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乃国学中最精粹之学科文化
——台湾楹联学会会长陈冠甫致信《中国联墨》总编李国荣

2013-07-13

对联 2013年5期
关键词:义理联语楹联

我三十年前所提之“国学以联为第一”,其根据系以《易传·文言》孔子所示“修辞立其诚”为主,而曹丕《典论·论文》称美建安七子之作:“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辞难已甚,其义无害也”。

台湾楹联学会会长陈冠甫

国荣总编大鉴:

欣值上元灯会,祝龙年大好!兹复者,来函敬悉,惟一切均须从头说起:

犹记三十年前我在国立政治大学完成《刘申叔(师培)先生之经学》论文,通过校内与“教育部”考试后,获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即至淡江大学任教,有缘认识张佛千(1907~2003)老先生,由于授课时段相同,每周都有一天下午同车来回台北与淡水间。之前,我曾与同事龚鹏程博士道及以“月如霜”对“心即佛”贴妥乎?龚曰:“三字不得称联”。我辩曰:吾小学时即以“尧天”对“舜日”,书之于红宣纸,贴在左右门板上,不也门联乎?遂以同车之便,藉机请教佛老,佛老当下即肯定是“联”。当他知我之书房名心月楼,且系出楚望楼成惕轩考试委员门下,几个星期后即作成:

绿绮泻心,心中诗就;

青天来月,月下花开。

由名书法家董开章以王体端楷写成。

另一联:

心有灵犀,诗来心上;

月环华锦,梦入月中。

由名书法家王开节以大楷挥就,并亲送齐古斋裱绫,并装之以精致桧木框。我夙仰佛老,知其本名应瑞,以字行,号九万里堂主人,安徽庐江县黄屯乡人,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毕业,创办《老实话》、《十日》杂志。佛老结识朝野名流,谈锋稳健,串珠缀玉,妙绪别抽,人皆以能获其联为无上殊荣,于是赢得嵌字联圣之雅号。余幸而拥此瑰宝,立即当面书:“万家生佛,当代大千。”于便笺奉上。之后,复吟成:“国学楹联第一;谈锋艺苑无双”。“国学以联为第一,谈锋当世允无双”。并请示是否妥当?佛老言“格局高大,命意深远,非同凡响。对仗复四平八稳,旗鼓相当,洵天然好对,惟下联受之有愧耳!”

话说回来:客岁仲冬,在耶诞节前十日,江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萍乡《中国联墨》总编李国荣牙医师,来函索联,我因为时紧迫,于是思及三十年前旧句,对成:“国学以联为第一;荣身而寿喜成双”鹤顶格嵌名联。今承蒙欣赏并喜爱,谬许上联为寓“有新意的经典名句”。复提出:“一、立意是否有根据、佐证?二、国学具体包括哪些学科文化?三、中华联语、联墨、古往今来的地位,可否排得上第一?”此三问真乃“大哉问”,也正好趁此机会将我三十年前构思之心路历程全盘道出。

一、只要有益世道人心,言之成理,即可大胆立论

我三十年前所提之“国学以联为第一”,其根据系以《易传·文言》孔子所示“修辞立其诚”为主,而曹丕《典论·论文》称美建安七子之作:“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辞难已甚,其义无害也”。韩愈:“辞必已出”,“惟陈言之务去”等说,则酌情考量,实非故作高论也。庶免贻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郑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掉书袋、獭祭鱼之识。或致欧阳修书其扉:“札闼洪庥”,斥宋祁修《新唐书》好为艰深语之讽也。当今最为风靡之产业乃“文创”。愚以为:文学创意只要言之成理,读者喜爱,并不一定得持之有故才可。《红楼梦》第五回述及挂在秦可卿房中之联对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短短十四个字,即蕴藏一部深厚之人生大书。可证文章学问亦可从人情世事之经历、体验、淬炼中来,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不见得一定要老抱书本,寻章摘句,字字有来历,徒拾前人牙慧,拼凑而成,乃沾沾自喜也!如此,岂能向前迈进,永续发展?又何新意之创有哉!

