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消除初中体质较弱学生的运动性心理障碍

2013-07-22鲁娜

关键词:运动性心理障碍体育运动

鲁娜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质较弱学生的存在给体育教学带来一些实际困难,这部分人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运动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受到生理机制、心理因素、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体弱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分析,试图从根本上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体能素质 心理障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发现两种情况:一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爱上体育课,而且自觉锻炼的情绪高涨;二是平时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而且遇到困难往往胆怯、害怕,导致体能素质越来越差,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抵触心理,从体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被称为运动性心理障碍。

一 何谓运动性心理障碍

所谓运动性心理障碍是指个体从事某种体育运动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实践表明,有心理障碍的人其消极成分远大于积极成分,当运动心理出现障碍时会影响体能训练的积极性,降低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减弱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消极行为,并且有损人的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现象与体育运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关系,不同项目体育活动对人的不同心理过程有特定的结果,从事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反过来也促进了个体相应心理机能的发展。

二 体能素质较弱学生运动性心理障碍的表现

1.胆怯的心理特征

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胆怯心理是与某一具体运动环境或某个体育活动项目相对应的。比如,学习跨栏跑因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的恐惧;学习双杠动作时,由于出现过某种过失或从杠上摔下来过而产生对学习该项目的恐惧和厌恶感;足球或篮球比赛中,由于出现过扭脚因害怕受伤而不去积极拼抢;在跳马训练中由于害怕被绊倒,跑到器械前迅速停下而不敢跳过去;又如,我国男足曾一度出现的恐韩症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胆怯心理特征。

2.动作外在表现

体能素质较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一般很容易被观察到,由于胆怯心理的作用,从动作上看会不协调、生硬、动作幅度小、出现多余动作;从面部表情上看会面部狰狞、出虚汗、两眼直呆;从生理反映上看,在跑的项目上最为明显,出现一上跑道就想去厕所小便等现象,还有一些综合练习表现的也比较明显,如在单杠练习中,由于自身的力量不足,翻上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在同学的帮助下才能上去,上去后支撑手臂又会出现发抖的现象等。

三 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

在体育运动中,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1.生理机制

在一个完整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身体活动与大脑思维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完成体育运动。每个人学会一种技能从生理机制上看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大脑皮层的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相对应的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粗略掌握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动作自动化阶段。由于体能较弱的学生跟不上大多数人的进度,所以运动负荷过大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部分体能较弱的学生在跟不上教学进度时,又急于求成,出现某个项目的运动损伤,不仅会严重影响体能锻炼,严重者会影响身体健康,损伤后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相应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这种损伤造成的心理阻碍尤为严重。

2.心理因素

在体育运动中除了生理机制外,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某些不良情绪、情感及个性心理缺陷等因素也都会导致某种暂时或长久的运动心理阻碍,这是一种较生理差异更为复杂的问题,例如考虑个人得失过多而惧怕与厌烦体育运动,由于身体素质差,害怕自己的运动技术或成绩遭人讥笑,影响自己的形象,受同学错误技术的影响或认为技术动作危险,一些学生在学习较难的技术动作时畏缩不前。例如,看到自己的同学练习100米时遇到障碍;又如,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出现上不去平台或腿磕在低板或从平衡木摔下等现象;再如看到有的同学跳远时由于踏板不准而未能落入沙坑内时,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自己没有信心,产生气馁,畏缩不前。

四 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方法

1.逐步提高体能素质

要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要增强这些人的基础体能,只有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有完成某些动作的基本条件,而想要提高他们的基础体能就要从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入手。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逐渐增加他们的五种基础体能素质,才能使他们具有完成动作的前提,同时也可以避免或减少他们在运动中受伤,消除运动心理障碍。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增强体能素质较弱学生基础体能的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十分重要。首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主要特征是由静止开始逐渐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而后逐渐下降,因此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负荷的逐步承受,以减轻生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防止或消除因运动负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适应造成的运动心理障碍。

五 结语

在如今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中,体育运动既是一种个体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我们必须善待体能素质较弱的学生,积极寻找方法,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以求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运动心理障碍,使他们投身于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文明的进步,体能素质较弱学生运动性心理障碍的消除,我们初中教育的体育教学才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朝气蓬勃的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性心理障碍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影视美学中动与静的结合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呆呆和朵朵(13)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