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乡“看”县衙(外一篇)

2013-08-10李新华

躬耕 2013年4期
关键词:内乡县衙大堂

◆ 李新华

提到县衙,我们最常听的一句话恐怕应是“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最熟悉的画面可能就是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头戴乌纱帽的七品官声色俱厉地把惊堂木一拍,两边的衙役们便拖着长腔高喊“威——武——”,跪在大堂上的被告立刻吓得嗑头如捣蒜“青天大老爷饶命啊”。不过,这个熟悉的画面多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真正的衙门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呢?

初夏时节,我慕名前往内乡县参观考察了被誉为“中华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古代四大官衙之一的“内乡县衙”。

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衙坐北朝南,正应了“自古衙门朝南开”那句俗话。

走近县衙,大门正面的照壁上绘有一个类似麒麟的怪兽,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犭贪”,以此告诫官员不要贪赃枉法。进得大门沿中轴线有大堂、二堂、三堂,“三堂”规制恰如缩小了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1989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冯健在此题写了“北有故宫,南有县衙”的赞语。因此,又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之美誉。

县衙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堂,也叫正堂,是县太爷审理大案、要案、迎接圣旨和上级官员或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堂正中是知县审案的“暖阁”,公案上放着文房四宝和知县大印,还有抓人、动刑发令的令箭和火签。“暖阁”两边置放着“肃静、回避”牌、十八般仪仗兵器和男女各异的刑具板杖,置身其中使人毛骨悚然。公案下边有两块跪石,原告跪在左边的石头上,被告跪在右边的石头上,上面依稀可以辩认出双膝磨损的痕迹,视之令人不寒而栗。

离开大堂,经过东西两厢的皂房,穿过“重光门”进入了二堂院。二堂名叫“琴治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公堂,陈设和大堂基本相同。“琴治堂”取自《吕氏春秋》中的宓子贱弹琴理案的典故。二堂以“琴治”为名,是县太爷以此标榜自己的才华、能干罢了。

从“琴治堂”出来往北,就是俗称“三尺禁地”的迎宾厅和三堂。迎宾厅是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三堂又叫公署,是商议政事、处理疑难案件的地方。其东西厢房为县令和他的家眷休息之所。迎宾院内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金桂,为元代所栽,树冠如盖,四周浓阴匝地。左边长有一棵南天竹,其年龄与桂树相仿。内乡县衙的历史之悠久,由此可见。在公署院内摆放着一顶骄子和一辆马车,听说这是古代县官下乡视查时坐的。

纵现整个内乡县衙,座北朝南、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高低有致、主次分明,左尊右卑、左文右武,前庭后院、前衙后邸,正房配间、对称紧凑、廊道相连、浑为一体,既不显得狭小拥挤,也没有空旷疏散之感。加上桌椅床凳,陶罐瓷瓶;刀枪剑戟,刑具镣铐;车轿仪仗,文房四宝;建筑雕刻,楹联匾额等古色古意的历史画卷,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奕,海内外专家们称它是“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发人深思的匾联文化

内乡县衙的楹联已成为内乡县衙一道亮丽的风景,衙署内随处可见的匾额和楹联,与古香古色的县衙建筑相映成趣,有点睛之妙。这些匾联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官箴劝诫自勉,或效法古贤名宦,或省视自身功过……辞彩华美,言简意厚,风格各异,发人深思。

县衙大门两侧的楹联为“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菊潭、郦,古指内乡县,天、地、柱是指天子、百姓、地方官。其意为身为地方官要做到既不负天子之恩,又不失百姓之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在政坛上站稳脚根。

进入衙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县衙的中心建筑物大堂,大堂两侧的楹联为:“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此联把欺人与欺天、负民与负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省的民本思想。

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是三堂的抱柱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联语朴实无华,感人肺腑。联意为要正确对待官位和群众,以勤政为念,爱民如己。如今,这副楹联名噪海内外,被视为“衙署第一联”,无论高官还是庶民参观者到此无不驻足沉思。据说,镕朱基曾在此联前驻足良久,仔细体味。江泽民视察南阳听到此联时,非常感兴趣,要求工作人员记录了下来,并垂询此联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也曾在县衙现场书录此联。

