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籽棉收购的掺杂使假及其防范

2013-08-15白耀武

中国棉花加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衣分滑石粉棉农

■白耀武

〔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籽棉收购检验是保证棉花品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棉花市场的多元化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收购市场竞争无序,采摘环节不进行“四分”,收购环节不能执行“一试五定”,一系列的掺杂使假行为导致加工环节的混乱。目前,我国籽棉收购检验项目有:颜色级、长度、回潮率、含杂率、籽棉公定衣分率、籽棉折合皮棉的公定重量。在这几个籽棉收购检验项目中,掺杂使假行为以不同方式出现,具体有以下几种:超水棉、混级棉、混衣分棉、长度混级、异性纤维高含量棉、“滑石粉”棉。

一、掺杂使假的行为

(一)超水棉含三种形式:露水棉、吸潮棉、蒸汽棉。

1.露水棉。

新疆地多人少,每年到棉花采摘季节,棉农们都要雇大量的拾花工采摘棉花,付酬方式一般为计件制。由于凌晨下露水的时候棉花比较容易采摘,而且采摘的棉花因水分大重量重,所以拾花工们大部分都在这时进地采摘棉花。这种棉花有一个特点:表层含水,棉籽相对较干,棉花回潮率不均匀,使用水分测定仪多次测试水分后的结果差异较大。

2.吸潮棉。

这种棉花在晒干后有少量的水渍痕迹。工人把下午在阳光下采摘的棉花摊平在洒了水的沙地上,让其自然吸湿,然后在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侯装袋,以增加籽棉的重量。经过一晚上的吸湿,棉花回潮率很容易上升而且吸湿非常均匀,测试水分时结果较为一致,回潮率接近或超过10%。这种籽棉由于吸湿时间长,棉籽较软,手感比较凉。

3.蒸汽棉。

这是近年来棉农和棉贩子们采用的一种新的掺水方式,就是把籽棉放在大的蒸笼上,用热水蒸汽对籽棉进行加湿。这种籽棉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外表手感较热,棉籽发黑。使用电阻式水分测定仪测试试轧后的皮棉水分时,由于温差补偿较多,测试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偏低。在试轧机调试正常的情况下,试轧后的皮棉中有油污类的破籽。这种籽棉一旦上垛,就会造成垛上霉变或发芽,这是各种掺杂使假行为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二)混级棉有混摘棉、迟摘棉、篱笆棉和柳条棉、内鬼棉。

1.混摘棉。

在棉花采摘季节,为了保证棉花在外观上的一致性,大部分棉农都会要求拾花工将白棉和黄棉、成熟棉瓣和僵瓣棉、正常棉和其他棉分开收摘,但有些棉农为了赶上早卖定好级的抢购习惯,把半吐絮棉花也一起收摘下来售卖,这就是人们常常看到的在早中期好白棉中出现的僵瓣棉和半僵棉。这种棉花的出现,既是棉农的主观故意所致,也是受棉花加工企业早收定好级、晚收好棉也定低级的客观习惯所迫。

2.迟摘棉。

由于新疆棉花实行的是高密度195000~225000株/hm2(13000~15000株/亩)矮株种植,棉花吐絮时间相对集中,一般分三次、最多四次收摘。一些棉农为了图省事,采用一次性收摘的办法以提高收摘效率、降低成本。早期吐絮的棉花直到十月上中旬才开始和后续吐絮的籽棉一起收摘,此时早期吐絮的籽棉棉瓣已不成形,马克隆值很高,杂质(主要是棉叶、灰土等杂质)也较多。这种棉花和中期成熟的棉花相比,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观都有一定的差异,因中期棉定级相对较高,这部分棉花也随之搭上好棉好级的“便车”。

3.篱笆棉和柳条棉。

一些棉农把僵瓣棉晒上一段时间后,用巴掌宽的篱笆或柳条将僵瓣棉拍打或抽开,松散地装入棉袋后再售卖。这种棉花虽然外观上看与正常棉花没有大的区别,但纤维强度和手握弹性较差,棉籽不饱满,试轧时红籽和瘪籽较多,有较明显的软籽表皮。当收购繁忙时,很容易忽略这一现象,经常把此类棉花定为三级。这种造假方法虽然“技术”含量高,但量少,“劳动力”成本太高,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做。

4.“内鬼棉”。

在收购中晚期,随着中、低等级棉花的上市,一些棉农和棉贩子想出了一个新办法:运棉大车上拉的是中低等级籽棉,另外用小棉袋装了若干重量的中早期高等级籽棉,当入厂扦样时,给扦样员偷偷塞红包,直接将备好的小样交给扦样员送入棉检室内。当上垛时,再给监垛员塞红包,找个合适的棉垛卸下棉花偷梁换柱,而有时行贿是在厂外进行的。这是棉贩子们最常用、危害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掺杂使假方法。它不仅会降低收购的籽棉质量,而且会因为含水含杂的增加,使棉花企业在收购籽棉的重量上也蒙受损失。因为这种掺杂使假方法需要棉花企业内部人员配合,所以又称为“内鬼棉”。

