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2013-06-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期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血肿

李 杨

(双辽市中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李 杨

(双辽市中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08 年 12 月至 2011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血性中风患者 7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91.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72.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肿量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同时研究组的血肿的吸收量明显多于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活血化瘀法;出血性中风;疗效

由于颅内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出血,称为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等。本病亦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中脏腑范畴[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血性中风患者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2±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发病[2]。其中出血部位包括:47例基底节出血,19例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经过脑CT检查显示出患者血量均在50mL以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绝对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具体不同情况适度调整血压,基本可控制在大约140/90mmHg上下;应用止血药物,即将1.0g的氨甲环酸、0.2g止血敏加至生理盐水中充分融合后进行静脉点滴;采用125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进行颅内脱水降低压,每天2次,用药一周后停药;防治继发性中风服用尼莫地平每天3次,每次20mg。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法选用补阳还五汤,基本方剂为:黄芪30g,赤芍20g,当归、川芎各10g,桃仁、红花9g,酒军6g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用药2周。

1.3 评价方法[3]

根据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疗效标准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①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评分减少不足18%或评分有所增加。

颅内的血肿量计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和巴氏指数评定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肿量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研究组的血肿的吸收量明显多于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比较[(χ—±s),mL]

3 讨 论

其与中经络不同处,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其病因亦不外乎风、火、虚、痰等四端。与缺血性中风相比,诸因作用更强。中风中脏腑可分脱证、闭证两大证,闭证又分阳闭证、阴闭证两证。风、火、痰太甚可伤正气,或正气太虚,以致正气虚脱,阳浮于上,阴竭于上,阴阳即将离决,不但见神志不清,且有“亡阳”(休克)之象,真气暴绝,元阳将脱而形成脱证,生命垂危,必须立即抢救。闭证者元阳尚足,而邪气暴盛。阳闭者以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夹痰火上蒙清窍,而致昏迷、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等;阴闭者火不盛,反见寒湿内盛之象,如静卧不烦,四肢不温,面白唇青等。一热一寒,以此区别。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是由风痰流窜经络,血脉痹阻,血瘀气滞,经络不通,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而致。

吴明华等报告脑出血102例,对照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法,组方:制大黄30g、桃仁20g、水蛭10g、胆星12g、郁金12g,水煎,每日2剂。治疗组在治愈率(83.3%),总有效率(91.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09%、84%,且血肿吸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4]。结论指出,中医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缓解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提高治愈率。陈汝兴等心41以醒脑健神丹、清开灵注射液、中风脑得平治疗脑出血80例,并分为复方治疗组(60例)和西药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复方治疗组显效率60%,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45%。复方治疗组的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5]。另外,复方治疗组前后血肿吸收,经CT检查也有不同改善。陈绍宏等汹3采用逐瘀化痰口服液等治疗急性脑出血147例,治疗组75例,总有效率86.87%,病死率10.6%,对照组总有效率8.61%,病死率26.39%。现代医学病理生理的研究结果,为活血化瘀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离经之血即为血瘀”的认识,为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奠定了基础,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可以促进脑内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及其继发损害。

[1]李霞.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57.

[2]熊燕,晁卫红,周海星,等.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33例[J].陕西中医,2010,31(10):1309-1310.

[3]徐秋.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20-221.

[4]梁文慧.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09,18(9):1453-1454.

[5]孙春林.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0):84-85.

R255.2

:B

:1671-8194(2013)02-0288-02

猜你喜欢

出血性中风血肿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