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与替换

2013-07-22朱前霞朱前珍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朱前霞 朱前珍

【摘 要】在当代中国,家庭教育责任出现了转移和替换的现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转移到学校教师身上,一类是转移到祖辈,实施隔代教育。这两类现象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问题,值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思。

【关键词】家庭教育 责任转移 替换

在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本应由父母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却出现转移甚至推卸的现象。所谓家庭教育责任转移,是指未成年父母把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转移到学校、教师、他人或祖辈身上的一种现象。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现象是我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教育现象。这种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 学生家长将本应由家庭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

有的父母将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或将孩子寄居在教师家中,请教师代为辅导孩子的作业及功课等。这类责任转移现象在城市富裕家庭中较为普遍。但是,将孩子寄宿于学校或寄居于教师家中,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否得到落实呢?

父母角色和教师角色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建立在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学校教育主要承担的是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任务的学校教育责任,并不能代替家长完成以教育孩子做人为核心内容的家庭教育责任。而且在现实中,更多的是出于利益考虑的寄宿制学校或教师,他们虽然接受了“代位父母”的职位,但其责任心与做“代位父母”的能力并非如人所愿,致使在“代位”期间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落空,造成了父母经济上和孩子身心健康上的双重损失。

笔者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孩子,高高的个子,清瘦黝黑的脸庞仿佛总有阴霾笼罩,眼神中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他话语不多,与他谈心时,他那种不言不语的沉默的姿态和质疑的目光会让人心里没底。这个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十二岁小孩该有的天真和活泼在他身上完全不见踪迹。要说调皮捣蛋,他在班里不能算老大,但是每每犯点小错误,都是最令班主任头疼的事儿。不是说他冥顽不灵,而是找不到教育的突破口。小孩子犯错在所难免,屡教不改的也大有人在,我们总是先自己教育,再联合家长一唱一和,白脸红脸那么一唱,道理自然就通了,再捣蛋的小孩也乖乖地束手就擒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是这个孩子,笔者很难找到他的父母。多次了解后才知道,孩子的父母远在江西做生意,他们将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孩独自一人扔在家中生活,既没有父母的疼爱,也没有祖辈们的关心,甚至连邻里的照应都没有,父母每个月给他几百块钱,两个礼拜或是更久才会有一个人回来看一下他,年幼的他就这样一个人默默地独自生活,原本,他寄居在校外一位老师的家里,但是当这位老师了解情况后,怕担负不了这个责任便推脱了,父母就给他在外面的辅导机构报了名,每天放学后他自己去辅导机构做作业,在外面小摊上吃点晚饭,然后就自己回家、睡觉。十二岁,他已经独立生活了,真是不可思议。

一天他撒谎骗父亲说学校里需要两百元材料费,他却拿着这些钱出没于游戏厅,这件事被班主任和他的父亲识破了,父亲来到学校后怒气冲冲地说“回家揍扁你!”他听后信以为真,害怕了,放学后不敢回家,直到天黑了,他父亲焦急地联系笔者说儿子怎么找不着了,我们急忙四处寻找,他父亲又通知了还在江西做生意的母亲。他母亲倒是立刻赶回来了,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母亲找到晚上十点半的时候的却说:“我不找了,兔崽子爱上哪上哪。”原以为她说的是气话,没料到她真的甩袖走人,令笔者目瞪口呆,连忙拉住他的父亲,说不管怎样得继续找啊,结果孩子睡在别的居民楼的过道里。看到这一幕真是令人又心疼,又气恼。

家庭教育责任是从孩子降生到这个家庭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有了法定的家长职位,并具有法定的养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就是作为家庭教育者,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应尽的家庭教育责任。从内容上看,家庭教育责任既包括对孩子进行的思想品德养成、智力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等,也包括对孩子进行的包括情感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审美能力、生活素质提高等方面,其核心与实质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作为法定的家庭教育责任人,在子女未成年阶段没有任何理由和权力将这一责任转嫁或推卸给他人。在这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第十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笔者遇到的这个孩子,他的问题也许比较特殊,但却也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父母认为找到一个学校,再找一个机构安排孩子的校外生活,如此就可高枕无忧了,孰不知爱的教育是父母的第一责任,任何理由都推卸不了。

二 学生家长将家庭教育责任转移到祖辈身上

“隔代教育”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类责任转移现象在城市和农村家庭中都较为普遍存在。在城市父母在家但由祖辈负责孩子的部分教育责任转移现象较多,在农村父母不在家而由祖辈教育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转移现象更为普遍,如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据有关资料表明,“隔代教育”在当代中国己经十分普遍,如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虽然不能否认祖辈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其的特有优势与作用,如祖辈对孩子有爱心、时间,以及精力充裕,具有抚养与教育孩子的丰富阅历与经验……然而,由于祖辈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存有差别,因而,他们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难免陈旧与落后,容易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春暖,2012》讲述了我国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上不了幼儿园的状况,孩子多可怜,没有可口的饭食,没有漂亮的衣裳,得不到家人众星拱月般的疼爱,更无法享有幼儿园老师的谆谆教导。孩子有父母却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这是父母缺位的悲剧啊。可孩子为什么会那么可怜呢?仅仅是因为她们贫寒的出身吗?孩子为什么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仅仅是因为父母没钱吗?看着台上出现的父母,当他们和孩子相拥而泣时,他们是否有一丝亏歉内疚之意。你们是青壮年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是为了什么?你们把老母稚子置于家中多年不归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改善全家人的生计吗?可是他们改善的是老母稚子的生计,还是自己的生计呢真以为孩子最大的愿望是想上幼儿园吗?不孩子的最大愿望是能见到她的父母,在父母的关爱下快乐成长啊。如果,一个孩子,她连最基本的关爱都得不到,再好的幼儿园也无法成为她快乐的天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四肢健全体格强健的父母们,以贫困为借口将养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年迈的长辈,着实可恶。

三 家庭教育责任转移最直接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子女,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青少年问题行为增多

近年来,因“隔代教育”而引发的家庭悲剧也时有发生。无数惨痛的教训表明:未成年人问题心理、问题行为与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缺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使此类问题得到改善,避免和消除因家庭教育责任转移而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需要做全局性的思考和系统性布局。比如,通过社会立法来明确教育责任分工;通过教育宣传转变家长观念,强化父母责任意识;通过学校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家庭教育压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功能等措施来强化家庭责任,确保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