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好澡』就得『发好汗』

2013-08-15蔡建军

月读 2013年9期
关键词:红脸错误习惯

□ 蔡建军

人脏就得洗,要想“洗好澡”就得“发好汗”;有病就得治,要想去“病根”就得扎“穴位”。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着眼于解决问题。“洗洗澡、治治病”,就得“红红脸、发发汗”,要“满脸通红”地“出一身汗”,既是热汗,也是冷汗。这样才能触及灵魂,抛开面子,揭短亮丑,动真碰硬,除去思想上的“灰尘”,打扫身上沾染的“污垢”。

在现实工作和组织生活中,有些干部就是喜“花”厌“刺”,下面给他“戴高帽”,就暗中欣喜;一旦听到“逆耳”之音,脸色就“晴转多云”。有的是批评上级怕穿小鞋,遭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伤和气,引火烧身;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不好工作。于是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有的是怕别人批评,错误地认为上级的批评是对自己不信任,同级的批评是与自己过不去,下级的批评是给自己丢面子,于是讳疾忌医,明知自己错了,也不接受批评;明知别人错了,也不敢批评。如此一来,众人都“和稀泥”。人,一旦被鲜花和掌声冲昏头脑,其危害甚大。

人在自然界生活,沾染灰尘是难免的,所以要经常洗澡。“洗洗澡”,“发发汗”,就容易去灰去泥、舒张毛孔,促进新陈代谢,神清气爽工作。

国人习惯讲面子,可一味讲面子,伤的是党群关系的根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方志敏烈士一向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他说:“错误一旦经党指出,莫不立刻纠正。”陈毅同志在《六十三岁生日抒怀》一诗中写道:“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要“洗洗澡”,“发发汗”,就是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发好汗”必然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触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不拉下脸来不行,不硬起手腕不行,不自我剖析不行。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成为不治之症。当前,既要“务虚”更要“求实”,看一看是“官架子”大的问题,还是私心杂念膨胀,或是懒惰、拖沓的作风在滋生蔓延,有的放矢地找准“穴位”,开出“药方”,千万不可持有“无所谓”的心态置之不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纯洁党内生活的一剂良药。有时群众的尖锐批评可能就是牢骚怨气,说不定很难听,很刺耳,甚至是“炮轰”。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对过错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改错补缺;对善意的提醒,要心存感激,时刻铭记;对群众的误会,要耐心解释,及时澄清。文过饰非的人在狭隘观念里夜郎自大,闻过则喜的人却能不断自我完善,使自己日臻完美。

这绝不是笑林之谈,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被磨得又圆又光,变成了“摆件”,甚至是“奢饰品”。一些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平时没有人批,没有人骂,找我的时候就‘双规’了。”可见,不怕撕破脸皮,是对同志的真关心、真爱护。批评带点辣味,虽然当时可能会刺激得涕泪横流,但过后舒经通络,全身畅快。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上,汉武帝写下《罪己诏》,痛陈己过,励精图治,功业辉煌,开创汉武盛世;唐太宗虚心纳谏,常思己过,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遂有贞观之治。相反,商纣王刚愎自用,闻过则怒,亲小人远贤臣,杀比干信妲己,穷奢极欲,大失民心,终致灭亡;隋炀帝恃才矜己,闻过则怒,“除谏官以掩其过”,于是“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我们在工作中取得多大成绩,总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是对工作的促进,更能对个人成长进步助燃。“洗洗澡”“发发汗”的目的是除弊革新、转变风气,这就要不怕揭露矛盾,不惧面对弊端,有垢就清,有病就治。不能讳疾忌医,怕被群众提意见丢了面子,跌了份子。这样,才会以“一尘不染”换取“一身轻松”,以一以贯之替代一劳永逸。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以上率下去改,自上而下去抓,就有利于扶正祛邪,解决问题,科学发展。

培根曾说:“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同样靠坚强的党性一点一滴养成。而“运用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红红脸,出出汗”,从而“洗好澡,治好病”。唯此,才能达到除弊去垢、洁身保健之目的,于人于己,利莫大焉!

猜你喜欢

红脸错误习惯
在错误中成长
上课好习惯
红颜薄命
网红脸
红脸人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