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2013-07-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前房房水角型

李 琳 孙 晋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周口 4667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李 琳 孙 晋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周口 466700)

目的 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眼压控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眼压控制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脉络膜脱落及恶性青光眼病例发生,对照组分别2只眼和1只眼,经对症治疗治愈。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长期控制眼压,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效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常见致盲疾病之一,该症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该症病程较长,若急性发作眼压持续升高,为此急需通过降低高眼压缓解对视神经的损害[1]。为此我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8例(98只眼),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62.8±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78年全国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均通过眼压、视野、房角、眼底检查确诊。急性72只,慢性26只,均为前房角粘连>1/2周,瞳孔扩大固定,经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24~48h控制不良,眼压维持在25~60mmHg。随机分为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48例(51只眼)和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40例(47只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压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

以穹窿部位基底结膜瓣,4mm×5mm大小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切除1mm×3mm小梁组织,巩膜瓣处用10-0尼龙线缝合4针。

1.2.2 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采用2%利多卡因作常规球后麻醉,随后压迫眼球10~15min降低眼压,以轻柔、间歇、长时间的方式加压,每30s放松一次,做以穹窿部位基底的结膜瓣,做角膜缘为基底的大小为4mm×5mm,厚度为1/2巩膜厚度的梯形巩膜瓣。将0.2g/L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大约3min,再用200mlBSS充分冲洗,于颞上方角巩膜缘内1mm处作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待前房变浅后,切除1mm×3mm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组织,巩膜瓣缝合4针,其中调节缝线2根。于前房穿刺孔注入BBS,观察巩膜瓣下液体流出速度及前房维持情况、指测眼压,并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调整缝线松紧度。结膜下注射2.5mg地塞米松和2万U妥布霉素,并涂泰利必妥眼膏包眼。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眼压及并发症情况。

1.3 眼压控制标准

术后随访1个月,眼压控制标准:①完全控制:术后随访时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mmHg;②部分控制:术后应用1~2种降眼压药,眼压≤21mmHg;③控制失败:术后应用2种以上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尚需行抗青光眼手术。(总有效率=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眼压控制对比

术后随访一个月,观察组眼压控制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眼压控制情况对比(眼/%)

2.2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无脉络膜脱落及恶性青光眼病例发生,对照组分别2只眼和1只眼,经对症治疗治愈,P<0.05。

3 讨 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往往眼压较高,持续的高眼压状态会对视功能造成很大大损害,为减少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本文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该术式术前应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给予眼球按摩,以此促进房水排除,降低眼压;在行小梁组织切除术前,做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有助于切除小梁组织中稳定虹膜组织,且预防晶状体虹膜各前移,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应用丝裂霉素有助于控制术后伤口形成瘢痕,有助于眼压控制;应用可调节缝线可英语调控房水外流的速率和数量,降低术后发生浅前房,同时,在拆除巩膜瓣缝线时刻减少经线道感染及眼内感染的发生;手术结束后于前房穿刺孔注入BBS,提高眼压,尽量减少晶体-虹膜隔前移,减少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眼压控制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无脉络膜脱落及恶性青光眼病例发生[2]。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长期控制眼压,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

[1] 姜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59.

[2] 宋云红.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J].山东医药,2009,49(34):146.

R775

B

1671-8194(2013)24-0100-02

猜你喜欢

前房房水角型
房水外泌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八仙过海降眼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体会
青光眼患者睡觉应平卧吗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