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复的国民道德主体性研究❋

2013-08-15姚进生段善君

关键词:严复国民民主

姚进生,段善君

(1.武夷学院党委办公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学工部,福建武夷山 354300)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启蒙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的近代化”。“近代启蒙思想家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下无论是从工具理性的纬度,还是价值理性的纬度,最终都指向了新民德。”[1]严复的“新民德”思想就是要去除国民的奴性,提倡自由、民主、平等,培养国民道德主体性,提高国民素质。本文认为以严复的国民道德教育为核心,提高国民道德主体性对当代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重要的借鉴意义。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与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为中国近代史上两种著名的救国方案。严复的启蒙“三民”主义着眼于国民主体意识的重塑,即人的近代化,而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则注重于客体结构的再建即社会的近代化。严复的“三民”思想看似缓进和保守,但经过近百年的世变之后,笔者发现这一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有其独到之处和合理性。

1 自由、民主、平等的道德观

中国古代民众没有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念,这种思想源头来自于西方的价值体系,这也就是中西方价值观不同之处。严复指出:“自由者,各尽其天赋之能事,而自承之功过者也。虽然彼设等差而以隶相尊者,其自由必不全。故言自由,则不可以不明平等,平等而后有自主之权?合自主之权,于以治一群之事者,谓之民主。”[2]118自由即顺天之性,充分发挥各自的天赋,人人拥有自由权利,人人是平等的。人的自由包含着承认他人自由的自由,不可以有旁若无人地为所欲为的自由,每个人的自由是一种不能与他人的自由相矛盾的自由。每个人的自由理性在规定他的行动意志时,任何他人也有同样的理性能力能够规定这个人的行动意志。从权利主体的角度来说,自由还包括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体具有道德选择的自由。自我选择的自由,是个体承担相应道德责任的前提,它要求个体不仅崇尚自身的自由,还要承认他人的自由。“自由的价值就在于尊重和保障每一个独立的道德自治主体的意志自由,平等的价值就在于把每一个独立的道德自治主体的自主意志、权利和利益视为同等重要。”[3]

所谓“民主”,实质就是指个体都实现自由平等,意味着将个体自由扩展为群体自由,即严复所认为的“民主既以道德为精神,则平等自由之幸福”[4]955。只有群体之间每个个体人格实现真正平等,才可以说在政治上实现了民主。在自由的条件下,只有给民众以民主权利,人的自由权利得以切实保障,人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的活力得以彰显。严复指出:“知寿命之所以弥永,则知国脉之所以灵长矣。一身之内,形神相资?一群之中,力德相备。身贵自由,国贵自主。”[5]17也就是说,国民基本素质与国家、民族强弱兴衰、进步与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个体贵在自由,国家的立国之本是要做到独立自主。只有民众能够享受充分、足够的自由权利,国家才能彰显勃勃生机,才能实现完全独立自主。正因为中国缺乏自由民主,使得“民智之已下,民德之以衰,与民气之已困”[5]31。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道德败坏无以复加,社会没有生机,国家不断地走向衰弱。

“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自其自由平等观之,则捐忌讳,去烦苛……推求其故,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6]11言自由不可不明民主,言自由不可不明平等,行使自由的权利与平等、民主密切相连。这就是严复提出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伦理道德观。通过对封建不平等道德观的反思和对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思考,严复看到了西方的国民道德教育的先进之处,并将西方这种先进的道德教育引入中国,指出中国不平等的伦理道德严重地阻碍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主张废除旧的传统道德观念,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自由、民主、平等的新民德,形成自己独特的以“民德”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观。

2 国民道德主体性的缺乏

所谓道德主体性,并不是说人作为主体是整个世界的创造者,也不是完美的、理想的道德,而是相对于“奴性的道德”、“盲从的道德”而言的。道德主体性是指具有独立、理性、自觉、自为、自由、特立独行、清醒从容、敢于担待、立于天地间的道德人格。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个体的道德行为应植根于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严复认为:“凡一切可以听民自为者,皆宜任其自由也。”[7]1128-1129只有使个体自由、自主、自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体现道德自由,才能促使其道德进步,才能赋予国民以道德主体性特征。

“盖自秦以降,为治虽有宽苛之异,而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5]31统治者长期奴役民众,实行专制政治,极力推行愚民政策,使民众长期处于被统治地位。在这种环境下民众自暴自弃,自私自利,整个社会缺乏凝聚力、责任感。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完全是一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民众根本没有自由平等可言,只能扮演奴隶的角色。本来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民众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要享受权利。“义务的产生和内容来自于权利主体自身的选择和建构,义务的履行来自于权利主体的自觉和自愿,人不再首先和仅仅被视为履行义务的工具,而是被看作拥有自我目的、自我需求和基本权利的行为主体。”[3]然而,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民众可以放弃享受权利,却不能放弃履行义务;民众只有义务,毫无权利,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长期处于极不对等的状态。长此以往,逐渐磨灭了民众的主体性意识。

在西方国家,民众具有健康的社会公德意识、爱国精神。“且彼西洋所以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爱于其国与主,而赴公战如私仇者,则亦有道矣。”[5]31把国家的荣辱视为自己的荣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保卫国家、建设国家就如同保卫、建设自己家园一样。因此,民众在参加战争时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卫国家。而我国“则通国之民不知公德为底物,爱国为何语,遂使泰西诸国,群呼支那为苦力之国”[4]985。严复的意思是说民众不知社会公德为何物,爱国是什么概念,民众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衣食温饱都难以满足,缺少安全感,缺乏以自由、民主、平等为基础的传统道德,处于一种非健康性的道德压迫状态。民众不知何为国家利益,就会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或者说根本意识不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何关联,更不知道国家利益是以国家为完整主体的利益,它包含国家内部的国民个体利益。民众参与打仗是被统治阶级逼迫的,故会出现“曩甲午之办海防也,水底碰雷与开花弹子,有以铁滓沙泥代火药者”[5]30。缺乏民族主义精神,国民个体是非观念混乱,对待战备物资也敢偷工减料。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在国民道德方面有如此大的反差。只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建构民众参与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在民众中树立自由平等观念,给民众以权利,民众才能相互团结,同仇敌忾,摒除奴性,培养道德主体性,提高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自觉意识。