内乡县衙里类似的楹联还有多处,可谓举不胜举,它们与县衙宏阔的建筑群落、实物展品以及典章礼仪共同演绎了深厚凝重的古代官文化底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永匡教授评价说“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思古抚今,感受颇多。虽然这些匾额和楹联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其深刻的内涵、简明的哲理,足以警示后人。

行政机构的历史变迁

内乡县衙承载了中国行政机构变迁的历史。

内乡县衙集中了县衙的所有机构和县官的家眷,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大堂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二堂的跨院则集中了知县的幕僚班底,三堂则是知县的眷属栖息之地。这样,在同一个屋檐下,以知县为核心,由疏而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治理机构。

星转斗移,昔日高大的县衙已显破败,在蒙满灰尘的仿古建筑里,我现场感受了古代的升堂场景,实地看了历代的刑具,使我心生许多苍凉之感。在“越诉笞五十,诬告加三等”的石碑前,我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

走出这座硕果仅存的千年古县衙,“菊谭古治”的牌楼赫然矗立眼前。古代的衙门已经成为了熙熙攘攘的街市,定格的历史仿佛在喧闹中复活了。人们在监狱的墙壁上看到了中国古代的十大酷刑,但耳中再也听不到犯人的呻吟声。正义还是邪恶,暴戾还是仁厚,在那久远的记忆中变得模糊起来。我一直在想,中国古代这种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为什么能够长期延续?不就是因为大堂下面跪着失去独立人格的百姓吗?

在返程的车上,回望烟尘中的内乡县衙,让思绪在历史的长空中盘旋,不禁怅然若失。内乡“看”县衙,看的是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古代建筑和充满历史气息的实物,悟的是具有千百年历史的中国官文化和儒家文化。

秦时明月汉时关。如今的内乡县衙,剩下的只是被历史冲刷下来的躯壳,物是人非,古时县太爷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但内乡县衙留给我们的,却是对自古以来包括当今社会文化尤其是官文化的深深思考。

老乐山,老乐山

我来了,缘于你的魅惑;

我来了,缘于你的深邃;

我来了,缘于你的绽放;

之前,我曾见识过你在季节的夹缝中转换着容颜,也曾打捞过你在岁月的长河中消磨的碎片。今天,当我再次走进你,我是如此迷醉,沉醉在你悠久的道教文化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里!

老乐山,位于确山县城西北7公里处巍巍伏牛山脉的最东缘,是中原著名的道教圣地。这里群峰逶迤绵延,植被蓊郁葱茏,文化积淀深厚。这里山体高峻、奇雄秀丽、林木繁茂、云雾飘渺、溪水潺潺,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是一处风光独特的绿色家园。

初秋的一天,艳阳高照,几个好友相约赴乐山风景区。车在乡间公路上穿行,坐在车内的我们也都暂停了喧哗,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侧目而视路上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一松一石,缓缓的秋风从两边对开的车窗柔柔地吹过,体验着秋天空气的格外清新与美好。山路十八弯,车随山形,不停地奔驰着,道旁高高低低的树木不断地重复着迎接和欢送的身姿,渐渐地都被我们抛到了脑后。一路上,但见秋霜微染下的树叶在枝头一如红的或黄的彩色玻璃片,在阳光下闪耀摇曳;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全然不理会山风凛冽,还在那里旁若无人地绿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宛如在我们面前打开一幅幅古朴而又新鲜的绚丽画卷,我们醉心地看着,思索着……

车停至乐山主峰下,我们一行十余人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脚下铿锵有声,蜿蜒成动听的歌谣,伴随登山的全程。扫瞄山中景观,一种回归的感觉。在山中行走,翠绿的竹子,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每一处景观,都有着不同的韵味与情调。山野多被松树、水杉等林木覆盖,没有人为干扰的痕迹。路边不时会碰到一株株野果子树,枝头满缀还没熟透的果子,一丛丛不知名的花儿开得灿烂无比。林间幽深、肃静,清凉的空气让人浑身凉爽如饮甘泉;密密的树木,杂草藤蔓,腐烂变质的植物、松针,把树林染成墨黑墨黑的,森林透出原始古朴的气息,一种透过历史的古韵油然而生。

