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见理论和期待视野的同质异构性

2013-08-15王海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3年15期
关键词:解释学海德格尔历史性

⊙王海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前见理论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期待视野是姚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中,前见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相遇了,交融在一起,它们虽然在各自理论中的要求有区别,但由于其理论同源性、内容同质性,二者具有同质异构性。

一、期待视野和前见理论的同源性

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早先是出现在科学哲学中,由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和社会学家卡尔·麦恩海姆所采用,后被姚斯所借鉴。波普尔在《自然律令与理论体系》中说:“在科学发生以前及以后的进程中,人们都有一种可称之为‘期待视野’的意识,……它对新的认识活动具有参考框架的意义。没有它的存在与参与,新的实验与观察显示不出任何价值。”①这是一种对科学的预见,正因为有预见,才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假说,很多假说后来被科学一一证实,这样就促进了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姚斯对期待视野表述为:“从类型的先在理解、从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中产生了期待系统。”②读者在拿到文本以后,看到了作品的题目会联想到以前看过的同类作品,看到封面上的插图就会对内容浮想联翩,甚至看到作者的名字也会对文本有某种期待。就是说我们在理解文本的时候不可能内心是一片空白的,而必定是对文本有某种期待,这种期待是读者根据自己的视野,比如自身的修养,性格,文化程度,人生和价值观等来加以建构的,这就是一种期待视野。这种先于文本阅读而存在的,是一种先在的理解,如果没有这种先在理解,整个接受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试想,如果对文本没有期待,那么何来阅读的愉悦和快感?

前见的出现则要比期待视野早得多,但是直到启蒙运动对前见的批判和贬斥,这一理论才被人们所认识。“启蒙运动的基本前见就是反对前见本身的前见,因而就是对传承物的剥夺。”③启蒙运动要求我们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接受审判,前见被认为是“没有根据的判断”,不承认权威,“克服一切成见”完全摆脱前见对我们判断的影响。伽达默尔在对启蒙运动的批判中,为前见正名,为它争取正确而合法的地位,他认为“实际上前见就是一种判断,它是在一切对于事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最后被考察之前被给予的”④。前见,就是前在之见,一般也称作先见、成见等,是我们在理解之前内心就存在的一种状态。人是有社会性的,他在社会中一定会和其他因素发生关系,这些因素包括历史、传统和社会观念等,这些因素组成了我们精神因素的方方面面,在我们开始真正深入理解文本之前帮助我们做出了判断。

期待视野和前见理论的都源自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胡塞尔曾说:“每一个世间的给予都是在地平线(Horiz ont)的情况中的给予,在地平线中包含着更广阔的地平线,最后,作为世间给予的东西的每一个东西,本身都带有世界的地平线,并且只是因此才被意识为世间。”⑤地平线在德语中和视域同为一个单词Horizont,我们所要理解的对象“本身都带有世界的地平线”,它本身所处的世界或者说环境就是一个视域。“视”在汉字的本义中是“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可以看出视域是指理解主体的所见,即所能看到的东西和范围。在主体理解对象时所看到、意识到、呈现出来的背景就是视域,背景包括社会的以及主体的精神因素。

海德格尔看到了胡塞尔的视域概念还只是停留在认识论上,因此海德格尔将视域变成了存在的视域。人首先看见到的物,遇到的是一个有蕴含意义之物,它优先于意识,而且为意识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他对于“理解的先行结构”的分析,直接为伽达默尔的前见理论提供了基础。海德格尔认为任何解释都要依赖于理解者的前理解,“把某某东西作为某某东西加以解释,这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先行视见与先行掌握来起作用的,解释从来不是对先行给定的东西所作的无前提的把握”⑥。海德格尔认为,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筹划活动,在面对理解对象时,先把自己预先筹划的前理解抛出去,然后在文本中找到其对应的参照,从而理解文本的意义。对前筹划能和前把握的不断进行和更替构成了理解和解释的意义运动。

