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时通信软件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7-17吴安艳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学习者师生

吴安艳,甘 睿

(1.韶关学院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东韶关 512005;2.韶关学院 韶州师范分院计算机系,广东 韶关512023)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对学习的需求,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网络教学推到了顶峰.但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存在着困难.社会性软件在互联网上构建了“you know who,who know what”的学习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和交流方便快捷[1].学习者可以在这个学习生态环境中随时随地的交流传递和接受教学信息,社会性软件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成为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关德军提出利用社会性软件形成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远程教育中学生孤立无援的局限,强化了群体和个体间单独交流,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互动协作[2].笔者结合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和社会性软件互动的特点,提出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满足网络教学中对互动的需求,从而构建新的师生互动,更好的促进网络教学.

1 概述

社会性软件(SS:Social Software),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

即时通信(IM:Instant Messenger)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1998年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即时通信软件是社会性软件的一种,是通过应用软件以实现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代表软件按照使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IM,例如:QQ,百度hi,网易泡泡,盛大圈圈,淘宝旺旺等;另一类是企业用IM,简称EIM,例如:E话通,UC,EC企业即时通信软件,UcSTAR、商务通等.

即时通信软件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社会性软件,具有社会性软件的所有优点,即使用面广,成本低,操作方便快捷,在使用技术上具有强大的优势.

2 利用即时通信软件促进网络教学的依据

信息时代将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推向了现今的主流学习方式,而社会性软件作为大众化普适性软件则为这些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零技术障碍和多终端设备兼容优势受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的喜爱.

(1)即时通信软件的广适性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途径

即时通信软件,初始都是作为交流通讯软件发展起来的,旨在促进社群和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其主要特征是具备强大的交流功能.从中国即时通讯工具用户渗透率看,作为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整体即时通信用户渗透率达到97.4%,其应用已经普及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身处不同位置的师生可进行实时的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师生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这一交流平台实现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文本交流和视音频交流.不仅突破了时空限制,还从一定程度了削弱了身份约束、情感顾虑以及羞怯的心理障碍.从这个方面来看,即时通信软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

(2)即时通信软件为师生提供了数字化资源共享与管理的途径

随着即时通信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文件、文件夹、离线文件的传输,以及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交流中,信息的收发和回复,文件的传输与共享功能应用日益广泛.在网络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给对方点播音乐和视频”功能给学生播放视音频文件;利用网络日志对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和管理,还可以自主设置个性鲜明的管理主题,对资源进行有序的组织;也可以将消息上传到免费的“移动硬盘”进行存储和管理,有效的解决许多老师和学生无法将上课收集的资源随身带走的烦恼.由此可见,即时通讯软件对网络教学可带来更多、更便捷的服务,对提升网络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即时通信软件是互动强度和受益面性价比最高一种互动工具

互动一直是网络教学中的一大瓶颈,怎样提高网络教学的互动效果,互动工具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的互动工具对师生互动的影响见图1[3].位于底部的面对面的师生同步互动,其互动强度最大,但是能涉及的互动学生数量则最少,即互动受益面小;位于顶部的留言板等社会性软件其受益面大,但由于只能进行异步互动,其互动强度明显减小.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受益面不仅要大,其互动强度也不能太小,即时通讯软件具备同步和异步互动的双重特性,是互动强度和受益面性价比最高一种互动工具,因此也是网络教学中最为合适的互动工具.

3 网络互动教学模型的建构及解释

根据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原理可以推出即时通信软件是所有互动工具里面互动强度和受益面性价比最高一种互动工具[3].而从工具的使用便捷性和时效性来看,社会性即时通信软件也占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成本低效率高,支持多平台多终端运行,交流信息丰富,支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格式.选用社会性即时通信软件来构建该网络互动教学模型.利用社会性即时通信软件的多人视频功能,可以一次性创建多个窗口的学习终端以实现师生的同步互动.结合网络精品课程的资源模块和即时通信软件本身的资源共享功能来实现异步互动,因此在教学中形成了网络互动教学模型(见图2).

图1 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化理论模型

网络互动平台分为两大模块:资源共享(精品课程)模块和师生互动模块.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往资源共享平台上传和下载学习资料,学习者可以通过社会性即时通信软件的互动功能,与其他学习终端的同学或老师进行同步与非同步的互动方式来进行网络课堂的交流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该工具实时的给学生进行疑难解答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生可以采取直接的视频互动方式来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它不仅方便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方便了各个学习终端的学习者之间的生生互动,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渠道式结构,也称为网状结构互动模式[4].在网状结构互动模式中,成员之间高度互动,但缺乏有力组织,是一种成员高满意度的互动模式.

图2 网络互动教学的师生互动模型

4 网络互动教学效果分析

网络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答疑为辅的一种教学方式.以社会性即时通信软件QQ为例,针对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学2009级研究生的《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这门课程,教师将部分课时设置为网络自主学习,在指导答疑时利用即时通信软件QQ进行同步的指导与非同步的答疑互动形式来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针对这一学期的实验进行了问卷、跟帖和个别访谈的结果调查.下面将从网络互动教学的效果与以往的单纯的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表1 课堂师生互动效果总体调查结果

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认可度的问卷调查,让同时经历过“网络同步互动”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对问卷的4个问题分别设置完全同意(5分)、同意(4分)、基本同意(3分)、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五个级别,7个子问题统计结果均超过3分(3分表示基本同意),大部分都接近4分.教师卷的认可程度都非常的高.网络同步互动课堂是是网络课堂的一种,确切的说是对网络课堂更高层次的提升、突破.显然与仅仅单纯的网络课程所开展的网络教学相比,网络同步互动课堂有很多独到的特点和优势:(1)异地网络同步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监控,引导作用.仅仅依靠单纯的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容易使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迷航,通过网络教学中实时的同步互动可以讲迷航的学生及时的拉回课堂中来;(2)即时通信给大家构建了一个互动的群体,便捷及时的交流互动能提高学习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多种有趣的互动形式来积极调动学习者参与互动的热情,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也促进了师生情感上的互动;(3)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学习者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方便、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通过网络,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充分和有效.在虚拟的空间内,更易于学生提出疑难和独到的见解,这与传统教育模式课堂上的沉闷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5].另外,学习者在网络课堂上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影响他人;(4)强大而便捷的资源共享与管理功能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促进了资源的有效累积.

5 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互,是由一系列教学对话构成的.网络环境中的师生交互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是否及时回复,反馈.网络互动教学打破当前网上教学师生交互的单调刻板局面,为网络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开拓交互形式,拓宽交流渠道,增加交互内容,引导学生从接触网络到接受网络,再到真正喜欢网络这一过程的迅速转变,增强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信心,变师生的被动交互为积极主动的交互,从而搞好搞活网络教学,最终目的是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水平.网络互动教学则为师生互动既提供了传统教育所具有的面对面的互动,同时也提供了网络环境下的平等互动,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蕾,赵旭敏,乐绪信,等.即时通讯软件教学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7):76-79.

[3]吴安艳,熊才平,黄勃.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60-65.

[4]王陆.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1-17,21.

[5]李为,窦予静.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动与共存[J].中国成人教育,2003(1):95-96.

猜你喜欢

社会性学习者师生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麻辣师生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