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作风,必须领导来带头

2013-06-23李曙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干部带头科长作风

■李曙明

转作风,必须领导来带头

■李曙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但毋庸讳言,自去年12月执行以来,在取得不错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和苗头。《人民日报》这封读者来信(下称“读者来信”),不失为一个认识问题、寻找对策的“小窗口”。

读者来信反映的现象和问题,即使并非普遍,恐怕也不是个别。对这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笔下描绘的几个形象,不少人或许都感觉似曾相识:无视转作风规定、上班时间喝酒打牌的科长;面对科长明目张胆违规却选择“睁一眼闭一眼”,撂下一句“别让人逮着”笑呵呵走人的副局长;下属明明“还和原来一样”,却在领导面前大谈“干部职工工作态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局长;不做深入调研,听局长瞎说一通就“频频点头”,对转作风效果表示首肯的县领导……以这样的作风来“转作风”,这里“转作风”的效果可想而知。

信不长,信息量却很大,反映的问题也不少。这名年轻人为什么要给党中央的机关报写这样一封信?因为他看到的,和他所想象的,或者说和他希望看到的,反差太大。他在信中提到的几个人,都是“官儿”,但没有“官儿样”,让他困惑不已。说实话,我很担心:如果他周围环境不能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改观,这名一身正气的年轻人,其正气还能保持多久?

不知道信中提到的这几个“官儿”,是否看到这篇文章。如果看到了,他们会对号入座认为是在写自己吗?看过之后,是一笑了之,甚至埋怨年轻人“小题大做”,还是内心有所触动?他们能否想到,单位的“转作风”工作,可能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完完全全沦为走过场?

落实“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承诺“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政治局的行动感召着各级领导干部做“转作风”的“急先锋”,但就是有少数人不为所动。如果不能迅速做出改变,这些人将成为“转作风”路上的绊脚石。可以这样讲:“八项规定”是否切实贯彻,取得理想的效果,领导干部能否带头,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旦领导干部“未战先怯”甚至“临阵脱逃”,对“转作风”工作得过且过甚至阳奉阴违,这个单位的“转作风”结果,一定不会美妙。

领导干部有这么重要吗?有人或许有疑问,但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领导干部带头,才能彰显榜样的力量。“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一个团体中,领导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信念、行动影响、带动周围人,领导的榜样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转作风”,人人有责。无论“官”还是“兵”,也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每个人都要尽好自己的本分。不过,与普通党员干部只需管好自己不同,领导干部的行为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他们的行为失当,会给“转作风”带来更大的危害。

在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表示,“党风要好转,关键看省委,关键看书记。”省一级如此,其他各级、各单位,无不如此。而从这封读者来信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几位领导“心口不一”,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传递了怎样的负能量。

其次,领导干部带头,才能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并不是说下属的政治水平、思想觉悟一定比领导低;领导胡来也不意味着谁都会效仿,单位从此没有正气。但就目前而言,领导的所作所为对下属的影响,确实巨大。当科长“该喝酒喝酒、该打牌打牌”而无任何收敛时,我们能对他手下科员的行为,做怎样的期待?当局长对上级谎话连篇却得到褒奖时,期待副局长“有一说一”,算不算奢望?

一旦领导干部行为失范,而下属又缺乏正确认识和自省能力,那么,“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可能成为事实。

再次,领导干部带头,才能向下属和公众传递“将转作风进行到底”的决心。“转作风是动真格的吗?”“会不会又是一阵风?”这些疑问不仅百姓有,很多正在转变作风的党员干部头脑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百姓有这种疑问,可以理解,因为之前多次治理的“虎头蛇尾”,让他们“心有余悸”。而对需要转变作风者来说,这些疑问却是危险的。疑问落实在行动上,结果就是对“转作风”采取观望态度甚至阳奉阴违。

最近,媒体披露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将茅台酒装在矿泉水瓶子里喝的“高招”应运而生;公款吃喝在一些地方有抬头之势,比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吃喝一条街”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这里重现车水马龙盛况,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回潮……从这些报道看,一些人或已得出“转作风的风头已过”的误判。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向每个人传递“将转作风进行到底”的信息,就非常重要了。这既可以让百姓对这项工作更有信心,并积极参与到监督中,也可以及早打掉一些人的侥幸心理,避免他们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

传递“将转作风进行到底”的信息,高层的三令五申、对违规者的及时处理当然必要,而周围人尤其身边领导干部对待“转作风”工作的认真态度、不折不扣的行动,同样不可或缺。下属、公众的信心,因他们的行动而积聚;相反,当下属、百姓看到一些领导干部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弄虚作假的行为对待“转作风”时,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未来,怎么可能乐观?

最后,领导干部带头,是“正人先正己”的要求。普通党员干部可以管好自己就行了,而领导干部除了管好自己,还要管好下属。其他工作如此,转变作风亦然。“正人先正己”,如果领导干部对“转作风”并非发自内心的认可,行动上得过且过甚至阳奉阴违,那么,纠正下属的违规行为他能硬起来吗?硬不起来的结果,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此,在他权力所及范围内,转作风就彻底是一句空话了。

还拿读者来信中的这家单位来说。科长自己没把“转作风”当回事,想咋胡来咋胡来,那么,如果他下属学他,能指望他理直气壮不让别人喝酒打牌吗?局长向上级汇报“信口开河”,等下属向他汇报工作,即使有“水分”,他好意思让人“挤干”吗?

可见,转变作风,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部门“一把手”的表率作用,极其重要。其实,“转作风”,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每名领导干部都能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转作风”成功就将水到渠成。

(责编/彭澜)

猜你喜欢

干部带头科长作风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老科长的“刻薄话”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以党建领航促进电厂发展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领导干部带头禁烟:“软法”还不够
党员干部去世后一般不开追悼会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科长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