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2013-08-15张淑霞

戏剧之家 2013年12期
关键词:群文精品戏剧

□张淑霞

浅谈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张淑霞

群众文化的群众性是群众文化的核心,是人民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在业余时间里直接参与的各种精神文化生活。这本来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但我觉得在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文化动向,这个问题提出来,有新的积极意义。

一位资深的专家看了全国群星奖的节目,无限感慨地说,你们的节目与专业节目相差无已,了不起啊!是的,现在群众文化已今非昔比,在群文战线里,有一大批学有所长的艺术人才,有的本身就是从专业演出团队那边调过来的,现在群文战线的业务干部是专业、准专业的水准,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投入,群文的作品与专业水准相差无已。特别是他们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的投入接近甚至超过了专业的艺术团队,可以请知名的导演,可以为后期作品制作的包装。有时为了拍好一部作品可以几易导演,如此的人才如此的打造,作品达到专业水准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群众文化讲的是群众的参与性,无可置疑,群众文化只有接近老百姓,那才是群众文化,那才有生命力。

当然我不是主张群文单位去学超级女声,毕竟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商业演出有所不同,但超级女声还是很有借鉴参考价值,那就是要接近群众,不管是艺术形式,还是组织手段,总之一切从群众出发,因为我们群众文化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群众文化了。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要让群文干部有积极性,要有搞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很多地方的群文干部已失去了积极性。这不是有意贬低群文干部,因为做这些工作,现时认为是搞泥沙,而且与评职称脱钩,一些人不屑做这些事。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有硬指标,要成为评估文化馆、站的一项内容。

第二,要想贴近群众就必须不断接受新的东西,而不是一成不变,那才是群众文化。现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化很大。以前人们看电视作为主要的消遣方式,现在年轻人已很少看电视了,更多的是上网,所以我们群文部门也要紧跟形势,调整工作方式,调整我们的文化活动方式及内容,而不是还是老三篇,戏剧、歌舞、美术。我们可以搞一些年轻人喜欢的街舞、网上的游戏这些新潮的东西,让人们把去文化馆、站参加活动当做一种时尚。更新群文的工作方式,那就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广州市群众艺术馆作了一种新的尝试,它们将传统上的戏剧部、美术部、音乐舞蹈部改成了拓展部、编创部、策划部,这样就能更灵活开展群文工作。当然这种改革还有待完善,但踏出了第一步,已是成功了。广州市群众艺术馆改革几年了,影响力不断加大,不少大企业与它共同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强化群文干部的通才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要能独当一面,组织起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得心应手。要想做到通才并不容易,要边学边用,不耻下问。我的一位同事她懂舞蹈音乐戏剧,被人称为全才,她到基层搞活动,非常受欢迎。说实话她的业务不算太好,馆里面有人比她跳舞跳得好,有人歌唱得比她好,有人是戏剧科班出身,但基层就是喜欢她。她下到下面各种艺术门类都可以辅导,再说基层对她的艺术都认可,因为群众大多是很少接触音乐舞蹈戏剧,她的水平辅导起来已经游刃有余。一次她在排一个刚流行的健身舞蹈,她也没完全学会,记不起了,她就打手机问老师。她说我就是半桶水。我佩服她的精神,觉得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群文干部。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群众文化出精品,毕竟国民素质提高了,有对文化精品的需求。我觉得要两条路走,用精品打名气,用群众活动打人气,这样群众文化才能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才充实。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厚,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他们渴望看到一批艺术品种和艺术风格多样的精品力作。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文艺繁荣,而精品力作是文艺繁荣的时代标志。

责任编辑 李红梅

猜你喜欢

群文精品戏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群文活动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戏剧类
心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