老乐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早在西周时期,籍出古吕的诸神之首姜子牙以桑梓之便登临此山,在这里留下了中国道学文化开山鼻祖的踪迹。隋唐期间,乐山就已经是佛门弟子和俗人崇敬的道教圣地和游览胜地了,始建于北齐年间的北泉寺便是很好的注脚。北泉寺这座千年古刹,在唐、宋时期最为鼎盛,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北泉寺一年一度的庙会,四方百里之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声势煊赫,蔚为大观。寺院内的古建筑,历经增删,造型古朴,结构典雅,布局庞大,罗列严整,形成了一座悬山俯水、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寺内不仅有“地涌金莲、暗水浮花”的“八卦池”,那一池喷吐不息的“流觞曲水”,水清流浅,萦纡漫回,四季清澈,形成一泓“水涌如珠滚玉碎,浮花似旋喷玉盘”的“天河九曲”,更重要的它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殡节之处,寺内保存有人们敬仰的颜鲁公祠,祠内立有颜真卿的坐像。他生前亲书的“山中天”三个大字,镶嵌在祠堂门的横额上,一通8尺高的石碑,屹立大祠堂的门前,上面记述着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名山藏古寺,胜地多道观。老乐山是还是著名的中原道教圣山之一,最盛时有道观72座。在奇岩、怪石、古树中,许多道观、亭台、阁楼,它们借山势而建,依石岩而筑,或小巧玲珑,或古朴雅致,或气势恢宏,或金碧辉煌,它们错落有致的星散在深山中,成为乐山最美妙的点缀。尤其是在乐山二天门——“玄都宫”处的几棵千年“长寿榆”,粗壮的树干从古砖垒砌的观台上的石缝中顽强地水平伸出向上生长,尽显生命的张力,历经狂风而不折,雪压而不弯,久旱而不绝,此情此景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老乐山的香火一直很盛,每到农历初一、十五,来老乐山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尤其是二月二龙抬头与三月三祭轩辕的日子,这里更是游人如织,烧香祈福的人接踵而至。如今,经过开发后的乐山除有名的“八宫两观一拜台”(斗母宫、玄都宫、南海宫、玉虚宫、紫宵宫、灵应宫、万寿宫、玉真宫,两观即群仙观、回龙观)外,在山上建有山门、南天门、天门街、灵宫殿、仙人殿、广生祠、圣母殿(俗称送子娘娘庙)、二龙宫、陈平庙、财神庙、山神庙、楚长城、闯王寨。尽管有的还在兴建修复之中,但游人置身其中,仍然不难在幽邃之中又见飞甍丽栋,掩映山水;崇台邃阁,缭绕烟林。

一路走在乐山这幽静的山道中,仿佛走在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里。穿行在烟雾缭绕的道观间,不时地与挽着发髻、别着发簪、仙风道骨的青衣道士们擦身而过,总让人有种不真实的置身梦境的感觉。老子曾经说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眼前这一切,不正是天成吗?

看着这满山的奇石秀木,走在看不到头的石阶山路上,即使不去理会这里那里有什么古迹,这里那里有什么名人轶事,单单从这里走走,就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空气清新,游人稀少,老乐山好像是还没有睡醒,偶尔会听到一阵阵鸟儿的啼鸣。这里就好象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返程的路上,依依不舍地回望那山势奇异、风光绮丽的老乐山,不禁想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乐山,这座著名的中原道教圣山,正用它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述着道之所道。是啊,我们为了生存而拼命工作,为家事、社会上的事身心劳顿,如能有幸在这样的山路上慢步,清醒一下头脑,放松一下情绪,过后,再去做我们想做的和不得不做的事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回望这个待字闺中的道家圣山,我明白自己不可能征服老乐山,而只能被老乐山所征服,所庇护。老乐山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你不能不信服:人间正道,普世大道,就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之中。因为在这里,天地人已经融为了一体;因为在这里,是道选择了老乐山,老乐山也选择了道,所谓道法自然……

猜你喜欢

内乡县衙大堂
奇怪森林
东宇物流办公大堂空间设计
内乡县衙话石材——中国古代河南内乡县衙石材应用一瞥
遗山县令的民生情怀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亮”出职责 “晒”出担当 “评”出压力 “改”出实效——河南省内乡人大常委会“四字诀”为代表工作装上“助推器”
探究理学名儒王检心、王涤心二兄弟对内乡的历史影响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什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