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肿瘤根治原则看消化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2013-06-23孙孝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期
关键词:消化道微创出血量

孙孝坤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湖南 湘西 416000)

从肿瘤根治原则看消化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孙孝坤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湖南 湘西 416000)

目的 从肿瘤根治原则的角度对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 2008 至 2011 年来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治疗的患者 19 例,对这 19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0 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根治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根除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感染人数、治愈率作为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创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感染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微创;根除

近些年我国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有效的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治疗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1],对于早期肿瘤的患者,手术根除术为其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患者恢复缓慢等缺点,因而对一些老年患者并不适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报告越来越多[2]。本人即对2008至2011年来我院接受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至2011年来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治疗治疗的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10名,最高年龄66岁,最低年龄31岁,平均年龄(45± 5.8)岁;女性患者9例,最高年龄59岁,最低年龄32岁,平均年龄(47 ±5.9)岁。这19例患者中,其中1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根除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9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手术根除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汇总统计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根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术前使用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呈大字状,于患者脐下方将气腹针刺入,并维持压力气腹为12mmHg,同时留置10mm套管作为观察孔;于患者左侧锁骨中线脐上5cm处留置12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分别于患者左锁骨中线平脐上2cm处及右侧对应部位、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cm留置5mm 套管,均作为牵引孔,使患者肝脏暴露。手术时先处理血管,游离结扎回结肠动脉,结肠右动脉及结肠中动脉右支,然后使用超声刀将患者大网膜及肠系膜游离。将患者横结肠粘连切断后,自右往左、自下而上,进行钝性推开,并扫除相应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完毕后,术者将患者升结肠外侧腹膜切开直至盲肠外侧部,与内侧融合筋膜间隙贯通,完成结肠的游离过程。腹腔镜下操作完成后,解除患者气腹,于患者右上腹做一长约5cm旁腹直肌切口,使用塑料套进行切口保护。将患者游离出的肠段提出腹腔外,切除右半结肠,再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用蒸馏水冲洗腹腔,关闭患者腹腔。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根除法进行治疗[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感染人数、治愈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各观察指标的详细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感染人数、治愈率比较

3 讨 论

目前,对于早期肿瘤的患者,手术根除术为其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恢复缓慢等缺点,因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使用微创方法进行治疗,早期的消化道肿瘤,其粘膜内的癌淋巴转移率一般较低,为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条件,目前国内外有越来越多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报告。较之传统的手术根除法,微创手术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手术时操作平面多,可克服血管处理困难的情况[4]。②可极大的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③手术视野较广,手术操作灵活。④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少。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说明了微创方法对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可行性;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创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感染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说明了较之传统的手术根除术,微创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的优点。

总之,微创手术方法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1]陆秋云,戈之铮.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8(2):133-135.

[2]余娜,韦红,吴克利,等.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8例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994-2995.

[3]池畔,林惠铭,徐宗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3):221-224.

[4]张再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研究现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5): 443-446.

R735.3+5

:B

:1671-8194(2013)02-0203-02

猜你喜欢

消化道微创出血量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