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河湖印象之——苍头河

2013-07-20水岩

山西水利 2013年3期
关键词:流域面积右玉县流域

古称中陵川水、中陵水,又名兔毛河,亦名沧头河,源于山西、流经内蒙古,是黄河一级支流——浑河(红河)的上游河段。《水经·河水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东北流,迳中陵县故城东北……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城西……”。《清一统志》朔平府:“兔毛河,在右玉县西,源出平鲁县北,绕流府城西,……古名中陵川水。”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沧头河即古中陵川水也”。发源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北流入右玉县,穿杀虎口出山西省境入内蒙古自治区,向西流入黄河。

浑河流域面积5533km2,在山西省境内流域面积为2123.7km2,河长97km。苍头河(浑河上游河段山西部分)水系发育,1966年调查实测,长度在1km以上的支流、支沟共330条,二道河、欧家村河、马营河是苍头河较大的支流。山区河道平均比降为2‰,平川河道平均比降22.18‰。

流域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四周高中间低,一般高程1400~1600m,河床高程1250~1480m。最高处王大头山海拔1732m,最低点杀虎口河底1230m。流域西部为土石山区,植被较稀疏,为岩石裸露和切割较深的河谷;东部和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貌,坡面宽阔,地势较平缓,沟壑相对较浅,局部地区沙化较明显;北部和东北部为中低山丘地区,山顶平缓,坡面为黄土覆盖;中部为盆地平川区。

该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406.2mm,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2%;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702.4mm(1959年),最小年降水量194.4mm(1965年)。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766.1mm。年均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40.4℃,最大冻土深169cm。流域内日照充足,年均无霜期102d。枯水期清水流量0.3~0.4m3/s。流域内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径流量6157万m3。一般在10月下旬封冻,次年3月解冻,多年平均流冰期169d。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干流多年平均输沙量462万t。

流域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春旱、伏旱、秋旱发生的几率分别为66.7%,40%,26.7%。洪涝灾害也时有发生,几率不大,但有时较为严重。两岸有近2000hm2盐碱地不能耕种。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侵蚀明显。

流域内较大水利工程有常门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0km2,总库容2176万m3)、滴水沿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0km2,总库容2489万m3)及常门铺灌区,2010年新建了海子湾水库。水土保持以人工造林为主,流域内的右玉县植被覆盖率已达到50%,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山西省首批实现绿化达标县和生态建设红旗县。苍头河河道整治从1997年开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同步实施,整治效果良好。

流域行政分区隶属平鲁、右玉两县区,人口6.41万,耕地面积3.42万hm2。农作物以小杂粮、豆类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腐殖酸、云母、石棉、铁等,其中煤炭储藏量达15.6亿t。

苍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的郭家窑村一带。平鲁区,古名紫河,西汉称中陵县,属雁门郡。清雍正年间始称平鲁县,因地处山西北部边陲,素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河从郭家窑启程向东北流,经仇家窑、薛家窑至连家窑,折向东南,行不远过马圈湾后即顺山势折向东北,河谷形状大致呈N型,在三层洞村东北约3km处出平鲁区进入右玉县境。右玉县,春秋属娄烦,秦置善无县,为雁门郡,明永乐年间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右玉卫,雍正初后升为右玉县。今右玉县位于山西西北端,东连左云县,西邻平鲁,南临山阴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是山西唯一的半农半牧县城。

河从燕家堡村进入右玉县后,由西南流向东北,经威坪堡至常门铺水库。出水库即出山区进入开阔的平川区,沿河行约5km到威远堡镇,在北郭家堡接纳二道河(源于平鲁区凤凰城镇的大野庄,河长85.2km,流域面积587.2km2,流域内有滴水沿水库)。过北郭家堡后向北经北十里铺、小蒲州营、双扣子、草沟堡等村曲折北上,在右卫镇南接纳欧家村河(源于左云县陈家窑,河长35km,流域面积118.8km2),于红旗口和马营河村间接纳马营河(发源于左云县侯李窑,河长41km,流域面积284.4km2)蜿蜒北上,过海子湾,此处于2010年开始建设水库,工程控制流域面积2022km2,设计总库容980万m3。之后,穿杀虎口出山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此后即称为浑河(或红河)。

苍头河流域地处晋蒙交界,历史上一直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锋的前沿阵地,历代曾在此修城筑堡,驻军屯防。这些城堡的建成,为后人研究长城文化和古堡文化提供了有力证据。流域现存北魏和明代遗存的古长城89.2km,古城堡、古寨100多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有30处,大多古城堡尚有遗迹)。2006年8月右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堡之乡”称号。在这些古城、古堡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雁门郡中陵县治所——中陵古建筑遗址。该遗址位于右玉县威远村西南,城址东西长1500m,南北宽900m。地面暴露遗物有云纹瓦、方格纹瓦、五铢和半两货币及大量陶片。当地最出名的为地处晋蒙交界处的边关要塞——杀虎口。这是一处长城隘口,清代以前称“杀胡口”。乾隆年间为缓和民族矛盾,把“杀胡口”改为“杀虎口”。杀虎口占地约4km2,东靠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外长城沿山岭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在东西山岭相对的两侧,坡陡壁立,苍头河由南向北纵贯其中,构成天然关隘,地势十分险要,自古称险塞,“乃直北之要冲也,其地在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是历代中原军事防地与明朝九边重镇——大同镇的重防要塞。战争烽烟消散之后,杀虎口亦成为一处马市互易、民族往来的集市商贸繁荣之地。山西历史上“走西口”中的“西口”指的就是“杀虎口”。杀虎口曾是晋商“汇通天下”的必经之路,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位于右玉县城西南约10km的威远汉墓群,包括树儿照、南八里、进士湾诸墓群,主要出土文物有铜币、带钩、陶器等随葬品。宝宁寺位于右卫镇东北隅,据《朔平府志》和寺院碑文记载,该寺建于明成化年间。现存中殿、后殿两部分,两殿均为单檐歇山顶,规模较大,寺内原有的水陆画一堂是寺中精华,更是明代绘画宝库中之上品,内容丰富,儒、释、道各界人物齐备,色彩富丽,画工精细,现已移存山西省博物馆。

回顾历史,苍头河流域已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本,融合草原文化、长城边塞军事文化、晋商文化、西口移民文化等多元并存颇具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长廊。如今,苍头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地区,有“塞上绿洲”之美誉。登高远眺,蓝天白云,林海茫茫,流水潺潺,自然景观十分壮丽。

猜你喜欢

流域面积右玉县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山西某电力工程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山西省右玉县:右玉生态羊成功入选为“山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横江水利专项工程中湿地治理对策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山西朔州右玉县将再造林6277.9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