伽达默尔受到海德格尔前理解的启示,看到了胡塞尔视域中的没有历史的影子,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要破除视域的狭隘性,就需要延展,回到真正的、过去的视域。这样就对“前见”的合理性提出了要求,伽达默尔因此批判了启蒙运动,为前见找到了合理的依据。过去的视域以及现在的视域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视野融合,共同作用于理解的过程中。伽达默尔将“成见”称之为“解释学的状况”,而且又将“状况”称之为“地平、视野”,这样看来,他就认为成见等同于历史地形成的视野。“我们总是被抛入一定的地平,从而在这一地平上理解所有事物。”⑦这里“一定的地平”就是视野,它包括历史的和现在的。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也是来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更直接的影响则是来自伽达默尔的前见理论和视野融合。他的“视野”概念都是与现象学、存在主义一脉相承的,更是解释学中的经常使用到的概念,“期待视野”概念在内容上也是从前见理论脱胎换骨而来的。

二、前见理论和期待视野的同质性

期待视野和前见理论有着很亲近的血缘关系,它们在本质上其实都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是一种预见和判断,实质上都是一种历史性的复位,都是理解和接受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都有正确的和错误之分,都具有不断循环的特点。

前见是一种基于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对于作为理解对象的文本的前判断,而期待视野是在阅读文本之前的基于主体各种经验和价值标准对文本做出的一个心理预期图式。它们二者本质上说都是理解的主体对文本做出的一种预见和判断。面对一个作为理解对象的文本,我们必定会对文本的各方面迅速地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文学作品《白鹿原》,看到这个题目,加上封面上的那一幅苍茫的黄土高原的图片,读者会迅速地想到这会是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事件,白鹿肯定会和这个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的事件有了一个自己的预想,并且对事件本身也有了一个判断。另外看到作者陈忠实的名字,结合他以前小说的淳朴厚重的特点,必定会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有一个先在的判断。前见和期待视野是对先前哲学中对传统和历史的反拨,是对解释活动中历史性缺失的复位,或者说是历史性的回归,把文本放在了一个历史和传统的境遇中进行解释,这是二者相同的本质。

伽达默尔据海德格尔的“前理解”理论为前见理论的合理性存在找到了依据,并据此认为人总是处于前见之中,不可能摆脱前见,否则就是割断人的历史的延续性的一种主观的唯心主义。启蒙运动要求人要“克服一切成见”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前见从解释活动开始前就已经存在我们的脑海中了,这些历史的因素和传统一直在影响着主体。而一个没有视野,没有前见的人是无法完成理解活动的。“一个根本没有地平线的人是一个不能充分登高望远的人,从而也就是过高估价近在咫尺的东西的人。与之相反,具有一个地平线就意味着不被局限于近在咫尺的东西,而能够超出它去观看。”⑧这说明前见是理解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有了前见,才能去理解。同样的,期待视野对读者的影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它都存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也受到期待视野的制约,它对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支配了读者的预见和判断,而且读者也不可能摆脱它。且不说人无法摆脱社会性和历史性,就是自身的经历和个人的感觉都是无法抹去的,只要人还有思想,就不可能成为一张白纸。没有了这些先在的知识和经验,任何文本都不能被理解和接受,这些先前的理解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是理解的基础条件。