二、国学范畴至广,有体用之分,而联乃其中最精粹之学科文化

国学即我国之传统学术文化,系一门博大精深之学问。先师高邮高仲华先生尝谓:我国学术文化之传统,以“志于道”为目标,以“据于德”为基础,以“依于仁”为精神,以“游于艺”为途径。其所谓“艺”者,可分为考据、辞章、义理、经世四学。考据为接受知识之学,所以求其真;辞章为发抒情意之学,所以求其美;至于义理与经世之学,则义理为体,经世为用,皆为造福人群之学,所以求其善。合四学以求真、美、善之具备,然后集中国学术文化之大成。(详见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高明文辑》下册自述)。

由上可知:国学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省称,以其乃固有之传统文化,亦称之为国故。联乃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精华“粹”,联属国学中最精华、最精粹之一种文字艺术文化,可视如等同而直称曰国粹。愚以为:国学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其体,考据、辞章、义理、经世四学为其用。就体而言:联之片言只字,必从经、史、子集四部中来;就用而论:联属辞章之学,但与考据、义理、经世仍然相通,乃经、史、子、集四部中最精华之国粹。

三、联语·联墨具有德智体群美五育之功能,称为第一,当之无愧

天地之道,阴阳而已;天地之数,以奇而生,以偶而成。夫心生言立,自然之文,不外理与情耳。观群经、诸子及两汉文辞,其积句也多奇,而写义行气,亦尚存偶者。《易》著云龙风虎之词,《书》陈黄钺白旄之句,《韩非子》有“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俪句。马、班《史》、《汉》,尤灿然备焉。迨乎六朝,遂臻极诣。联因篇幅短小,品类繁多,辞格齐全,表现手法新颖故炼字度句,精妙异常。联语、联墨系一门涵蕴深刻之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哲学、美学等因素,充满辩证思想而卓立于世界之艺术。它具有增智(从短小易记联句,获取无穷知识,属对之际,大脑运动,习得应变能力)、培德(从西湖岳王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而生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之德操)、合群(“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联,曾鼓舞青年群起从军抗倭热潮)、审美(建物门柱、厅壁贴挂联语,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健体(亲自书写联对,并张贴或刻挂楹柱,亦可强身健体)等五大教育功能。今即以吴楚材《古文观止》中四篇绝代文章论之:若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乌倦飞而知还”。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文中有此一二排比联句,则精神百倍,境界全出,倘或无之,势必黯然失色矣。试问在经史子集四部,凡诗词歌赋曲文等各文学载体中,均须有偶词骈句之短联为其骨干,况联之上下伟构,必须具有诗之外放,严整高华,对仗精工,音朗味永;词之内敛,淡雅柔婉,长短其句而上下片仍整然有序之形式美;曲之波澜叠起,亢爽灏烂,悠扬绵邈之旋律;赋之善于铺陈,体物叙事,淋漓尽致之言词;骈文之浓丽犹逸,讲求俪辞,借重典故,并探马蹄韵之声气情调;古文之浑厚朴茂,雄奇而凝重之行气。可谓不一而足,乃易作而难工之文学载体,称之为第一高难度而功能最多,有何不妥?

承蒙刊出《中国联墨》2012年元月号外,为提倡并发扬此有益世道人心之文学载体,出钱出力,十二万分敬佩,亦由衷感激。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王庆新院长赠:“冠世华章崇国粹;甫文俊德惠仁风。”联好字更好,勉励有加;联艺家潘一之赠联,诗艺家黎敬芳赠诗,黄乃曙先生赠诗、赠联,请一并代为致谢。《号外》已复印五百份,分送各界。最后再次祝福,并希望一同努力,朝“第一”之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义理联语楹联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以象数扫落象数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浅谈义理和人情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