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余重塑结点之城

2013-06-28郑旭

民生周刊 2013年18期

□ 本刊记者 郑旭

民生 地理LOCAL EVENT

扶余重塑结点之城

撤县设市之后,吉林扶余力争用5年的时间,重塑哈大经济隆起带上新兴的工业城市、长哈经济轴线上重要的结点城市地位。在此过程中,除了要有破拆“黄铜重锁”的勇气,扶余还需用新维度去思考城市的未来。

□ 本刊记者 郑旭

今年2月,吉林扶余举行低调的撤县设市揭牌仪式。图/受访者提供

“在扶余北趴一天活能比在城区溜达多挣个百八十元……”现年37岁的邱广和原是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的农民,7年前进城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邱广和所说的扶余北是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铁23座已营业站点中的一座。2012年底,这条贯穿东北三省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每天有17次列车要在这里停靠。半年下来,“趴活”待客的邱广和早把各次列车的进出站时刻表熟记心中。

高铁扶余北站到扶余城区约6公里。健谈的邱广和像一位导游,努力地向《民生周刊》记者“推介”着他所知道的扶余。但对于“撤县设市”后的见闻与感受,邱广和说他和更多的扶余人一样:“只是听说改成县级市了,但城还是那座城,没有太大的变化”。

今年1月24日,国家民政部发文批准同意撤销扶余县改设立扶余市。如何利用好“市制”政策杠杆撬开区域经济发展的死角,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17分钟与17年

虽地处吉林省最北端,但5月下旬的扶余已见初夏的景致。在春华路两侧的绿化带里,紫叶小檗生而暗红,树下的三叶草葱郁成片。路北,两栋普通的建筑是扶余党政机关的办公场所。

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扶余市委员会”、“扶余市人民政府”两块崭新牌匾被分别挂在两栋楼宇的正门前。

自1997年国务院叫停撤县设市以来,扶余是全国迄今为止重新获批的两个县级市之一。另一个是云南省弥勒市。

撤县设市以来,扶余一直很低调。

“没有兴师动众去搞揭牌仪式,主要是为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扶余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张维武说。

直到仪式举行的前一周,张维武才从主管部长那里领到外宣任务:在《扶余报》上策划一组专题报道、为《松原日报》写一篇新闻通稿。

这的确是一个不讲排场的揭牌仪式:没有红毯、没有礼炮、也没有气势如虹的开场白,一切只在市委办公楼门前从简举行。

“仪式在27号上午10点18分开始,随后是几位领导讲话,10点32分就结束了。”张维武算过,整个揭牌仪式仅用时17分钟。

董万学是扶余当地最早知悉设市获批消息的官员之一。

2012年年初,扶余县民政局局长董万学接到一个“命令”,县里成立撤县设市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民政局负责具体工作。

到任扶余县民政局局长之前,曾担任扶余县弓棚子镇党委书记的董万学,已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且对扶余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扶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改革开放后,扶余经历了多次建制的变迁。1987年,扶余撤县变为扶余市(县级),隶属于白城地区。4年后,吉林省在前郭县和扶余市基础上成立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扶余改隶前扶管理区。1992年6月,吉林省又成立松原市,扶余市又被改为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扶余县,县政府驻地设在三岔河镇,隶属于松原市。

“应该说,扶余之所以能够‘市制复立’,要得益于1995年到2012年这17年间的崛起与发展。”董万学说,如果对照硬性指标,扶余在2011年就已经达到并超出了国家设市标准的要求。

例如,就经济指标而言,国家标准为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年财政总收入≥2亿元、第二、三产业占总值比重≥70%。而据扶余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上述三组指标分别为280亿元、3.96亿元和75%。

对于人口指标的要求,国家的标准为县城总人口≥10万人、县城非农人口≥8万人、从事非农业人口占全县就业人口比重≥55%。扶余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扶余上述三组指标的统计数据依次为13万人、8.9万人和65.7%。

正因扶余每门功课都在合格线以上,2012年下半年开始,扶余举全县之力组卷并逐级上报,申请撤县设市。

“扬眉吐气”经合局

如果说民政部的一纸批复让扶余圆了期待已久的“市制复立”梦,那么最先得益于设市成果的还要属当地经济技术合作局(以下简称经合局)。

和很多县市一样,经合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为当地招商引资。为此有地方也将这一部门称为招商局。

作为一名常年奔走于招商江湖的老将,现已身为扶余市经合局“掌门人”的韩志平,深刻地体会到了“招商是生产力”的硬道理。

“招商引资工作承载的是扶余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希望。”话虽如此,但在韩志平心里,很多时候是失望大于希望的。

