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姑苏区老龄产业的调查与研究

2013-08-15瑾,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姑苏老龄苏州

周 瑾,徐 博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苏州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居全国较大城市的前列。2012年苏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设立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具有人口老龄化出现早、老龄人口高龄化、老龄人口空巢化趋势严重等特点。这给苏州老龄产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姑苏区老龄产业的需求调查

老龄产业包括了提供老龄产品和老龄服务的行业的总称。老龄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独立产业部门的差别很大,它是从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信息)产业衍生出来的,以人口老龄化为前提,为满足老年人口各种消费需求而产生、发展的产业。老龄产业的发展基于当地的市场需求,例如老龄人口的规模、老龄群体的消费能力等。

1.苏州姑苏区老龄人口的规模和特点

苏州姑苏区人口密集,老龄人口规模较大。截至2011年底,姑苏区总人口为754718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为177205人,占当地总人口的23.48%,将近1/4。姑苏区庞大的老龄人口群体形成了老龄产品的消费主体,由于老龄人学历、职业、经济收入、爱好等不同,对老龄产业的要求不同,这将推动老龄产业的不断发展。

姑苏区老龄人口特点:首先,老龄化出现早。其次,老龄人口高龄化。截至2011年底,70岁以上老人为86391人,占当地总人口的11.45%,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8.75%;80岁以上老人为28779人,占当地总人口的3.81%,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16.24%。最后,姑苏区老龄人口中的空巢现象较为普遍,空巢老人比例约在30%。姑苏区老龄化的特点就要求有相应配套的老龄产品和老龄服务,老龄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2.姑苏区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

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排在全国前列。目前,苏州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保障了老龄人口的经济收入随着地区经济同步提升。苏州市大约96%老人拥有固定退休金或养老金收入。姑苏区老年人退休金或养老金收入在2000元左右,平均有11%的老人其退休金或养老金收入超过3000元。姑苏区有的地方比例更高,例如,原沧浪区退休金或养老金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到14%。随着苏州市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消费在市场中的比例加大,这也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姑苏区老龄人口庞大的规模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为当地老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二、姑苏区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姑苏区老龄化问题的突出,老龄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政府层面上看,苏州正在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协调发展,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姑苏区在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例如,原沧浪区的邻里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虚拟养老院”),把现代服务业和居家养老服务业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还有金阊区的金乐龄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系统等。

然而,姑苏区的老龄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老龄政策导向缺位、老龄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老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政策缺位

政府和社会上都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但是,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较为滞后,缺乏系统的思路。老龄产业的性质介于事业和产业之间,政府该介入多少,思路还没有理清。在老龄产业中,社会资本在政府的财政支持、定点医保等方面难以获得优惠政策,很难平等地参与竞争。目前,姑苏区的老龄政策制定和执行效率尚不令人满意,需要有更好的统筹考虑。

2.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是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已制定的老龄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都没有资金投入方面的内容。目前,政府加大了对老龄事业的资金投入,老龄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老龄产业的发展速度满足不了老龄人口需求的增加,老龄产业的发展中资金的投入还不足。

3.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首先,老年人物质产品缺乏。老龄人口对衣食住行有其特殊要求,市场上还缺乏对老龄人口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通过调研,老龄人对食物、公共设施、公共运输工具等都有其特殊需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少有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

其次,老年人精神产品匮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产品,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感。通过调研,老年人的日常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同时,老年人休闲、娱乐等器材供给不足。

最后,老龄服务机构供给不足。在苏州,截至2012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到2015年,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2张以上。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老龄人口的实际需求。笔者在姑苏区内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床位供不应求,尚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

三、姑苏区老龄产业发展的建议

苏州经济发展较快,随着行政区域的重新调整,姑苏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姑苏区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都为加快姑苏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政府的支持下,如能引入市场资本带动老龄产业的全面升级,将使老龄产业成为朝阳产业。

1.加强政府的支持与监管

首先,政府要出台老龄产业的扶持政策,有章可循。苏州三区合并组建姑苏区,更有利于统筹兼顾,利于政策的施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从有利于老龄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出台老龄产业所需的优惠政策,从财政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龄产业。其次,政府应细化政策。对于老龄产业中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应当由政府来提供支持;对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推动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2.加大对老龄产业投入力度

首先,继续保证老龄人口的收入增长,提升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同时要加强对老龄人口的保障,例如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保障,这样可以使老年人解除后顾之忧,增强购买的欲望和能力。其次,政府要对老龄产业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老年服务设施、特困救助和相关研究等,逐步形成符合老年人特点的老龄产业。最后,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老龄产业,形成政府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机制。

3.推进老龄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姑苏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庞大的老龄人群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企业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老龄人消费特点,对老龄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老龄产品和老龄服务。老龄产业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信息)产业。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就应根据老龄群体不同需求来开发商品。并且要鼓励研究,开发老年人专用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全力打造“银发市场”,不仅能解决日益庞大的老龄化人口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的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多赢的局面。

[1]邹平.开拓老龄产业启动老龄市场——中国老龄产业座谈会发言萃聚[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7):3-6.

[2]段成荣,史梅,周国伟.用社会化、产业化机制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第二次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综述[J].人口研究,2001,(3):65-67.

[3]韩振燕,施国庆,梁誉.江苏老龄产业发展需求与对策建议[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19.

[4]曾霞.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44-45.

[5]张达.国务院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D].证券时报,2011-9-24(A02).

猜你喜欢

姑苏老龄苏州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