度的建设。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规章和制度进行管制、约束,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合理的制度运作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初级阶段,市场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任何经济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利益选择和偏好,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总会有冲突的。为了避免市场中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不协调及进而带来的市场秩序混乱,必须制定一套系统的约束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和制度。政府作为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要肩负起建立健全各种市场规范制度的角色,并通过有效地监督制度实施,协调市场竞争中的各方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成熟和完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殷爱辉,蒋锦洪.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定位[J].理论建设,2007,(1).

[2]李晓.东亚模式评析[J].经济学动态,1996,(8).

[3][美]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476.

[4]丁萍.政府经济角色定位及其行为规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2).

[5]王晓峰.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6]彭展,徐建勇.公共选择理论在政府经济职能中的运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3).

[7]罗纳德·科斯.社会成本问题[A].R·科斯,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3-57.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