2010年夏天,韩志平带队南下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项目洽谈会,在展会现场,他发现了一家极具引资潜力的中外合资企业。韩志平当即拿出名片及一份印制精美的《扶余县投资指南》递给该企业合作部经理。与此同时,辽宁西部某县级市的招商局局长也同样向这位经理递出了橄榄枝。

“结果可以想象到,这家企业选择了县级市做第二回合谈判。但他们那里的区域条件、引资政策都不及扶余有优势。”那一次,韩志平认为扶余是输在了“县”与“市”的一字之差上。

其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的扶余,因地处哈大经济轴和长哈(长春-哈尔滨)两市之间,连接吉黑两省,一直以来素有“吉林省北大门”之称。

由县变市后,扶余会享受到“市制”带来的红利,但是与高额的城市配套建设费用相比,红利算不上给力。图/郭鹏

细究扶余区位图不难发现:扶余距哈尔滨市区92公里,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30公里,距长春市区123公里,距长春龙嘉机场165公里,客车直达两市;京哈电气化铁路、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已经开工建设的松陶铁路等三条铁路从境内穿过,是东北地区进京和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的必经之路。

不仅如此,扶余东有拉林河,南北有松花江,三条江河环抱全境,水运条件优越。沿南面松花江上溯可至吉林市,下行经嫩江可直达富拉尔基、齐齐哈尔,沿北面松花江下行可直达哈尔滨、佳木斯各港,并可直接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等边境口岸与俄罗斯通航,成为外贸出口之重要结点。

正因如此,个别规模以上企业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寻找合作机会。

“出人出力陪同考察都不在话下,好吃好喝好住我们也都硬着头皮承担着,但最终人家还是走了……”用韩志平的话来说,大都认为县城的市场太小,即便交通再便利,那也仅仅是降低物流一项成本,投资商看中的永远是综合效益。

回忆起以往的招商经历虽有不悦,但韩志平认为,撤县设市之后,扶余将并入加速建设的快车道,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入主扶余。这在县级建制时,是不可企及的。

据《民生周刊》记者掌握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扶余市共引进、开发、建设各类项目48个,协议引进资金166.9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6.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指标28%,同比增长72%。

韩志平说,最近他正忙着对接中国建材北方水泥公司收购鼎鹿水泥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额为5.2亿元,目前双方已经签订收购协议。”

“市制”红利有多红?

其实,不仅是扶余,自1997年开始,全国至少有138个县(地区、盟)明确提出“再上一个台阶”的构想,“撤县设市”高潮迭起。有专家分析认为,“撤县设市”之后,地方会享受到“市制”带来的政策红利。

扶余市住建局副局长杨清源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扶余由县变市后,城市维护建设税将从5%上升至7%,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地方财政增收350多万元,加上上级返还比例的提升,实际能增加近千万财政收入。

尽管如此,与高额的城市配套建设费用相比,“市制”带来的政策红利算不上给力。

杨清源给《民生周刊》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12年扶余县政府先后投资1.1亿元用于六条街道和一个市民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0万元新建了一个现代化体育场,以此方便当地群众锻炼和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投资2700万元新建一座集中供热站,安装了3台65吨热水锅炉。

而政府需要买的更大一笔单是保障性安居建设项目。截至2012年,扶余县投资2175万元,建设了1万平方米廉租房;投资5250万元实施了35万平方米的暖房子改造工程。

除此之外,政府还分别投资1800万元和766万元用于回迁安置楼建设以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民生周刊》记者透露,目前扶余还属于“吃饭财政”,目前财政收入只能保证工资和社会保障两大块。

“扶余现有城市规划区为17平方公里,建成区为1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编制30万人口区域的中等城市规划,其辖区面积要达到108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要有40平方公里。”这位官员坦言,未来扶余用于城市建设的钱存在一定的缺口,没钱就意味着什么都干不了。

吉林省扶余市区位图。图/受访者提供

“要机遇不要黄铜重锁”

事实上,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言道理亦同。

“过去,几经建制变迁让扶余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沉淀下来,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的奇迹。”扶余市市长刘永德坦言,和自身相比,扶余近些年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加强。但和同区域的其他县市相比,扶余还需奋力一搏。

在刘永德看来,“撤县设市”是扶余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次最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对扩大扶余对外影响力、统筹推进扶余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提高扶余人民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机遇,扶余要有破拆‘黄铜重锁’的勇气,我们还需用新维度去思考城市的未来。”

刘永德解释,所谓的“黄铜重锁”,就是“撤县设市”给扶余带来的政策红利。扶余不能坐吃山空,而失去自身发展的活力。一座城市要发展,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财政保障能力。

据其介绍,今后扶余市将围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开源与节流并举,集中财力保工资、保民生、保稳定。全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政管理。力争用5年的时间,重塑扶余在哈大经济隆起带上新兴的工业城市、长哈经济轴线上重要的结点城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