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贡市沿滩区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及对策探讨

2013-06-30周成友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施氮磷肥技术人员

□周成友

自贡市沿滩区自2008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引起了广大农民和区、乡镇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重视。通过我区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土肥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的转化利用方面与农业生产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现根据笔者20多年从事土壤肥料工作经历的体会,结合我区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沿滩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主要技术成果

2008年以来,在国家、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我区完成了土壤和植株样品的采集、理化测试、农户施肥水平调查、数据库建立、试验研究与示范片建设等基础工作,完成了耕地地力评价、施肥指标体系建设和施肥专家系统建设等几项技术成果的建设任务,为指导农业生产实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概括起来,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了土壤和植株样品的采集以及理化测试 2008~2010年共采集土样4100个,其中骨干样品100个;植株样品150个,全面完成理化测试。涉及13个镇169个自然村,覆盖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5%。

2.农户施肥水平调查 调查农户施肥状况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关键环节。为了全面掌握我区不同区域主栽农作物施肥情况,区土肥站周密部署安排,严把农户施肥调查技术关口,认真调查,确保调查任务全面完成。2008~2010年按照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原则,全区在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上共调查40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的结果为:①小麦。产量水平在150kg以下,亩施有机肥300~500kg,施氮(N)6.5~8.5kg,施磷肥(P2O5)4.5~6.0kg;产量水平在155~200kg,亩施有机肥500~800kg,施氮(N)7.5~10.5kg,施磷肥(P2O5)5.0~6.5kg,施钾(K2O)1.5~2.5kg;产量水平在300kg,亩施有机肥800~1000kg,施氮(N)8.0~12kg,施磷肥(P2O5)5.5~6.5kg,施钾(K2O)2.0~3.0kg。②油菜。产量水平在100~120kg,亩施有机肥600~800kg,施氮(N)7.0~10.0kg,施磷肥(P2O5)4.5~5.5kg,一般不施钾肥;产量水平150kg以上,亩施有机肥800~1200kg,施氮(N)8.0~12.0kg,施磷肥(P2O5)5.5~6.5kg,施钾(K2O)2.0~3.5kg。③玉米。产量水平在300kg以下:亩施有机肥600~800kg,施氮(N)7.5~10.5kg,施磷肥(P2O5)4.5~5.5kg,一般不施钾肥;产量水平在300~350kg:亩施有机肥800~1000kg,施氮(N)8.0~11.5kg,施磷肥(P2O5)5.0~5.5kg,一般不施钾肥;产量水平在350kg以上的:亩施有机肥1000~1200kg,施氮(N)8.5~12.5kg,施磷肥(P2O5)5.5~6.5kg,施钾肥(K2O)1.5~2.0kg。④水稻。产量水平在450kg以下:亩施有机肥600~800kg,施氮(N)6.5~8.5kg,施磷肥(P2O5)4.0~5.0kg,一般不施钾肥;产量水平在450~500kg:亩施有机肥650~1000kg,施氮(N)7.5~9.5kg,施磷肥(P2O5)4.5~6.0kg,钾肥施用较少;产量水平在500kg以上:亩施有机肥800~1200kg,施氮(N)6.5~10.5kg,施磷肥(P2O5)5.5~6.0kg,施钾肥(K2O)2.0~3.0kg。

表1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

3.耕地地力评价 2010年,我区完成了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初步建立了耕地质量管理的数据信息系统,使农业耕地的数据管理从过去的纸质向电子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共享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农业耕地管理手段质的飞跃。同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国家农业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全区的耕地实施了区块化的综合评价,摸清了各乡镇的土壤肥力等级状况,为建立共享化的施肥专家系统,最终实现耕地资源管理与快捷的电子化终端应用提供了有效平台。

4.主要农作物肥效试验研究与施肥指标体系建设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围绕我区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开展了大量的肥效试验研究,包括“3414”肥效试验和同田对比效应试验,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四大作物的试验分析、汇总,建立了不同作物的肥料效应方程,以及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富缺度等指标为核心的施肥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全区各乡镇施肥分区,不同类型土壤、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方案,撰写了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四大作物的肥效试验与施肥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这些重要技术成果的产生,充实和丰富了我区的种植技术基础体系,为建立全区施肥专家系统,提供了详实的实践经验数据。

5.施肥专家系统 施肥专家系统就是基于耕地地理信息与耕地质量数据和施肥指标体系两方面的技术集成,在充实的应用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建立了沿滩区网络化、层次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施肥专家系统。

目前,已初步完成了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四大作物为一体的沿滩区施肥专家系统建设。

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利用现状

1.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利用的主要方式

(1)技术培训 通过“阳光工程”、示范点、示范片、现场会等形式向农民宣讲技术,手把手指导农民配肥、施肥。

(2)印发配方施肥建议卡 针对全区大面积的技术推广应用,采取印发施肥建议卡的形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利用。近年来,每年印发施肥建议卡10万份,施肥建议卡在全区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5%以上。

(3)与企业联合,将无形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加以推广,实现转化利用 区土肥站与肥料加工企业——川南复合肥厂合作,土肥站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设计各作物的基础配方;企业按配方生产,通过全区13个乡镇建立的配方肥经营网点销售给农户,把无形的技术成果通过产品的形式,转化利用到生产实际中,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农民的施肥方式。

2.技术成果与资源整合推广方式鉴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缺乏,我区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与粮油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技物结合,整乡推进,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成果,为确保我区粮油增产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成果转化利用的组织管理方式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的关键在于人,充分调动每个参与实施项目的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的前提和保障。我区将土肥技术人员与其他项目相关业务站的技术人员及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调配,集中人力开展技术服务,签订工作责任书,强化责任,把工作业绩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从而调动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利用的效果

(1)经济效果 通过成果转化利用,与传统施肥比较,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标(以水稻为例,效益见表1)。

(2)社会效益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科学施肥的最终实践者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受益者。通过“育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

(3)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养分的流失,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带动了有机肥(如秸秆还田)的增施,培肥了地力,土壤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耕地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制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利用的首要因素。在乡镇建立配肥站这样的设想、乡镇农业中心购置必备设备等均因资金短缺无法实现。

2.领导不够重视 领导重视程度和组织管理水平,工作人员积极性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转化利用。

3.人才缺乏 缺乏高素质的土肥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表现在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人员的严重缺乏,给大面积的指导带来不便。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适当增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经费,重点培育乡镇及基层技术人员 充实和稳定土肥专业技术人员,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体系保障。

2.强化宣传,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认知度 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简报,加大对典型示范户、示范村的优秀事迹的收集和宣传,使其成为周围群众学习的榜样。

3.适当简化程序,提高配方施肥工作效率 利用耕地地力调查、农户施肥调查和田间试验资料,把当地的土壤肥力和种植制度、种植作物结合起来,划分若干个施肥片区,并估算出若干个配方区,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将复杂的技术简便化,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肥。

4.技物配合,技术到户 实现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一条龙服务,使农民直接用上配方肥,做到送技术、送肥料到村组、到农户。

5.加大区级肥料配方师的业务培训肥料配方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配方质量的高低和实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实际效果。区级有2~3名优秀肥料配方师,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的转化利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6.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利用已有的设施和技术力量,持续有效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7.落实目标责任 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让领导和技术人员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猜你喜欢

施氮磷肥技术人员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印度磷肥采购量增加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