前见和期待视野对文本的预期和判断都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两种情况。伽达默尔把前见分为合法前见和非法前见,合法前见也被称为“生产性的前见”,非法前见也被称为“阻碍理解并导致误解的前见”。这样解释学就是要以找到合法的前见,并且克服非法的前见为自己的任务。伽达默尔认为,合法的前见是来自于历史的,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文本,而非法的前见则是来自自己主观的,它阻碍理解并导致我们的误解。伽达默尔认为,我们不可能事先就把合法前见和非法前见区分开来,要区分它们就得依靠“时间间距”的概念。时间距离“从本义上看,它是指理解者所处的时代与对象文本产生的时代之间的时间间隔;从哲学解释学意义上看,它是指为实现理解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可能性以及意义发现无穷过程的必需的一种理解方式”⑨。时间距离在理解的过程中起着区分的作用,使合法前见和非法前见暴露出来,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去不断修正,不断改进。伽达默尔认为:“伴随着时间距离造成的过滤过程的这种消极方面,同时也出现它对理解所具有的积极方面。它不仅使那些具有特殊性的前见消失,而且也使那些促成真实理解的前见浮现出来。”⑩这种区分合法前见与非法前见的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在理解的过程中,既然人无法摆脱前见,那么这个过程就一直持续下去。期待视野作为对文本的预见和判断,自然有对文本内容的完全一样的正确预见也有对文本内容的错误判断的两种情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顺向相应”和“逆向受挫”的情况。这两种情况所取得作用也是不同的,“顺向相应”能让读者和文本的内容产生共鸣,得到阅读的愉悦和满足,但同时也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没有新意而对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失去兴趣;“逆向受挫”则会使读者产生短时间的期待受挫的感觉,但是也会为作者的创新而感到欣慰和被吸引,有了浓厚的兴趣继续阅读下去。这两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一直持续出现在阅读活动中。

前见在理解活动中不断更替,形成解释学的理解活动。伽达默尔的这一看法来自对海德格尔理解前结构的完善,他认为“海德格尔所描述的过程是:对前筹划的每一次修正是能够预先做出一种新的意义筹划;在意义的统一体被明确地确定之前,各种互相竞争的筹划可以彼此同时出现;解释开始于前把握,而前把握可以被更合适的把握所代替:正是在这种不断进行的新筹划过程构成了理解和运动的意义”⑪。伽达默尔从海德格尔前筹划和前把握中发展而来的前见,也就在理解的活动中不断进行交替,被时间距离验证以后又会出现新的前见,正是这种不断交替的过程形成了理解的活动。期待视野的两种预见情况“顺向相应”和“期待受挫”也是一直存在于对文本的理解接受活动中的,并且他们互相交替出现,甚至融合在一起,这样就会既有和作者的共鸣,也有与文本发展趋向不同带来的惊喜和震撼,这就是一般认为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

三、前见理论和期待视野的异构性

前见理论作为解释学的重要概念,它是解释学的回归历史性和本体论的重要承载者。解释学从产生以来到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的问世,由以前对它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研究转变到了本体论的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对解释学研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而回归到了它的本体,即“解释学不再是解释本身,而是一门关于解释的条件、对象、方法。传达和实践应用的学说”⑫。前见则是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把理解的本体放在了中心地位,伽达默尔将历史性的称之为合法前见,而把后天经验形成的认为是非法前见,这个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对历史性和传统的重视。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接受主体放在了接受活动的中心地位,既重视主体的历史性,也重视主体的后天经验。从这点来说,它应该比前见理论有更合理一些的地方。

由于在理解和接受过程中,各自的理论体系对主体要求不太一样,这个对主体的要求正是体现了各自理论对理解和接受活动的理解和追求的某些不同,因此前见和期待视野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理解和接受都是人的认识过程,但是接受有赖于理解的深入,因此在对文本的理解中,期待视野更要求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交流,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也更强调共时性和历史性。

可以说,接受美学也是广义解释学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建立在以接受主体为中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来,前见和期待视野在要求上是有些不同的,但作为同一个哲学理论渊源下发展出来的两个具有明显血缘关系的概念,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就是它们的同质异构性。

①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

② 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③④⑪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68页,第368页,第364页。

⑤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张庆熊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315页。

⑥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76页。

⑦ 丸山高司:《视野融合》,孙文柱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第97页。

⑧ 加达默尔:《问题的逻辑》,《哲学译丛》1986年第3期。

⑨⑩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第383页。

⑫ 海德格尔:《本体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世界哲学》2009年第1期,第44页。

猜你喜欢

解释学海德格尔历史性
海德格尔有没有实践哲学?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意义
——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看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写在圣地延安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之后
张睿智设计作品
苏学的历史性定位与新时代价值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20世纪西方解释学发展概况
——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美学对柏拉图和黑格尔传统的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