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虔诚之心创作 以执著之心育人

2013-06-19曹宁

艺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物画笔墨中国画

曹宁

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有涂涂画画的天性,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将兴趣爱好转为了其他,幸运的是王万成保持了这种天性,一直在涂涂画画的路上行走,并对此保持着如火的热情。

如果说绘画是天性使然,是在追逐艺术,那么王万成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的热情完全是艺术在推着他向前走。当看到那么让人感动、那么纯粹、深入民族骨髓的东西的时候,他所能想到的是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把这种热情融入他平时的教学中,“教学相长”一直是他的追求。看到王万成那么多次行走高原,很多人说他是一个苦行僧,而深入他的世界,我们发现他乐在其中。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北的美术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请您介绍一下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学现状,在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方面有哪些计划?

王万成(以下简称“王”):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西北的美术事业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断涌现高素质的美术人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同年诞生的学院,从一开始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更是获益者。通过这些年对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师资的结构性优化调整,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在保持较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西北高等美术教育单位中处于领先地位;专业设置高低搭配,现有绘画、视觉传达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本科专业,艺术硕士和美术学两个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在教学上我们狠抓基础、重视传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骄傲地说在以人才论输赢、以文化论成败的今天,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做到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广纳天下贤才名士。

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保持严谨的重基础、重传统的教学思路,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里来,以科研带动理论、技法的创新,保持美术教学和创作的前瞻性。

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您平时的授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您的创作和教学之间是否有冲突?

王: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者的本分,相信每一个教师在为学生解惑的时候,自身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美术教学更是如此!因为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性行为,因受制于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学习方式等,每个人对于美术创作的理解都不一样,而中国画注重表现,注重主观感受且要求更高,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少走弯路,在迅速掌握写意人物画的造型手段及笔墨语言的同时,又能够摆脱老师造型、笔墨语言的束缚,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采用“拿来主义”:凡是好的东西,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予以借鉴、吸收,只要符合艺术规律,画面能够成立,就可以大胆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写意人物画技法的同时,了解自己,挖掘出与生俱来、本真的东西,有追求、有目标地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在进行艺术表现时将个人趣味、性格情感注入画面,这是最难的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才能根据自身特点,自然而然地进行人物画的创作,并具备提升的空间,这是给学生“真的活路”!

至于创作和教学之间是否有冲突,这个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些,但是通过教学以及和年轻学子的交流,我也受益颇多。年轻人代表着新的时代,新的时代要求有新的艺术作品与其相适应。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是中国人物画创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创造性劳动的美术创作,画家只有通过感受生活并在现实生活当中获得真实感悟,才能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生动感人的优秀作品。所以说教学也是“接地气”的行为,“教学相长”一直是我所追求的。

记:20世纪,中国写意人物画历经了从古典向现代的历史性变革。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您认为我们如何在当下更好地传承这一古老画种,如何让其“走出去”?

王: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以水墨形式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来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并寄托情思的艺术形式。受绢本材料影响,中国人物画一直以工整典雅的表现方法发展,一直到宋代以石恪、梁楷为代表的减笔画派一路,开水墨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开始用粗放、简洁的绘画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结构、透视、色彩、解剖等原理引入中国画人物画的表现手法之中。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我们的写意人物画通过借鉴、吸收西方绘画的有益元素,在20世纪历经了从古典向现代传承的历史性变革。这里面既有题材的更新,也有表达手法的创新,所以,如何在当下更好地传承这一古老畫种,那就是要找出在20世纪中国写意人物画从古典走向现代时,哪些是稳定的、恒定的因素,哪些是变动性的因素。比如中国写意人物画人物笔墨上“重写勿描,书法入画”,塑造上讲究“传神”,题材选择上要深入生活,画家本人要有很高的学识修养……这些都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也是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精髓所在,要坚决弘扬。在信息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题材的更新是理所当然的事,同时也必然会受到新的绘画样式的影响,这些就是变动性的因素。只要抓住相对稳定的因素,民族精神就不会消失,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中国写意人物画会被同化。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作为一个文化人对此理解为:伟大复兴是在国富民强的同时,具备强大的影响力,获得世界的认同,于是文化作为“强国之基”的特征就凸显出来了,而文化的强大就在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民族性,中国写意人物画要“走出去”,也是基于此。

记:您认为中国画的奥秘之处在哪里?用怎样的创作方式才能描绘出中国画的“神韵”?或是用什么方式体现呢?

