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

2013-08-12张霞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教学模式

张霞

摘要:在全面调查和掌握浙江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涉农职业教育现状基础上,以中高职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观光农业为核心,进行中高职衔接的规范研究,同时,针对中高职合理衔接和协调发展中所涉及的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提出浙江省涉农中高职合理衔接和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关键课程;教学模式;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44-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办学体制和模式。这些国家均从构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视角,将中高职衔接作为教育均衡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并在法律、制度和教育体制方面加以确立。经过多年的实践,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已经非常成熟。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9年来,国内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学术论文近百篇,相关的硕士论文近20篇。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和许多省、市、自治区已有近50项相关课题研究立项。2008年,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已将两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结合教育部文件要求,许多省、市、自治区已将相关课题研究在省内立项。同时,《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已作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上述课题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数集中在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专业定位、课程、教材、招生及其一体化教学管理方面,少数研究成果涉及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由此看来,中高职衔接的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政策、办学体制、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尚为不足。

浙江省属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成就,现有高职院校45所,中职校530所左右,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与相应中职学校联合举办“3+2”教学班,客观上形成了一体化办学的现状。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农业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分析。主要包括:浙江省农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特征,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层次、规格、类型和要求,浙江省涉农中高职业院校的分布、专业布局、近三年招生及毕业生数量,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农业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缺口。

2 浙江省涉农中职与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中高职衔接的沿革及取得的成果,中高职衔接的方式、路径,中高职衔接下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材的对接、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培养,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中高职衔接的方式、政府政策支持、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设计、中高职衔接对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作用,中高职衔接的成功案例分析。

4 中高职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下中高职衔接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均衡分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下中高职衔接的脆弱性模型、指标因子、预警与防范,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下中高职衔接在自组织作用下的技术与知识外溢效应。

5 浙江省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的政策研究。主要包括: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及审批政策、经费投入政策、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分类指导政策、职业院校教师的资质与培养政策、办学水平评估政策、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集约化发展政策。

6 浙江省涉农中高职衔接下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调整。主要包括:农业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及融合的现状分析,职业教育对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对接下涉农专业布局与调整的原则、方式、政策和路径,中高职衔接下的专业群建设。

(二)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访谈和实地考察,调查大样本将覆盖浙江省80%的涉农中高职院校。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3-4所高职院校,6-8所中职校进行重点考察和访谈。

2 比较研究。面向国内外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和整理,从制度、体制、机制、办学方式以及职业教育要素衔接等不同层面选择若干典型案例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3 数量分析。对中高职衔接的不同利益主体博弈模型方面进行数量分析,建立智猪博弈、斗鸡博弈和囚徒博弈模型,进行相关利益主体的均衡分析。

4 规范研究。它包括总体和专项研究。总体研究包括:国内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省中高职衔接下的政策研究。浙江省中高职衔接下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创新。专项研究包括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观光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关键课程的原则、教学标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活动的对接等。

三、研究步骤

第一步,以浙江省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服务的原则,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重点访谈、现场考察等调研方法,全面掌握浙江省不同层次和规格技能型人才的供需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步,浙江省涉农中职与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采用上述调研方法,全面掌握浙江省涉农中职与高职独立办学、中职与高职合署办学以及县级职教中心的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尤其是关键课程和教学模式衔接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第三步,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职教体系的现状分析。采用资料查询等方式,系统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职教体系的形成、政策支撑的特征,国内中高职合理衔接的成功做法,形成案例汇编。

第四步,浙江省中高职衔接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涉农中高职办学现状,提出一体化办学模式,集团式、联盟式的组织构建。

第五步,浙江省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观光农业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下关键课程建设。该步骤为本课题研究的重心,课题组将组织相应研究团队,针对上述专业的关键课程进行课程衔接的总体研究,其中,衔接的原则、方式、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课程要素的融合将是研究的重点。

第六步,中高职衔接下的浙江省涉农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涉及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是研究的重点。

第七步,浙江省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下的职业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根据不同区域农业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的建议。

四、本项目特色与创新

(一)本项目有三大特色

第一,面向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课题研究。研究紧密围绕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和规格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力求体现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的对接,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和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成果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课题研究。研究根据浙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和规格技能型人才需求,围绕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休闲农业专业的关键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同时引领其他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三,政策、理论和操作层面相互衔接的课题研究。研究既有政策层面的建议,又有理论层面的支撑和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最终落脚点在于面向浙江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浙江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二)本项目有三个创新点

第一,从浙江省职业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不同合作主体的博弈均衡,为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提供依据。第二,从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层面,提出为浙江省区域农业产业服务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解决方案。第三,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视角,提出浙江省中高职合理衔接下关键课程衔接的原则、模式、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建议。

通过研究,在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上,从浙江省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对接的视角,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提出浙江省涉农专业中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和观光农业专业中高职衔接下的专业布局与调整、专业主干课程衔接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推动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有利于涉农专业中高职衔接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定位、课程、教材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