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绿色·友谊
——山西楹联家交口采风散记

2013-07-13乔中兴

对联 2013年17期
关键词:对联红色绿色

●乔中兴

7月的最后一天,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30余人结伴而行,开始了一次新的体验——赴交口县进行对联文化采风。交口县地处吕梁山区,地下资源丰富,自然风貌旖旎,林草覆盖率达56%。其乡土气息和人文景观,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红色交口

交口县桃红坡镇西宋庄,1931年曾诞生了山西第一个红色武装。这支队伍,后来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序列,成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队第一大队。著名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为是晋西北游击队驻地,信步前行,这里是党校、列宁小学,那里是晋西南区中共党部旧址、一一五师师部旧址等,处处都有红色的印记。

交口县山多地薄,过去是个穷地方,不少人选择了跑外经商作买卖,有钱了就回来盖房子。所以,到了交口,随处可见层楼叠起且封闭的、城堡式的青砖瓦舍。而且,为了防盗,往往是墙陡立、门收敛,内设暗道机关。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总指挥部就设在桃红坡镇大麦郊村。毛泽东在交口行程500余里,辗转50余村庄,行遍县里的山山水水。如今,这里留存的毛泽东路居地就有7处之多。这些遗址历经沧桑,曲曲折折通向现在、未来,述说着中华民族奋斗的艰辛,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都要以民族为重,自强不息!

绿色交口

拈红曾忆星星火;

营绿早成郁郁间。

这是我踏上交口这片红色土壤,感受着眼前的一片绿色,所创作的第一副联。

确实,如今的交口,已与当年红军的所见大不相同。群山连绵,是岭皆绿,树海林涛,风动处摇曳呼啸,直给人一种雄浑感觉。登云梦山,穿林石径,一路树荫遮天蔽日。即便巅顶崖畔,不乏有老树从旁逸出,或窥探,或拱手,横竖看去,绝好景观。县城内的南山公园,平地陡然拔高,远看似立体绿色屏幕。拾阶而上,登高望远,整个县城的楼群、建筑掩映在浓绿浅绿之中,分明是由绿托生,为绿增色。在交口,肥美铝业公司是鲁晋经贸引资项目,由山东肥城划分而来,于前年投产,已具年产120万吨氧化铝产能规模。其厂区,是当地的园林化企业标杆。旺庄生铁有限公司是本土企业,显著环保,有联曰:

铁电煤焦一体循环,旺庄倚重原生态;

工农经济如般发展,骏业长驰坦荡途。

在东征广场一侧,背景墙后面,是一小园林,踱步作壁上观,交口历史可考。上溯至新旧石器时代,人物有尧帝老师蒲伊子、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等赫然在列,不容小觑。肇始于兹,显隐于兹,故事得以生发而更趋活灵活现。有价值的东西就有生命力,就是生机盎然的绿色。

令人感叹的是,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迄今近两千年的西明寺,佛教史上当铭勒浓浓一笔。唐贞观19年,唐玄奘取经归来,曾莅临西明寺主持翻译经文事。当时,有110位大德高僧汇聚于此,历时44年,即玄奘圆寂25年后的大周永昌元年,才告译讫。为译讫事,大周女皇武则天到此专巡,尚有《巡游画像碑》遗存为记。其间赐名大周西明寺,钦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经幢,以彰胜事。此经幢还在,其上文字依稀可辨,不为虚妄。其地与庙院有些距离,据考原是与西明寺连为一体,可见西明寺当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友谊交口

大概是地处山区、开放不够的缘故,在交口采风的日子,我们处处能感受到当地百姓、联界同行的厚道与热情。一杯茶,一碗酒,不善言辞的真诚面孔,常令我们在感动中一醉方休。而我们所能回敬的、当地群众最喜爱的,竟然是对联的一个小小品种——嵌名联。每到一地,每次相聚,都有人恳请马长泰、杨振生、何沁学、姜诚等联家,给他们撰拟一副嵌名联。说实话,对联采风,嵌名联创作并不是本次的主流。然而,这在空闲时间、在不经意间所做的对联艺术魅力展示,却迅速拉近了联家和当地群众的距离,使许多人在顷刻间就理解了对联,爱上了对联这门艺术。这,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通过采风,我们对交口有了新的认知。一是民风的古朴;二是文化的厚重;三是景观的壮美;四是前景的广阔。这一切,都激励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为先辈和今人,为梦想和未来,投身于老区的大开发之中,去开发蕴藏于这片热土的文化资源。以“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为主题,去光大这里的历史人文,讴歌这里的山水自然。

与交口结缘,一面即成永恒。我们相信:交口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对联红色绿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巧出对联
追忆红色浪漫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