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作用的回顾性分析

2013-07-31程婷婷

天津护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血肿住院

张 兰 程婷婷

(池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临床路径(CP)要求医疗服务过程规范化、流程化,减少了医务人员因患者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服务差距,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对提高医疗效果、降低不合理费用等有较大应用价值[1]。它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于50岁以上老人,多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或没有外伤史。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随血肿的缓慢增大,一般在2~3周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的直接受压两种原因引起临床病象,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我科于2011年6月开始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已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95例(已排除因费用等其他原因放弃治疗的4例),首次住院90例,无明显外伤史;另外3例为脑挫裂伤术后,2例为动脉瘤术后。均为局麻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血肿腔引流,控制感染,补液对症等治疗。按实行临床路径前后随机分成两组:实行临床路径前的46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第一天评估宣教,次晨抽血检查,安排手术日期,机械执行医嘱。实行临床路径后的49例为试验组,按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实行当天评估宣教,抽血检查,观察生命体征,次日手术后紧密宣教观察执行医嘱,下床活动,饮食递增,级别护理递减,心理护理,预见可能的并发症。对照组男26例,女 20 例,年龄 38~81 岁,平均(53±5.47)岁。 试验组男 28例,女 21 例,年龄 42~78 岁,平均(54±2.94)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危重程度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没有不同。两组患者均以系统化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按照医嘱和每日护理计划为患者进行护理,而试验组则严格按照指定的临床路径表格实施护理。

试验组实施步骤:医生按纳入标准选择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的病例,责任组长全程负责组内患者的检查与评价,护士长随机进行监督和评价;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每天按当日路径安排来完成病情观察、检查、护理、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如果按照路径的方法进行,未出现变异,则在病情变异记录栏中□无打√,如果因患者、陪护人员或医护人员的原因造成路径延迟或中断,则在□有打√,应查找、分析原因,并在变异记录栏中进行记录。

1.3 评价指标 平均住院天数 (从住院第一日至出院当日),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的所有医疗费用,以出院结账发票为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以首次治疗出院时评估(不含后续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指有血肿复发、颅内积气、颅内血肿、癫痫、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计量资料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比较见表2。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比较*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例(%)

3 讨论

3.1 在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可见,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基本生活自理的恢复有所提高。因此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先进的临床服务模式,具有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日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等优点。

3.2 临床路径的管理,患者对何时该做哪些检查、如何进行治疗及护理,病情演变的程度,以及出院的时机等目标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说明和记录,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与否,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使得护理有计划性和预见性,同时也使患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来[2],加强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由此使得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3.3 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观察项目多,对护士的业务水平及责任心要求高,临床路径表的使用,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遗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减少护士因为年资低、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低效性工作[3]。同时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在责任护士休息时,其他护士也可以按日程较好地完成工作,可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

〔1〕赵鲁平,李友伟,谭鸿,等.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早期管理经验[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6):23.

〔2〕王小玲,武爱萍,陶莉,等.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43-144.

〔3〕张军颖.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J].医学信息,2011,(6):2385-2386.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血肿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