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前庭功能损害相关性分析

2013-08-06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眼震前庭微血管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常见病,我国人群发病率约1%。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10%的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9年左右发生视网膜病变,而且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的控制状况密切正相关[1]。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的前庭神经系统异常逐渐引起重视,但糖尿病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也不清楚前庭功能损害是否与微血管病变存在直接关联?为明确糖尿病合并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病原因,本文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和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6.56±9.87)岁,病程1~30年,平均(13.3±9.35)年。糖尿病的诊断依据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由上呼吸道感染、噪声、耳毒性药物、外伤、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眩晕、恶心、呕吐、耳聋及耳鸣。对照组60例,空腹血糖正常,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5.16±9.22)岁。两组被检查者都无中耳疾患,无眩晕发作史。两组年龄构成相匹配,听力学检查为纯音听阈测听。

2 眼科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眼科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散瞳后详细眼底镜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检查。视网膜病变分为四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殖前期(PPDR)、增殖期(PDR)。

3 眼震电图描记法 记录设备为配备了计算机检查和分析系统的国产HB-3型三通道眼震电图记录仪,眼震检查的项目包括:自发性眼震检查(Spontaneous systagmus test),眼辩距障碍试验(Ocular dysmetria test),眼跟踪试验(Eye tracking test),视动性眼震试验(Optokinetic nystagmus test),凝视性眼震试验(Gaze nystagmus test),位置性眼震试验(Positional nystagmus test),变位性眼震试验(Positioning nystagmus test)和温度试验(Caloric test,hallpike’s法)。所有的检查结果均由计算机采集并存储在硬盘,检查结束后由配置的软件离线结果分析。

结 果

1 根据散瞳后详细眼底镜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检查,得到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和病程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眼底病变程度分布

2 对照组中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形式:60例对照组中,5例眼震电图检查出现温度试验反应双侧减退,发生率8.3%。

3 前庭功能损害在各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发病率和形式:80例糖尿病患者中,26例眼震电图检查有一项以上异常结果,发生率32.5% ,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庭功能异常患者的平均年龄(57.53±10.26)岁,前庭功能正常患者的平均年龄(55.35±11.27)岁,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患者眼底病变程度与前庭功能异常的关系

但是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组中,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不同。其发生率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14.3%到最严重的增殖期的83.3%,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提示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程度与神经病变的程度是呈正相关的。而在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组别中,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NDR组 和BDR组),主要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PPDR组 和PDR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损害状况逐渐引起重视,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结果却常有矛盾 ,报告的发生率为5%~76%不一,损害的形式也不一致[2~4]。分析其原因,与各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标准,检查手段,所选病例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的构成比不相同有很大关系。但也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有关。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① 微血管病变的学说。②代谢和生化异常的学说。③维生素缺乏学说等。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的血管是人体内唯一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的血管,通过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对糖尿病性的视网膜病变进行直接的定性定级诊断,因此,视网膜血管的病变程度是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微血管受累程度的评判标准。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的同时进行了眼底检查,发现对于患者总数而言,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32.5%,但是根据糖尿病并发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组以后,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在无血管并发症的NDR组中,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14.3%,但随着血管病变的加重,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也逐步增高,在最严重的增殖期组中,83.3%的患者出现了前庭功能异常,这说明糖尿病引发的前庭神经功能损害与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视网膜病变不同程度的组别中,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亦有不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NDR组和BDR组),大都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很少出现中枢型前庭功能减退,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PPDR组 和PDR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这种现象进一步揭示了微血管病变在神经损害发生中的作用,因为微血管病变可以同时累及前庭系统的外周和中枢,但由于前庭感受终器的血液供应为单一的终末支,相对地容易受损,故而早期表现周围性前庭功能减退,当随着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前庭中枢系统的损害亦加重,并出现了失代偿,中枢性损害才表现出来。

总之,本项研究证实了糖尿病导致的前庭功能损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可为糖尿病神经损害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

[1] 张惠蓉主编.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70-171.

[2] Virtaniemi J,Laakso M ,Nuutinen J,et al.Voluntary eye movement tests in patients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Acta Oto-laryngol(Stockh),1993,113 :123-127.

[3] Gawron W,Pospiech L ,Orendorz Fraczkowska K,et al.Are there any disturbances in vestibular organ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Type I diabetes?[J].Diabetologia,2002 ,45 :728 – 734.

[4] 左 红,王述进,杨 华,等.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51–1352.

猜你喜欢

眼震前庭微血管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