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能源、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研究

2013-07-02王法珂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014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占有率格兰杰能源消耗

■ 王法珂(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济南 250014)

引言

关于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加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增加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以促进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根源上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含碳污染的排放量。能源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能够大力发展新能源,在一定成度上减少含碳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是根据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各区域的资源、产业结构不相同,进而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相同。

我国区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一)能源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能源的消耗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现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最多的就是高碳能源,高达90%,如表1所示,在高碳能源消耗中始终位居第一的就是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所以能源消耗过大也就说明煤炭能源的消耗过大,而我国以煤炭能源消耗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很难得到改善的。我国的石油产量低,但是消费却很大。即使现在的消耗量在逐年下降,但依然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石油需要进口来满足国民需求。我国现在面临的局势就是:水电能源的开发有限,并且会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核电的能源是巨大的,但是开发需要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我国的地域辽阔,物种丰富,所以我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含量大,但是我国目前对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还不到10%,所以我们可以尽最大可能的开发新能源。如果我国对能源结构进行改善,可以增加新能源和洁净能源的使用,减低高碳能源的使用(见表1)。

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匀,致使我国各地区的资源结构存在着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是分布在贵州、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耗主要是以煤炭的消耗为主。天然气资源主要是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等地区。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即长江中上游的支流和西南的许多河流,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占我国总水资源的90%,并且在三峡水电站投入使用之后,对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电力资源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核电资源主要是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中南、西南、西北、东部沿海等地区能源结构的主要特点为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二) 产业结构

表1 我国能源消耗结构表 (2001-2010)

表2 中国各省区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我国经济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时,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二经济体,主要是由于我国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从1999年第二次重工业开始。但是我国的经济依然还是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效率低的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投资贸易和出口贸易来促进增长。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如表2所示,是我国2001年与2010年各地区的产业结构。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产业结构状况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率上升。但是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是不甚理想,不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中,依然过度依赖能源、资源,虽然能源的消耗增大,但是利用率却没有提高,造成了资源浪费,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区域产业结构上,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以京沪的产业结构变化为例,说明如何实现第二产业的比率降低,第三产业的比率提高。北京将高消耗能源、高污染的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或者是关闭,并且在技术创新与提高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于上海来说,由于长三角制造业的中心已经不在上海,转移到了江、浙地区,第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第二产业占有率明显上升,尤其是江西、内蒙古、河南和重庆。其中江西的变化最大,第二产业的占有率从2001年的35%增长到了2010年的51%,增长了16%。内蒙古经过十年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占有率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占有率增加了12.8%,第三产业的占有率增加了2.7%,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其第二产业十年间增加了9.5%,但是第三产业却有所下降,是由于太过依赖自身能源的原因。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文利用GDP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以下模型:

其中GDP2001,GDP2010代表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Energy2001,Energy2010,Coal2001,Coal2010分别表示地区当年的能源消耗量和煤炭消耗量,ε表示残差项。省区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到2010年与2001年能源消耗为负数,这表明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煤炭的消耗都是正数,表明煤炭的使用不是必须的,可以用新能源与洁净能源代替。2010年的β值比2001年的β值大,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也在增加。同时笔者还对我国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得出,GDP是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能够增加能源的消耗量;但是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都不是GDP的原因,也就是说增加能源的消耗量不一定能够提升经济的增长,所以节约能源不一定能够减少GDP;同时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具有双向关系。

结论

本文使用我国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等数据,对我国各地区十年间产品结构、能源消耗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各地区的产品结构不同,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占有率降低,第三产业的占有率升高;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有率上升,第三产业的占有率没有变化。十年间,我国能源的消耗程度整体有所下降,但是有个别地区的能源消耗程度却增强了,特别是煤炭能源的消耗,这就体现了此地区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本文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GDP是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但是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都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所以说三者之间只存在单相关系。

经济的增长能够增加能源的消耗,但能源的消耗不一定能够提升经济的增长。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与转变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产业结构的方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表3 模型结果

表4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检验结果

1.杨韶艳,李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基于宁夏的实证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2.刘桂珍,刘慧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3.苗辉,李红霞.对外贸易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曹丹,徐天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EC M 模型[J].中国商贸,2009(15)

5.曲洋,唐亮.吉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经济纵横,2010(5)

6.于立宏.能源资源替代战略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7.鲁成军,周端明.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替代研究—基于对A L L E N 替代弹性模型的修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

8.陈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9.王邦鲲.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占有率格兰杰能源消耗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滁州市中小学田径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9月服装销售疲软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榜单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
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分析研究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