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土孩”到“活红娘”——宋长荣艺术生涯的传奇故事

2013-08-07丁小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阴223300

档案与建设 2013年8期
关键词:京剧团京剧院淮阴

丁小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阴,223300)

一个贫苦出生、只上了一年多学的农村孩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执着聪慧,成长为蜚声中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这就是宋长荣走过的人生历程。

宋长荣是江苏省沭阳县人,1935年7月29日出身于贫苦佃农家庭。因上有两兄两姐,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他个头不高,脸上黑黝黝的,长得土里土气。1961年秋,他的老师、荀派艺术创始人荀慧生初见时,亲昵地称他为“农村小土孩”。

别看宋长荣生于穷乡僻壤,却一心迷上了戏剧。那时沭阳县城有个戏园子,他到戏园子里一面卖瓜子一面听戏,成了不花钱看戏的“常客”。他耳濡目染,看戏上瘾着了迷,偏偏对那些小姑娘、小媳妇的动作和唱腔感兴趣,并经常模仿学着做,这就是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启蒙教育”。

宋长荣12岁才上小学,一年后因家贫辍学。1950年入沭阳县长字京剧班学戏。这个小科班所有学生艺名中间为“长”字,最后一字按金、银、财、宝、荣、华、富、贵、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排列,从此,他改艺名为宋长荣。开始学戏时,条件十分艰苦。他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进城学戏。常常是在沙滩上翻筋斗,在月光下练身段。最苦莫过于跑圆场,练功没几天,鞋底就开了花,他舍不得穿鞋,就光着脚练。院里砖地不平,有的冒尖带棱,尤其是冬天,院里结了冰,还有冰碴子。稍不留神,碎砖小石子硌着脚掌钻心地疼。几圈跑下来,双脚常常磨得鲜血直流,抓把灰撒在流血破处,接着再跑。他横下一条心:“再苦,我也要吃这碗戏饭,非成个角儿不可!”功夫不负有心人,圆场功终于练出来了。

宋长荣的开蒙戏是《贺后骂殿》,他早早来到后台化装。黑脸膛抹上脂粉,描眉打鬓上了装,还真俊。老师给他化完装,也逗趣:“别看黑小五子,扮上装还像个娘娘,怎么看也不黑了!”别看上场前有些害怕,可一上台心里倒稳住了。他缓步登场,显得很有分量,噪门亮,唱得高,底气也足,引起台下一片议论。接着大段的“二黄慢板”、“快三眼”,唱得有板有眼,台下一片叫好。自从这出《贺后骂殿》演了以后,“宋长荣”三个字在沭阳这块土地上叫开了。后来方圆几百里竞称他为“苏北小梅兰芳”。

宋长荣上过台以后,更加体会到基本功的重要,从此练功更勤更刻苦了。他文武兼攻,唱做并重,梅、程、荀、尚齐学,青衣、花旦、小生、武生都演,对角色从不挑剔。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无间断,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先后在《穆桂英》《白蛇传》《吕布与貂婵》《白水滩》《拾玉镯》《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系列剧目中担当重要角色。他没文化,就抽时间抄剧本带识字。开始,字写得歪歪扭扭,慢慢地也写得端正了。他还把唱词、念白中自己不懂的字词、典故,向老师求教,这样文化也相应有所提高。1954年,沭阳县京剧团正式成立,十七八岁的宋长荣已经小有名气,成了剧团的“台柱子”,开始闯荡江湖了。

1957年5月,由宋长荣领衔主演的沭阳县京剧团意气风发地开进南京,从一个区的文化馆唱到夫子庙娱乐场,又从南京有名的明星剧场转移到大光明影剧院。剧场越演越大,观众越演越多,不但是连连客满,甚至是人满为患。演出轰动金陵,被誉为“江淮大地升起的一颗艺术明星”,“一颗刚出土的明珠”。1959年到上海演出一个半月,又获得巨大成功,好评如潮。新华社记者以《小剧团轰动大上海》为题予以报道,《解放日报》《文汇报》连篇累牍发表文章加以称赞。他还得到周信芳、言慧珠、李玉茹等名师的指导。

