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发展石家庄市民俗文化产品的新思路

2013-08-15戚建霞娄海波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战鼓井陉民间工艺

戚建霞 娄海波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河北石家庄 050051)

石家庄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习俗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萌芽。历朝历代的民间风俗在这里逐渐形成文化积淀,许多习俗沿袭至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民间新的风俗也在不断产生。新老风俗,共同形成了今天石家庄民俗文化。城市的民俗特色产业是城市的名片。挖掘和发展民俗文化特色产品,有利于提高石家庄市的知名度,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一、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现状

在文化部召开了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颁牌仪式上,石家庄市晋州、井陉和正定等县(市)、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晋州营里书画、井陉拉花、井陉晋剧和正定常山战鼓等古老的民间文化的瑰宝,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晋州营里书画可称得上“耕读传家名扬书画”。这里的农民大多传承了书画技艺,拿起锄头是种地的把式,放下锄头是作画的行家里手。书画在营里镇成为一项带领农民致富的产业。全镇目前形成了“家家户户有字画、民间团体挑大梁、领军人物多创作、民众参与助成长”的局面。

久负盛名的常山战鼓是河北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据《正定县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常山战鼓已具雏形。因正定历史上是常山郡所在地,故而得名。井陉晋剧有了很大发展。

井陉拉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刚柔相济誉满神州。起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形成并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村的拉花最具代表性。井陉拉花推陈出新,扬名海内外。2008年井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井陉拉花”还被评选为石家庄市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入选“石家庄市十大城市名片”;河北省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并入选河北文化形象名片。

藁城宫灯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工艺纸雕宫灯、红纱灯、大型电动彩灯等三大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且出口十几个国家,初步形成乡镇、村、家庭为单位多层次制灯企业,达到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不仅给当地农民找到就业机会,还助推了藁城地方经济发展;紫铜浮雕是晋州市民俗文化产品的精品,在古代民间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紫铜浮雕”、“紫铜圆雕摆件”等八大系列、品种繁多的高档工艺品,蜚声海外;无极剪纸刀巧夺天工,独创“公司+剪纸加工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剪纸创作、生产、营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逐步形成了“政府扶持,部门引导,民营为主”的无极剪纸产业发展机制。被誉为“民间艺术奇葩”的井陉拉花,获得新生。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诗洋画海金束鹿”,农民画产业发展迅速。

二、挖掘发展石家庄民俗文化产品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文化产业获得飞速发展新的契机。随着石家庄文化消费需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变,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和空间。石家庄市抓住机遇,将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和发挥民俗文化的优势,推动其向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挖掘发展石家庄民俗文化产品面临一些问题:

1、基层政府部门对民俗文化产品重视保护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民间工艺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职能分部在不同机构,不利于形成统一有力的领导;二是政府投入的普查、保护民间工艺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资金相对较少,使的民俗文化的研究、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2、一些民间工艺、民俗技艺失传或濒临失传。主要原因:一是家族型带徒方式限制了民间工艺技能和民俗技艺的广泛传播。二是却乏民间艺术传承人,现有的民间艺人许多已经年老,并且民间艺人的大量流失,使许多民间工艺技能和民俗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问题。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民间工艺,由于经营困难,很多民间艺人放弃经营,改行转业。三是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和新风俗的形成和发展,一些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失去活力。

3、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合理机制

旅游产业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不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产业化经营化、规模化程度低。

三、挖掘发展石家庄市民俗文化产品的新思路

对民俗文物和非遗保护工作,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全面贯彻《文物保护法》和2011年新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1、创新思维,统筹安排:要以先进文化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有由于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所以我们不能任其逐渐消亡,必须采取有利的保护措施,使石家庄市民间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2、普查、抢救、发展并举:石家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否则,历史文化名城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全面普查我市民间工艺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拓展渠道筹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资金;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长效性和永久性的民间工艺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资料库,以此为基础要实行分级保护制度,逐级建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落实权责。要明确管理主体,逐步改变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要保障从事民间传统文化研究、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经费,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使他们更加有效地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非遗”保护正需要唤醒民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使多种保护主体共同发挥作用,互为补充,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保护体系。

3、注重培养人才:人才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当前我市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育和培养更多的民间艺术人才。要抢救杰出的民间艺人,使起民间艺术有优秀的传承人;采取优惠政策,对民俗文化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优先扶持,造就一批叫得响,影响大的民间艺人;例如正定常山战鼓的表演队伍,都是经过师徒传授的各村农民组成。经调查,正定县内到目前为止,常山战鼓表演队伍发展到174个,人员16000多人。已建立了三个常山战鼓培训基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常山战鼓表演骨干。此外,还要做好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

4、挖掘资源,立精品,创品牌:要开阔视野,整合资源、引资融资,注重加强民俗文化之间的特色与特色链接、特色与市场链接、特色与外界链接。谋划具有全局意义的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可传播性发展的整体思路,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抓好民俗文化品牌建设,城市的特色产业是城市的名片。要大力打造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产业,才能促进石家庄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树立用历史、吃民俗,变废为宝,文经结合的地方文化战略思想,积极发展民俗文化事业。针对石家庄市庙会文化内容十分复杂的情况,建议组织“新型”的庙会改革活动;要树立文化环保意识,扶持藁城乱弹这一稀有剧种。

5、积极宣传推广经验

例如,晋州营里镇提出了“文化兴镇、和谐营里”的发展目标,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建、部门支援、农民享受”的民间文化发展工思路。营里镇不仅制定处农村文化活动发展规划,而且以此作为考核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的重要指标。通过政府拿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爱好者凑一点的方式,每年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达100万元。,组织书画爱好者外出参观学习、邀请知名人士现场授课、举办文化沙龙等形式,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全镇目前形成了“家家户户有字画、民间团体挑大梁、领军人物多创作、民众参与助成长”的局面。

正定县深挖区域民俗文化资源,提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并举。常山战鼓这一民间文化得到全面深入的普查和挖掘,在继承和保护其原有特色和精华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使“常山战鼓”的品种不断丰富,使其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常山战鼓成功入选“非遗”成为其传承和发展的新契机。在正定政府支持下,东、西杨庄常山战鼓传承人已在当地办起了培训班,创建了“非遗传习所”,带动周边多个村庄的村民参加到此项活动中。常山战鼓成为当地农民在传统的种养业之外的又一致富途径。

[1]袁学骏,《石家庄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中国文联出版社《与时文存》,2002年11月第一版。

[2]叶涛,《中国民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9月。

猜你喜欢

战鼓井陉民间工艺
井陉地望考辨
春华秋实喜丰收 战鼓催征闯新路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战鼓
擂响脱贫攻坚的“战鼓”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