王:中国画是人类文化史上独特的艺术形态。黄宾虹先生总结得好:中国画的奥秘就在太极图中,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相对于西方艺术用科学的方法来表述,中国画的发展却是向着科学的反方向走。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已经说明,中国画本身就是一个很高的命题,它包含有中国人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所以中国画的奥秘更在精神层面。儒家、道家和佛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层面的精神特质对中国画的影响最大,造就了我们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文化传统。具体到中国画的塑造上,指的是“意象性”,就是在结合客观对象的同时,更注重画家的主观感受,这是一种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造型方式,这种意象造型观更有利于借助笔墨来发挥和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最终的落脚点还在“笔墨”。每一位画家由于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笔墨积累、性格情趣等不同,对于笔墨有各自的认识与感悟,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呈现各自不同的风貌。同时应该认识到笔墨也有其时代性,不能完全以传统的笔墨去评价当代的笔墨。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笔墨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也就很好地解决了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记:您一方面是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承担教书育人的重担,一方面还是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带领美协成员推动西北美术事业的发展,并且您的画作多次获得重要奖项。您能谈谈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追求吗?

王:历史上的甘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各种文化在此繁育、交融、兴盛。黄河文化、马家窑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都在这里烙下了分布极广且影响深远的印痕,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自然地貌特征也造就了人文的多样性,所以我们是守着一座艺术的宝库。我们需要深入生活去挖掘,也需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思考、创作。面对这样的资源,我们没有理由画不出好东西。甘肃在美术的发展、在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地域的优势。可喜的是,不管是西北民族大学美院,还是甘肃美协、兰州美协,大家在认识上、追求上都有接近的理念,所以工作起来还是比较充实和愉悦的。

就我的作品而言,在创作中我始终坚持把握着两个原则:一是现实主义,二是深入生活,这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造型上我借鉴了很多西方绘画优秀的东西,比如西方绘画中以“解剖”为支撑的严谨的人物造型手段,在此基础上力求笔墨的奔放。严谨的造型和奔放的笔墨,看似是一对矛盾体,但找到合适的点,这种借鉴会让中国画内在的美学特征更为彰显。具体到塑造人物时,用层层积染的“湿画法”表现人物的肤色;尤其注重通过对眼神的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内心和特征;表现衣服和环境则多用干笔皴擦与湿笔积墨结合,在大面积的墨块中既有肌理又有笔势,干湿浓淡形成层次而又对比分明——这是我比较习惯的处理方式。目前我关注最多的还是中国画的笔墨,正在尝试运用传统的笔墨来更好地表现当代的人物形象。

记:您创作的《沉冬的希望》《祈盼》《雪野清音》都是具有视觉冲击力,张力很强的作品,您能否谈谈创作此类作品的思路?大西北,这一特定地域能否带给您一些创作中的感悟?

王:走进藏区,那一张张有着太阳颜色的面孔,他们虔诚而执著的眼睛,宽大厚重的皮袄,项间、手腕上的玛瑙、宝石等饰物,帐篷上祈求福运的五彩经幡……这些极富民族特色的气息一下子打动了我。最感动我的是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土地上藏族同胞们生生不息、以顽强不屈来为生命祭祀的精神。《沉冬的希望》通过在茫茫白雪的寒冬季节中,一群身负行李的老老少少整装待发,不畏长途跋涉的场景而体现他们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用坚定的脚印创造生活希望的精神;《祈盼》中手持哈达、神情肃穆的汉子代表了我對藏族同胞身上饱经沧桑而不失桀骜不驯和豪气凛然的民族性格的理解;在《雪野清音》中,我把牧民在严寒冬天的生存状态置于一片苍茫的白雪世界中,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原始的生命的力量。

我刻画的就是这些时刻令我感动的东西,这也是我数十次踏上高原接受洗礼的驱动力。每去一次,总是能给我的创作带来新的东西。提到西北,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荒凉、干旱、戈壁、沙漠、贫穷、寒冷等词汇,但真正游历过或生活于其中的人才知道,贫瘠的西部还有雄浑的昆仑、湍急的黄河、绵延的祁连、八百里秦川……那里有巍巍雪山、辽阔草原、江河湖泊、森林草甸、苍茫云海、麦浪起伏、黄花绿草……每一个季节都有美丽的风光。宗教活动及民俗节日一年四季接踵而至,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尤其是甘南,地域辽阔,历史悠久,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寺洼文化都在这里发源兴盛。雄浑的建筑、精湛的雕塑、浩如烟海的经卷,更有享誉海内外的大德高僧等,这一切为我们所有从事艺术文化活动的人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资源。而我则选择这儿的人民及他们的生活为表现对象,更多的是藏族同胞原生态的生存,他们给了我深刻的感悟,我很庆幸能拥有这样的条件用自己的笔墨去表现他们的执著虔诚和厚重固守。

(责任编辑:高薪茹)

猜你喜欢

人物画笔墨中国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笔墨厨神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