1960年,苏北6个京剧团合并为淮阴地区京剧团,由宋长荣领衔主演。不久,他又调往江苏省京剧院担任主演。这样,他由县到地,由地到省,连升三级,以省级京剧院主演的身份坐镇南京,由省京剧院的四梁八柱为他配演,在一流的大剧场主演《玉堂春》《红娘》《穆桂英》等重头戏。

1961年秋,“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来南京演出,宋长荣迎来了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经江苏省委宣传部及省文化局、京剧院领导推荐,他要正式拜荀慧生为师。这天夜里,宋长荣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能成为荀慧生的弟子!第二天,他早早起床,步行到大行宫一个商店买了一双大圆头皮鞋,配上已有的一套蓝中山装。拜师会上,荀慧生向宋长荣打趣:“‘小土孩’,以后我就这样称呼你,行吗?”“行。老师,您就这么叫吧。”宋长荣向老师行鞠躬礼,三鞠躬,腰都弯到90度,结结巴巴地说:“我要向老师学习,把老师的艺术接过来。”荀慧生亲切地说:“艺术无止境,咱们共同研究吧。”荀慧生还与宋长荣合影留念。晚宴时,宋长荣向老师敬酒,荀慧生高兴地说:“以后嘛,我这个老红娘,一定要带好你这个小红娘。”宋长荣事后才得知,荀慧生看了他演的《红娘》后,即在艺事日志上写下:“堪可造就。”又同夫人说:“别看小土孩挺黑,一上台扮上就挺俊,是块唱戏的材料。”就这样宋长荣成为荀慧生一生中收下的最后一个男徒弟。

荀慧生这次在沪宁线城市的演出持续了半年多,宋长荣一直追随左右,朝夕形影不离。老师边演出,边向他传艺;有时让宋长荣先看戏,然后再仔细给他说。《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等荀派名剧,荀慧生都仔细给他重新加工,纠正其不足。在荀先生的精心调教下,宋长荣深得荀派艺术的真谛。1962年春,宋长荣将所学的荀派名剧依次在南京上演,口碑更好。人们都说:“经过名师一番指点传授,对宋长荣要刮目相看了。”

宋长荣调省京剧院后,淮阴地区京剧团演出很受影响。1963年6月,宋长荣又被调回淮阴。时隔不久,大兴演现代戏,宋长荣先后参加排演了20来出现代戏。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宋长荣在淮阴也算个头面人物,被说成是“反动艺术权威的孝子贤孙”,不但离开了舞台,而且被强迫交待“问题”,接受“批判”,“劳动改造”。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大地万物复苏,京剧界更是如此。而此时的宋长荣已经离开舞台12年了,已经43岁的他咬紧牙关,起五更,睡半夜,练功、吊嗓、跑圆场。他激动着,振奋着,等待着。

1979年的秋天,宋长荣的艺术生涯出现转机。扬州治淮大礼堂内坐满了观众,随着一声“小姐随我来”,宋长荣的“红娘”出场了:婀娜的身姿、顾盼生辉的眉目、行云流水般的台步从幕后飘了出来。观众们立即被“震”住了。十月的扬州曾万人空巷争看宋长荣演的“红娘”。在扬州“一炮打响”后,紧接着就南下镇江、无锡、苏州,去了上海。

1979年12月1日,宋长荣在上海中国剧场首演《红娘》,到1980年1月22日,连演52场戏,场场爆满。上海文艺界专家发表文章,说美哉红娘,“欣喜荀派有真传”。上海的观众高度赞美宋长荣的艺术造诣说:“真是比女人还要女人。”演出不但轰动上海,轰动华东,也轰动了全中国。当时老戏剧家陈西汀在《文汇报》热情赋诗曰:“两次申江看小宋,万人争说‘活红娘’。荀门桃李多天下,偏向淮阳发异香。”