(三)混衣分棉有不同品种相混与相同品种不同衣分相混。

1.不同品种相混。

不同品种的棉花,衣分也有一定的差异。由于现在实行的是土地承包制,因此,棉农在购买棉种时不可能对其各项指标做全面的试验。一些棉农在收摘后,发现自己种植的籽棉衣分较低,就和其他棉农的高衣分籽棉一起混交,这些棉花在外观上和高衣分籽棉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有试轧才能得出准确结果。一般情况下,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时不会轻易察觉售棉大户掺杂在大批籽棉中的这些低衣分籽棉。

2.相同品种不同衣分相混。

相同品种的棉花,因田间管理不同、种植的土地土质不同,最终籽棉衣分结果也有明显的差异。长期的棉花种植和售卖经验,使得一些棉农对棉花衣分高低非常在意,一旦发现籽棉衣分较低,就会在售卖时强要价或者和好棉花搭售,亦或先进行少量试售卖,然后在若干个棉花加工企业中选择容易“过关”的收购地方进行售卖。

(四)长度混级。

新疆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繁杂,南疆主要是中熟类品种,北疆主要是早熟类品种,有的一个地州就种植几十个品种。不同品种的棉花不仅棉纤维的物理性能指标不一样,而且在长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在长期的调查中发现,新疆某地区种植着四十多个品种,同样都是高等级棉,长度从27~31 mm不等,少部分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籽棉时对品级、衣分、回潮率、含杂率、异性纤维含量和马克隆值比较重视,最常忽略的检验内容是长度。尽管手扯长度可以直接进行,但技术要求较高,加上人与人的手扯长度结果差异较大,在收购时很多棉花检验员不进行手扯长度,习惯上都定为29 mm长度级。这种长度混级主要责任不在棉农而在棉检员,还有一部分责任在企业管理人员。

(五)异性纤维高含量棉。

随着近几年棉花市场的规范程度提高,公证检验的普及,买方市场多于卖方市场,绝大部分棉花加工企业对加工前籽棉中的异性纤维含量都有严格的管理控制程序。但一些棉农为了收摘棉花方便和降低棉袋使用成本,仍然习惯性地使用编织袋等这些易产生异性纤维的袋子来装籽棉。一些“聪明”的棉农在售卖前把编织袋中的棉花倒入棉布袋,如果棉花加工企业不仔细检验就会轻易地收下来。而另一些棉农则是把编织袋装的棉花直接放到运输工具上拉到棉花企业售卖。一部分棉花企业见到这种棉花会压价收购,收下后派专人清拣,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长期信誉直接拒绝收购。

(六)“滑石粉”棉。

“滑石粉”棉是掺杂方式中最直接的一种。1993/1994、1994/1995、2002/2003和2003/2004这几个棉花大牛市年度,一些个别的棉农甚至棉花加工企业在籽棉中掺进约3%左右的滑石粉,因为滑石粉价格低廉,每吨不到1000元。锯齿试轧机试轧掺有滑石粉的籽棉时,只能见到少量的类似灰尘的白土;而皮辊机试轧掺有滑石粉的籽棉时,在皮辊牵伸棉纤维的过程中会出现打滑现象,皮辊上黏有很薄一层白色的尘土。在对棉纤维进行手扯长度时感觉不黏手,但有明显的易打滑粉尘黏在手上。这类籽棉轧花后的皮棉在色泽上很难与正常白棉区分,但只要手扯一下长度,就能很容易辨别出来。

二、掺杂使假现象的防范

1.制定棉花收购管理制度。

根据本企业情况,结合棉花国家标准和棉花检验规程要求,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棉花收购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录用、检验程序和检验程序监督等,防患于未然。

2.把好入厂关。

针对用编织袋盛装棉花的售棉户、三丝含量高的售棉户和超水棉售棉户,应规劝其对棉花进行相应处理后再行入厂(如清捡完异性纤维、摊晒整理棉花水分至标准规定以下)。

3.把好扦样关。

在扦样时根据标准要求多点多层次扦样,杜绝人情棉样、受贿棉样进入检验室。

4.把好检验关。

严格执行“一试五定”检验程序,保证质量一致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定级,分清不同颜色级棉,拒绝混级堆放。

5.把好监垛关。

对不超过水分最高标准但水分差异又较大的同颜色级级籽棉,要么分垛堆放,要么同堆堆放一定的时间待水分互相吸湿均匀后再进行轧花,从而保证棉花加工质量的一致性。严管严查监垛员受贿和垛上交易。对于垛上私下受贿交易,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防止措施。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的结合,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掺杂使假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影响面极大,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对合法售棉的棉农和商户是不公平的。久而久之,大家会群起效仿,对一个地区的多个棉花加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信誉损失。棉花加工企业应有明确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列》进行棉花收购与经营。在力保货源的同时,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棉花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否则不仅经营上受损失,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衣分滑石粉棉农
棉农
鲁西南植棉区种植密度对蒜后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在改革中绽放青春
——记鹏远棉业公司棉检员杜军
浅析棉花衣分和价格的关系
自花授粉与自然授粉对棉花F2群体铃重和衣分的影响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是否该简单粗暴地对滑石粉Say Byebye
“爽身粉”会致癌吗
棉花产量组分等性状的品种间及收花期间差异性分析
柿饼擦滑石粉“美容”,怎么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