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①

2013-08-15王兴怀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项目西藏

王兴怀

(西藏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西藏高校相比其他地区高校有其特殊性,西藏高校区域位置特殊性、生源特殊性、民族、民俗体育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决定了西藏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应不同于其他地区高校的体育课程。依据其特殊性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适合西藏高校特色鲜明、独具风格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进和提高西藏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1 研究对象

选择西藏4所本科院校(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的《大学体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向西藏4所本科院校的大一、大二学生发放问卷共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867份,有效率为93.35%。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100%。主要对现行大学体育课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2)文献资料法:查阅2008~2012年西藏4所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料;查阅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具有可靠性、真实性。(3)团队研究法:组建一支工作在西藏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第一线、管理第一线的研究团队,成员分别来自西藏不同的高校,常年在西藏工作对西藏高校的特殊性较为了解。在研究中共同参与问卷的设置、回收、统计和分析,尽可能做到调查研究的全面性。(4)专家访谈法:在研究期间,向多年从事西藏体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访谈、请教及合作研究。

3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3.1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及课程设置状况

西藏本科院校开设的大学体育课程均为大一学生开设体育基础课,主要以锻炼身体素质为主,大二学生开设体育选项课,主要围绕传统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技术教学,采用的“二阶段”型课程设置模式。在调查的4所本科院校中,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周开设一次体育课,共开设34学时,每次课的时间为90min。目前,除西藏大学的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外,其它院校都只为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两年必修课。这反映出西藏本科院校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比较单一、课时数设置不足等问难。

3.2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内容选配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西藏4所本科院校都有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而且在近几年来都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过讨论,对现行的教学大纲都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但是,目前西藏4所本科院校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供各本科院校作参照标准,而是各个学校各自为政自行制定。西藏本科院校基本上是参照国家教委于2002年8月12日颁发的《新纲要》进行编写本校的大学体育课程大纲、教学内容的选配及体育课程的评估和管理等。调查中发现,西藏本科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配方面任以现代竞技、技能类体育项目为主,而民族传统体育类。民俗体育类项目(藏民族、藏民俗体育项目等)在西藏本科院校的大学体育课程中未有设置,这可能受运动项目特点、师资力量、场地硬件条件、运动项目普及程度等所限。

3.3 西藏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通过对西藏4所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统计发现,老师们对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看法大多认为存在不合理现象。统计显示有68.5%的老师认为评价体系设置不合理,而只有31.5%的老师认为评价体系设置合理,这个数据应该引起我们对评价体系的认真思考。在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调查中显示,采用教学督导抽查评课的占47.25%,采用院系领导评课的占21.33%,采用同行之间评课的占18.43%,采用学生评课的占12.99%。这些数据反映出西藏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采用教学督导评课为主,同行和学生参与评价的程度有限,容易造成评价失真。

3.4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材使用现状

西藏本科院校到现在为止还未有一本适合高原地区学生使用的统一的教材,通过调查统计显示,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学院使用高教出版社的推荐教材,而藏医学院和藏大农牧学院至今未有统一的教材。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有61.38%的学生的使用大学体育配套教材,30.16%的学生没有使用大学体育配套教材,另外,有8.46%的学生不知道有无配套教材。调查统计还显示有31.11%的学生认为配套的大学体育教材适合自身身体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的需要,有48.68%的学生认为配套的大学体育教材不适合身体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的需要,还有20.21%的学生不明白配套的大学体育教材适合或不适合身体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的需要。没有适合自身需要的一本体育教材做指导,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因此,出版一本适合高原地区学生使用的大学体育教材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5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师资状况

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它决定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科学素质、工作质量。根据2009年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具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占4.76%、具有副教授职称的老师占20.63%、具有讲师职称的老师占25.40%、助讲和无职称的老师分别占22.22%和17.46%。通过调查统计,西藏本科院校具有博士学历的老师占0%、具有硕士学位的老师占32.78%、具有学士学历的老师占63.36%。具有大专学历的老师占3.86%。尽管近两年来教师的职称和学历都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上看,高职称(教授、副教授)、高学历(博士、硕士)人才奇缺,整个学历明显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藏本科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尽管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引进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西藏本科院校必须要加强高学历的体育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引进和自己培养的专业人才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3.6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管理人才状况

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合理的运用和管理体育的人才,大学体育管理人才的水平和质量是影响大学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据调查显示西藏本科院校体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培养管理人才的方式中,理论学习人数占16.4%,外派学习深造人数占19.3%,两者都比较低。大学体育课程的管理人才主要以实践和磨练为主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管理者能力发展的高度和深度。

3.7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状况

通过对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藏大农牧学院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有66.50%的老师把“健康第一”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有11.50%的老师把“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有9.50%的老师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素质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占4.25%,其它占8.25%,单纯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为主”的指导思想没有选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指导思想脱节现象。

3.8 西藏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民族、民俗体育状况

据调查,学校采用的体育教材中没有设置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个别院校的教师在授课时对个别项目简单介绍,这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藏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极为不利。

3.9 在高海拔地区设置体育项目的合理性状况

西藏4所本科院校,除西藏民族学院地处陕西咸阳市外,其余学校均在西藏自治区内。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高海拔地区设置和开展体育活动应有科学的依据。据调查显示,有88.6%的体育老师认为现在设置的体育项目在高原地区开展没有科学依据,只有21.4%的体育老师认为有没有科学依据无所谓,能开展下去就可以。据调查西藏本科院校现开展的体育项目大多借鉴或直接搬用其他省市高校的样品。体育教程也是使用高教出版社的大学体育统编教材,教材中设置的每一项体育项目在高海拔地区开展是否都合理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探究,在这不再论述。

[1]赖天德.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

[2]叶澜,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5(11).

[4]王广,王兴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体育项目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神奇瑰丽的西藏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一个人的西藏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