1980年8月,宋长荣率淮阴京剧团北上。第一站徐州,第二站济南,不但场场客满,而且在观众的要求下一再增加演出场次。9月底到达天津的时候,正赶上国庆节,天津京剧院在中国大戏院演出,都是名家荟萃;中国京剧院的刘长瑜、夏永泉在天津一宫,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一个淮阴地区的小剧团,只能在老城区的南市长城剧场演出。剧场陈旧,又小又破,然而人气颇足,场场满座。

10月10日,宋长荣的《红娘》在北京的广和楼开锣了。当时,京剧市场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第一次在北京亮相,一口气演出了40多场,场场戏票销售一空。每天傍晚,从广和楼以北的打磨厂西口到广和楼以南的鲜鱼口,就像组织好的,观众一字排开,站在路边拿着钱嚷嚷着要买退票。吴祖光、张君秋等艺术前辈来了;彭真、薄一波、彭冲等中央领导人和周扬、黄镇等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也来了。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写诗赞曰:“荀派留香世所崇,人间又见宋长荣。红娘一曲高天下,尽教娥眉拜下风。”《人民日报》等首都报纸都作了报道和评论。北京的演出告一段落,宋长荣立即率领剧团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了舞台纪录片《红娘》的摄制任务。

1981年起,宋长荣率领的淮阴京剧团又从湖北、安徽起,北至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南至江西、广州、深圳、香港,东至福建、浙江、山东和台湾省,西到甘肃、新疆等地巡回演出。他的戏演到哪里,就轰动到哪里。所到之处,都是他从没名气到享大名;当地从不愿意接待到舍不得他们离开;从三级剧场演到一级剧场;从在舞台上睡地铺再转移到舒适的客房;从没人买票到场场爆满。仅一出《红娘》,从1979年在扬州演出第一场到1984年共演出了1000多场。

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宋长荣主演过70多出传统和现代剧目,他主演的《金玉奴》《红楼二尤》《霍小玉》和《鱼藻宫》等,先后被拍成电影、电视或被录音、录像。其中,《桃花酒店》一剧获广电部星光奖,1999年国庆前又被中宣部等六部门选为建国以来优秀剧目,录制成光盘向国庆50周年献礼;《鸳鸯帕》一剧获文化部荣誉奖。尤以《红娘》一角蜚声海内外。他曾多次赴京、2次赴香港、台湾,4次赴加拿大、2次赴美国交流演出,每次都载誉而归。宋长荣一出《红娘》,红透了祖国大陆,也唱响了海外,可谓“一曲红娘动京华”、“荀派风采震九州”。他是目前国内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唯一“男旦”,他的代表作《红娘》已演出3000余场,仍常演常新,经久不衰,被人们誉为“活红娘”。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等曾不止一次地观看宋长荣主演的《红娘》。1990年,在其舞台生涯40周年之际,李瑞环亲笔题词“荀艺长荣”。2000年4月18日,宋长荣赴宁演出,在江苏考察的朱镕基总理登台亲自操琴。5月8日,江泽民在宁观看宋长荣的演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摄制了他艺术与生活的电视专题片,在国内外播出。

一个苏北农村的“小土孩”成长为万众瞩目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德艺双罄,被人们誉为“不走穴的艺术家”。他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名誉院长,省剧协副主席,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导师暨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全国荀派京剧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三次被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体十佳新闻人物之一,1990年荣获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奖,1991年成为国务院首次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面对巨大的荣誉,宋长荣十分谦虚,他感叹说国家和观众给了他太多太多……他说:“没有党和政府,我还是在农村种田耕地的农民,在党和人民的关心下,我走上了舞台。现在的什么劳动模范、艺术家这些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是一个演员,一个演了60年戏的老演员。”他在2005年出版的《荀艺长荣画传》上题词曰:“艺术属于人民,是人民培养了我。”

猜你喜欢

京剧团京剧院淮阴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淮阴:母爱之都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新从旧中来——访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青年导演徐孟珂
遵义的京剧传播者
背水一战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