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

2013-08-15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梁 辉

(河北航空投资集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迅速走红,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与期待,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即在中华民族儿女心中是否已具备一个能充分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梦想支点?

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上进,党要上进,国家要上进,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中央新一代领导人提出发展生态文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强国、深化改革、法制中国、强盛大国等一系列积极的“中国梦”,而浇筑这些支撑“中国梦”的坚强柱石,无一不需要从学习中寻找动力源泉。

一、党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历来重视加强学习,从而推动民族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半年后,他在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正是这次思想上的升华与统一,才为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精神感召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奠定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胜利之基。

1996年,党中央决定对全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性党风教育。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寄语大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会议上着重强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第一点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新一届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改善学风、文风,在加强党员学习修养方面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源泉所在。

“为学之道贵日新,日新者日进矣,不日新者必日退”。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的不断推动,离不开实践的不断探索。纵观党的历史,学习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从未停歇的。尤其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对学习的重视、知识的渴求、方法的探索,都起到了承前启后、 力挽狂澜、共度时艰、开拓创新的作用,其意义重大深远,其成就彪炳千秋。

二、学习能够坚定理想信念、统一认识、提高凝聚力

什么是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来,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重要讲话,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鼓舞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时时想起“中国梦”,真正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

知识经济时代不是农耕社会,“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情况早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当今社会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学习在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也是打开通往“中国梦”大门的第一把金钥匙。2012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特别报道《将学习进行到底》。讲述十八大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十大学习品牌评选展示活动,从北海边的国家图书馆到文化部、中国社科院;从中外历史、哲学文化、民族宗教到文学艺术、时事政治、社会经济;从国内学术泰斗到国际业界专家,一堂堂精品课程赢得满堂喝彩,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在中央国家机关已经蔚然成风。

学习之根本在于坚定理想信念、统一认识、提高凝聚力。因此通过不断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信念,统一学习的方向,才能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对于中国梦的提出,唤醒了我们党乃至整个民族沉睡的认识和信念,传递出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三、“中国梦”面临的改革前所未有,要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

为了寻梦,就必须寻路。“中国梦”一词传遍大江南北,在海内外华人中引发热议。应该说,不管是百姓民生还是国家大计,人们都在憧憬着未来中国梦,全体中华儿女在放飞一个个梦想的同时,也再一次团结在“中国梦”这面光辉旗帜下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弄清楚中国道路从哪里来,正确理解中国道路的“前世今生”和历史逻辑,这是全党全国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

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亟待改革的收入分配矛盾、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周边国际问题应对都在时时刻刻的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对“中国梦”发出挑战。如果处理不慎,就有可能会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窘境——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2013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已步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有些问题是谁也没有遇到过的,如:PM2.5的肆虐、石油资源的紧张、人口增长与流动等等是,这些不仅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性难题,这些更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从既往经验中总结探索出新的方法。

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既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国家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中国梦”都需要过硬作风“保驾护航”。只要全党全民族都应做“学习”的粉丝,群策群力,“中国梦”就会获得不竭源泉!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华民族梦想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梦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