3 培养国民道德主体性

“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5]18也就是说,西方先进国家莫不是民力、民智、民德三者并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三者良好发展的国家没有不强大之理。严复认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要从开发民众智慧,提高民众体力,重铸新民德,培养国民道德主体性方面着手。民智、民力、民德是实现自由民主政体的先决条件。否则,任何努力都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徒劳无功。

开民智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存亡。民智强,则国家强;民智弱,则民族亡。民智在国家振兴和民族崛起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已成为鸦片战争以来的仁人志士的共识。民智问题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建立富强、民主的新国家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禁锢民众的思想,不但进行思想钳制,而且限制言论自由。普通民众很难接受教化,知识水准低下,普遍缺乏追求新知识的意识,也没有判断与选择能力,逐渐成为没有思想的奴隶。由于民众愚昧无知,整个民族陷入贫弱之境也不醒悟。正基于此,严复一再强调开民智的重要性,只有民智开,人们才可能发现和坚持真理。近代中国的民智与西方差别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因此,要真正做到“开民智”,中国就必须抛弃夜郎自大心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8]40在严复看来,中国不变法必然走向灭亡,而变法首先必须从废除八股文开始。通过废八股、办西学使民众打开眼界,扫除蔽障、启迪新知识、新思维、新观念。

“鼓民力”是指采取种种措施增进民众的体质与坚毅的精神,强种保国。为了增强民众的体质,严复认为,一是要改变中国一向重文轻武的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尚武”精神教育,改变清末重文轻武的现状,以实现强种保国,强兵富国的目的。二是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国民体质不是简单的生理学问题,而是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问题。个人的身体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民众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进一步作为开民智和新民德的基础。

新民德的本质是道德自由,即自我选择、自我主宰,从而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如果没有道德自由,就没有道德的进步。在封建专制制度下,通过强制手段对“非道德行为者”没有标准性的惩罚,导致了国民道德认知的愚昧化和道德判断的盲目性,从而道德意识向自我奴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国民无法培育道德主体性,恰恰相反的是在扼杀主体意识。

那么,如何构建国民道德主体性,生成新民德呢?严复认为:首先,要更新民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建立自由平等价值观念,必须打破原有的道德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营建一个包括道德在内的自由和自为的空间,建立自由民主的新民德。其次,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建立社会公德,培养国民的公德和献身精神,必须摒除奴性,赋予国民道德以真正意义的主体性特征。再次,开展道德教育,普及新民德,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国民的现代公民意识。严复在此第一次明确提出以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为参照、重估旧道德、再造国民性,并且一生都在为这一理想积极探索。

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与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为中国近代史上两种著名的救国方案。他不赞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坚持自己的“三民”思想,坚持教育救国,并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上。他告知孙中山:“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9]1550在严复看来,国民劣根性必须通过教育改良的方式来彻底改造整个国民道德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思想看似缓进和保守,其实经过近百年的世变之后却愈发显示出自己的独到之处和合理性,意蕴也越发深刻。事实证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因为缺乏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支撑而没有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政治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虽有善政,迁地弗良。淮橘成枳,一也。人亡政息,极其能事不过成一治一乱之局 ,二也”[10]29。

“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5]31-32可见,严复是在强调实行民主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议会制和各地的民主自治是救治中国的不二法门,也是开民智、新民德的必由之路。只有废除专制统治,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各级官吏由公民选举,才能体现民意、维护民权,真正自治。没有自由的道德也就谈不上民德的发展,中国传统道德非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在于道德依附、服从于封建专制;重新建构的主体性道德体系在于拥有“自由”的基础,而中国传统道德转换成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的第一任务在于将道德从封建专制奴役中解放出来。

要有健全的国家必须应有健全的民众,也就是说,国家是民众的返照,有什么样的民众便有什么样的国家,即有什么样的民众只能有什么样的国家。由于民主的第一要求是平等,而“顾平等必有所以为平者,非可强而平之也,必其力平,必其智平,必其德平。使是三者平,则郅治之民主至矣”[4]957。因此,严复不同意急进,而主渐进,希望通过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作为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深刻了解中国的现实,希望以民力、民智、民德的救治作为民主政治的标识和根基。一旦民主风气形成,民主制度确立,主体获得了道德自由选择的权力,道德主体性就可以在制度范围下通过法律对思想、言论、行为等自由的保护,从而获得培育自主思维、判断、选择的能力,最终促使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结 语

严复道德观的建立既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也是现代伦理思想诞生的标志,影响着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走向。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说:“道德者,宇宙现象之一也。故其发生进化亦必应其自然进化之社会。”[11]117

道德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道德主体性人格教育。严复通过把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引进道德教育领域,以国民道德教育为核心来提高国民道德主体性。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1]隋淑芬.新制度生成新民德——严复梁启超对新民德路径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3):7-10.

[2]严复.主客平议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1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郑丽珍.论道德的人权基础 [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29-34.

[4]严复.〈法意〉按语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4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严复.原强修订稿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1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严复.原强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1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严复.《庄子》评语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4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严复.救亡决论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1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 [G]∥ 王木式.严复集:第 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严复.《天演论》复按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1]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严复国民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严复的遗嘱
一直难忘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