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怕“上班喝酒”,就怕“频频点头”

2013-06-01倪黄村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真格干部作风科长

倪黄村:如果是一名工人,他上班时喝得醉醺醺地来了,办公椅上一坐就打开电脑斗地主,不说开除,起码也会受到“重重的罚款”;可是,这位科长“上班喝酒而斗地主”,很有可能既不会被开除,也不会被“重重的罚款”,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批评”。对这种懒散的工作作风,不是没有监督,而是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首先,“不敢动真格”。给《人民日报》写这篇“党员来信”的作者为“史岩”,其实是个化名,也不知是他自己“化而名之”,还是编辑为了保护他“化而名之”;可以想见,此信一见报,那位“科长”应该会“对号入座”,说不定,“史岩”会被“穿小鞋”。

再者,“不愿动真格”。报道里讲,副局长过来说:“中午喝的不少啊,干嘛呢?”科长说:“家里来了亲戚,喝了点儿。”副局长笑笑:“别让人逮着,都转着呢!”转身就走了——这种“和稀泥的副局长”大有人在,在他们身上闻不到一点儿“正义和正气”的味道。

更为糟糕的是,“不想动真格”。报道里说,前两天,县领导来单位调研落实“八项规定”情况。局长汇报: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单位狠抓“八项规定”的落实,力促干部作风转变,现在干部职工工作态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领导听着频频点头。什么“力促干部作风转变”,什么调研落实“八项规定”,光听“局长汇报”,他局长能不“王婆卖瓜”么?仅仅“听听汇报”,你就“频频点头”,为何不能多搞些暗访,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

如果对这个上班喝酒、斗地主的科长加以严惩,令其“下岗再就业”,其他官员就不敢再如此“懒散”了。

所以说, 不怕“上班喝酒”,就怕“频频点头”,最应该转变作风的还是那里的“县领导”!

猜你喜欢

动真格干部作风科长
老科长的“刻薄话”
地炼断臂动真格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荣誉回收机制”四川动真格
人才政策改革需要动真格了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对策探讨
科长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