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

2013-07-25张树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癌细胞生存率

张树生 刘 丹

(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市第八医院),湖南 长沙 410100)

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

张树生 刘 丹

(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市第八医院),湖南 长沙 410100)

目的 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我院自2005年至2011年治疗的97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按照其化疗方法即腹腔热灌注化疗或静脉化疗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通过术后随访获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局部复发和转移及5年生存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后不良反应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4.6%、17.3%、25.0%、55.8%,对照组各项百分比分别为68.9%、22.2%、31.1%、35.6%。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生存率,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降低局部复发和转移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腹腔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致死率极高的易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大多数患者就医时胃癌已进入进展期,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仍然有较大转移复发的可能,而在进展期胃癌术后对患者进行化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癌症的转移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生存率。现对我院治疗的97例患者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5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组和静脉化疗对照组。治疗组52名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胃体癌18例,胃窦癌23例,胃窦胃体癌3例,贲门癌8例;经病理活检,有高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及腺鳞癌各12例,3例。对照组45名患者男性24人,女性21人;胃体癌13例,胃窦19癌例,胃窦胃体癌4例,贲门癌9例;病理活检后发现有高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9例及腺鳞癌各2例。患者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为55.2岁,且所有患者按照UICC新TNM标均属Ⅱ~Ⅳ期[1]。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及胃癌外科治疗原则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关闭腹腔前使用45℃蒸馏水对手术野进行冲洗,对患者加强术后抗感染、营养和免疫治疗。

治疗组在患者术后3周内开始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在脐与髂前上棘交界处用腹穿针进行腹腔穿刺,然后将适量的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药液维持41~43℃灌注入患者腹腔内,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4~6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与治疗组同期开始静脉化疗治疗,患者静脉滴注甲酰四氢叶酸(CF)、吡喃阿霉素(THP)或米托蒽醌(MIT)及生理盐水,治疗每月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6个疗程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胃肠不良反应,并在随后5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在每次随访中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胸片和CT等检查。

1.3 数据统计处理

对随访所得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数据通过t进行校验,组间的计数数据则通过χ2进行检验。

2 结 果

经过对随访后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化疗后疗效比较

2.1 不良反应

患者化疗后的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毒性和胃肠反应,其中以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为主。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4.6%(18/52)和68.9%(31/45);治疗组出现胃肠反应10例,比例为19.2%,还有白细胞数量下降6例,外周神经感觉异常患者2例;而对照组胃肠反应患者为20例,其比率为44.4%,白细胞计数异常患者7例,外周感觉异常3例,肝功异常1例。给予白细胞数目下降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服用,待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进行化疗[2]。

2.2 局部复发和转移

治疗组患者腹腔局部复发9例,其复发率为17.3%,发生转移13例,转移率为25.0%;相应的对照组复发率为22.2%(10/45),转移率为31.1%(14/45)。由于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2.3 生存率

在5年内对患者随访率达到100%。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8%、35.6%,且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 论

由于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扩散及通过血液和淋巴的转移,致使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后预后效果不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认为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主要机制是:癌细胞在手术中脱落如腹腔或术中癌组织内切断的血管、淋巴管为癌细胞随血液或淋巴液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导致腹腔局部的复发和转移[3];此外,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留的微小癌灶也是造成肿瘤复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通过术后的辅助性化疗杀灭残余的癌细胞才能有效地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将腹腔化疗与热疗结合起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较新方法。与静脉化疗相比,腹腔灌注化疗将药液注入腹腔后均匀分布于腹腔之内,由于腹腔内药物的清除扩散速度慢,可在腹腔局部内形成较高、更持久的药物浓度,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及局域化用药特点,提高了对腹腔内癌细胞的杀伤力;同时也减少了药物进入循环系统的量,明显降低了化疗过程中的全身性毒副作用[4]。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可见,腹腔热灌注化疗中PDD和5-FU的联合使用增强了二者的协同抗癌作用,且血液中PDD清除速度较慢,半衰期延长,使其药物利用度在全身和腹腔局部明显提高。另外,43℃为恶性肿瘤细胞杀伤临界温度,当温度达到41~43℃时,癌细胞被选择性损害而正常细胞则不受到损伤,热疗可明显提高癌细胞对温度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了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化疗效果[5]。由于药物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长时间、反复的化疗极易导致出现腹膜纤维化、腹腔粘连等并发症,故笔者认为化疗时间不宜过长,4~6个疗程即可。

综上所述,腹腔热灌注化疗较静脉化疗有更明显的抗癌优势,不良反应少,复发及转移可能性较低,患者生存率得到有效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目前进展期胃癌术后较好的术后化疗方法。

[1] 吴志瑜,王在国.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术腹腔低渗高温化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 8(4):486-487.

[2] 朱红军,陈萍,张莉莉.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6(5):4-6.

[3] 李春启,张秀荣.胃癌的化学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59.

[4] 陈军,尹浩然,林言箴.腹腔化疗对胃癌细胞腹腔种植的影响[J].肿瘤,1998,18(4):B264.

[5] 高子安,江祖霞,周凡.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14):84-85.

R735.2

B

1671-8194(2013)24-0161-02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癌细胞生存率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癌细胞最怕LOVE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假如吃下癌细胞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