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2013-08-15崔赤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苦参素猪苓阿德福

崔赤梅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东台224200)

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分布于全国范围内。10%~15%的病人已经是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5%~20%的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部分病人转化成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病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方面,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将这些年来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和研究方法进行如下叙述。

1 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中药

临床研究和实验表明: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能够很好的抑制HBSAG。用酸味药物配甘寒药物,在清除湿热病毒的同时又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还可以将肝功能和微循环改善,让肝细胞恢复正常的代谢。经常将其用在治疗乙肝的中药主要的作用机理,大多数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将免疫功能改善,凭借机体本身的抗病毒能力实现治疗的目的。

人参、党参、灵芝等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可以使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对淋巴细胞的转化有促进作用,使干扰素更容易生成增加。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等能够使B细胞功能增强,将免疫球蛋白活性的作用提升;玄参、天冬、麦冬等能够使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延长半天。

2 民间经验中抗HBV的中药

中医药的实践性有着丰富的生命力,在民间中医药一直被不断的验证、总结和发展,得到了不少治病的好药方,可是却不能够获得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这也为筛选抗HBV药物提供了希望。

愈肝胶囊 (绣花针花枝、金刚头、六月雪、黄芪、田七、枸骨、平地木等)为基于民间验方研制的治疗肝炎的中药复方制剂,有着补气益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其对后天感染DHBV及肝脏炎性病变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比无环鸟苷有着更持久的作用,并具明显量效关系,提示愈肝胶囊有望在临床上。

3 中医药对HBV相关基因研究的实验探索

现代医学对抗HBV的研究伴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也逐渐采纳了PCR、DNA生物传感器、核苷酸序列测定、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杂交、基因芯片等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主要有如下研究内容:分型HBV的基因、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易感或拮抗基因、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在中医药CHB实验研究范畴也逐渐被使用,部分学者使用中药复方对HBV相关基因突变的影响进行观察,比如说杨宏志对扶正祛邪方 (制大黄、赤芍、白术、茵陈等16味中药组成)和清热解毒方 (败酱草、鱼腥草、龙胆草、车前草、黄芩等12味中药组成)对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发现两种药方对HBV-DNA前C区变异转阴均有一定的比率。肖倩则的研究发现,苦参素注射液治疗HBeAg阴性慢性CHB有着更明显的疗效,并且对前C区终止变异患者的疗效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希望凭借研究CHB中医证型同HBV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在基因研究中寻求新的突破。例如戴敏等人研究了HBV前C区变异与CHB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之后指出,可以将HBV-DNA定量测定、CD+4、Ⅳ.C数值看成发生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的危险因子,湿热血瘀兼正虚证CHB患者出现前C区变异有着更高的概率。

4 抗HBV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

4.1 叶下珠 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全草入药,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尿路感染等。在临床治疗乙肝多例常获得较好疗效。张大志等应用HepG2.2.15细胞株体外试验发现四川产的叶下珠在100μg/ml和150μg/ml时抑制HBeAg表达的作用最强。彭立生等应用HepG2.2.15细胞及建立 HepG2、HepG2X-HIV-1-LTR-luciferase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发现,叶下珠不仅对全基因的HBV有抑制作用,还可能直接对X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程延安等在比较140例叶下珠治疗组和52例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慢乙肝疗效时发现,叶下珠对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叶下珠治疗有效的患者,HBeAg阳性阴转率、HBVDNA阴转率高,停药后病毒反弹率、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4.2 苦参素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及苦参的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中98%以上为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抑制HBV复制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在我国,现在仍广泛地应用脱氧核苷类药物进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但部分慢乙肝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HBV-ND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 (即YMDD变),而一旦出现YMDD变异,HBV对脱氧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就会明显下降,使治疗失败,用苦参素治疗YMDD变异的慢乙肝患者,疗效显著。由此认为苦参素有可能成为拉米夫定治疗CHB出现YMDD变异的替代治疗药物,苦参素联合丹参、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治疗慢乙肝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4.3 多糖类物质 多糖类包括猪苓多糖、芦荟多糖等多糖类化合物。目前业内对猪苓多糖的使用较为活跃,猪苓多糖是从中药猪苓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刘力锋认为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CHB疗效肯定,是有效治疗CHB的方法之一,在入选治疗的128例CHB中,其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7.2%,肝功能复常率为84.1%,HBsAg阴转率为11.3%,HBeAg阴转率为43.1%。猪苓多糖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抑制HBV病毒复制,治疗CHB安全有效,秦如松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多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 (T-BiL)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两药物联合使用,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有效率为6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

4.4 甘草甜素 甘草是一种豆科植物,在我国和日本被广泛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甜素具有对抗HBV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甘草甜素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阻止病毒进入肝细胞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甘草甜素还可增强刀豆A诱导的人末梢血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能力,并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保护肝细胞和溶体膜。陈敏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苷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在治疗慢乙肝时有协同作用,特别是可克服阿德福韦酯起效相对较慢的缺点,能较快地抑制病毒复制,保肝降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而言之,现在利用HBV肝炎的试验模型也选出了大量能够更有效地抵抗HBV的中药复方、单味药、单体等,可是依旧需要对这些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没有一个深入的作用机制,同时这些药物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到临床实验研究,更没有多少被使用到临床。接下来的研究应该是:①将HBV感染模型研究继续加强,为今后抗HBV药物筛选提供理想的试验模型;②将筛选有效单体或有效部位的研究加强,将HBV生物活性更强的单体药物研究出来;③重视抗HBV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争取和国际研究前沿接轨。

猜你喜欢

苦参素猪苓阿德福
长白山不同产地猪苓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苦参素通过p38/JNK信号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半乳糖修饰苦参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猪苓种植生产的研究进展
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