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力推进太原水务实现新跨越

2013-07-20太原市水务局

山西水利 2013年3期
关键词:太原市水利水资源

◎太原市水务局

一、2012年水务工作回顾

第一,争取水利建设投入有新突破。2012年水利投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争取省级以上投资24.785亿元,其中水利厅重点工程投资21.16亿元,其他基础性投资3.625亿元。截至2012年底到位6.6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2.15亿元,较2011年度增长51.88%。

第二,推进民生水利建设有新跨越。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安排投资,全面推动民生水利建设。全年共建成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153处,改善提高了10.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标准,全面完成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农田灌溉面积4.83万hm2,为目标任务的101%;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4万hm2,为目标任务的115.3%。

第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有新进展。水污染治理工程“五河一渠”截污治理基本完成;汾东水系一期清水复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晋阳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围堰已合拢;汾河南延三期工程可研报告已经省水利厅专家评审,规划意见已完成。

第四,重大水利规划编制有新成果。太原市城市水网规划、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等一批水利专业规划编制完成;水利普查填表上报、数据处理、审核汇总工作如期完成。共8大项38类,普查数据355471项,成果已上报省水利厅。

第五,防汛抗旱工作有新举措。各县市区已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报批手续,古交市、阳曲县进入运行阶段。全市河道在设防标准下防汛保安率达到90%以上;组建市、县、汾河水库22850人的抢险队伍;储备水泥、编织袋、汽柴油等抢险物资;购置了冲锋舟、橡皮艇、移动排涝泵车等专业抢险设备,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全市专业抢险能力。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河、湖、堤、坝垮塌冲毁事故。

第六,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新路径。11月9日,国家水利部和省水利厅联合组织的专家对太原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同意授予太原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并将太原市的实践经验推广全国,我市成为继西安、郑州、天津之后第4个获得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万元GDP耗水量由试点前的57.3m3下降到31.82m3,完成规划目标的139.2%,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节水“太原路径”。《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太原日报》等省城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专版报道。

第七,机关工作作风有新改进。一是在全市开展的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活动确立的18件好事全部落实;二是认真办理代表建议7件、委员提案6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100%;三是“两集中,两到位”全面落实,授权率达100%。全年办理行政审批件88件,对10个审批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审批环节减少1/3,审批时间缩短1/3。

第八,整体工作有新亮点。双拥工作被市委、市政府、太原警备区授予“双拥模范单位”称号;防震减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阳曲县阴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财政部检查验收中全国排名第三;阳曲县阳坡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园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地下水位平均止降回升0.78m,回升幅度全省第一;依法行政工作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机关干部理论在线学习全市位列第三;在参加全省第四届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清徐县金玉观光农业示范园、太原市鱼种场等一批单位分别荣获农业部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和山西省水利厅休闲渔业示范区。

二、主要经验体会

回顾2012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经验体会:一是国家水利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水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省、市领导特别是省水利厅对全市水务工作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为太原市重大工程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提供了源动力;三是市直各部门的鼎力相助,密切配合,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市水务局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对标一流的共同努力,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水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美丽太原目标,抢抓山西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以汾河南延三期、汾东水系清水复流、晋阳湖除险加固改造和水污染治理工程为抓手,突出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水资源管理建设三个重点,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办好“两件大事”,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全市水务系统各级党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市情、水情,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推动当前各项水利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转化为指导水利工作的思想武器,转化为做好水利工作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加强水生态建设中突出特色,在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中提升水平,在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中彰显价值,用实际工作成果来衡量检验学习的成效,为把太原市建成一流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科学谋划水利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太原市城市水网工程规划报告》的修改、审查、上报工作;抓紧编制完成《太原市水中长期规划报告》《太原市防洪规划》工作;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编制完成《太原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制定《太原市用水效率指标控制体系》并分解到各县(市、区);编制完成《城区机关、企事业自备井供水单位水污染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年度水资源动态监测分析评价》报告,统筹水量、水质、水生态保护,研究提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水功能区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第三,全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以水生态良性循环,水环境的安全可靠为抓手,坚持建设、保护、管理并举,全面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一是加快实施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凸显晋阳湖除险加固、汾河南延三期、边山支流等一批重点工程的生态价值。二是加大城区河道上游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力度,高标准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从源头上解决治理影响市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三是加大依法治水力度。严格落实《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尽快修订完善两个泉域保护条例;大力查处水事违法行为,打击处理高耗水违法用水行为;组织开展以河道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活动。

第四,积极探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路径。一是理顺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尽快成立“太原市水务局汾河管理局”、“太原市水务局节水办公室”,自觉承担、认真履行《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赋予的职责。二是加大水资源的管控力度。按照“三条红线”的要求,从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三大关键出发,严格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通过源头管理、过程管理、末端管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最严格的管控。三是落实水资源的考核问责机制。把“三条红线”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县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守不住“三条红线”,突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五,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步伐。要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一是抓紧完成民生水利重点任务。2013年要进一步提高农村5万人,60个自然村,53处工程的饮水安全标准;完成330km末级渠系建设任务;先期在清徐县进行133.33hm2膜下滴灌技术示范推广。二是全面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2万hm2,落实治理成果管护面积1.33万hm2;开工建设4座淤地坝、三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三是深化水产养殖。积极发展湖库渔业和特色生态休闲观光渔业,争取创建一批省部级养殖示范场。

第六,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程。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2012年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晋阳湖除险加固、汾河南延三期综合治理、汾东水系清水复流、农村安全饮水四大工程的建设步伐。

第七,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以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为核心,统筹兼顾做好防汛和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及早组织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认真做好防汛责任人落实、储备防汛物资、组织抢险队伍、完善工作预案、开展军民联防等常规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确保早日发挥效益。切实加强小型水库、山围塘安全管理,集中力量解决管护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确保小型水利设施安全运行。

第八,多措并举确保水利投入稳定增长。一是按照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办法,及时、足额、准确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努力扩大水利投资规模。二是进一步扩大水利基金征收范围,增加基金收入规模。三是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足额用于水利建设投入。四是拓宽筹资渠道,通过银政战略合作、信托投资等方式,吸引金融、社会资金参与等多渠道筹集落实水利建设资金。

猜你喜欢

太原市水利水资源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