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六个特色” 促职教发展

2013-06-19欧学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校园文化办学

欧学明

办“特色职业学校,育一流实用技能人才”,是每个职教工作者的目标。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办学中探索形成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时,我们也看到,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产业升级换代,给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做强、做大、做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要办出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我校近年来办学经验的总结,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六个方面,谈谈如何创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抓培养目标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日益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作为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了“双线”培养目标,即“一方面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全力培养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的综合型职业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向高等院校输送高质量的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二、抓办学模式特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在办学模式上,我校建立了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走横向联合、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之路,采取订单培养、冠名班等联合办学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先后与市内红钢集团、奋进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日本钨钼有限公司、线路器材厂、红宝莱有限公司、庆达数码有限公司、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协议;与石岭中学采取校校联合,成立分校;与红嘴高新开发区联合办学,成立“冠名班”等,既实现了职业学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把职业学校变成企业的人才储备库,又使学生在入学时就解决了就业问题,使学生学习有目标,就业有出路。同时,为满足部分学生去外地就业的愿望,我们经过实地考察,与北京、青岛、大连、上海、温州等地知名企业及当地的职业院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目前,已有600余名学生走上了海尔、海信、澳柯玛、上海浦东机场、福耀玻璃集团、宁波华翔集团等企业的工作岗位。近两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对口升学——向高等院校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实现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升入大学深造的梦想,是学校确立的另一个培养目标。学校对想要升入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年起,根据专业单独编班,成立对口升学高考班。配备精良的教学队伍,针对考纲组织教学,实行封闭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学校对口升学率达到98%,有1000余名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上海旅游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

三、抓专业建设特色,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仅靠主观臆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等。同时,不同的专业发展战略,也同样决定了专业的生命力,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本地区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区域内其他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发展战略。

通过市场调查,我校根据市场需求,在办好原有的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餐旅服务与管理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专业设置,增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应用、平面设计、民航地面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满足了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四、抓教学模式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上,我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精简了部分文化课教学内容,增加了实践教学比率,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专业实践、实训机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调整为1:1,满足了培养技能人才的要求和企业的需求。学生在校学习实践两年半后,即可带薪下企业顶岗实习,有些学生还被企业提前转正。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学校在注重实效的前提下,强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变为主动、愉快地学习。因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探索和革新。由于职业教育生源的特殊性,学校加强了多媒体教学、直观性教学和现场实例教学,鼓励、强化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力争以最简洁、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到所学的知识。尤其是2010年以来,积极研究、探讨“模块式”教学模式,并在数控技术应用和机械加工专业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这两个专业的参赛师生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抓教师队伍特色,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规模上,更要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发展重点。其中,尽快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师德崇高、专兼结合而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的关键与基础。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施了全方位的培训和量化考核。开展了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校本培训,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培训。尤其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实行“三个优先”:优先外出学习提高;优先派往企业锻炼;优先评先选优。目前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47名,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6%。

在教师素质提高上,我校注重加强制度建设,除了拥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系统外,还严格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一评三考”,并以此作为对教师年终考评、评先选优的一个重要依据。2011年学校就有19人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发表国家级论文16篇,有24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支以教育教学为己任、以教研科研为中心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六、抓校园文化特色,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

加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是提升中职学校办学内涵、体现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新的办学理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厚德、笃行、精技、创新”的新校训,并把其作为一个时期内全校师生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指导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设计制作了与学校校训相符的校徽、校旗、校歌,更换了与新校训、办学理念相融合的宣传条幅106幅,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走到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独特的校园文化教育和熏陶,使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体验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2011年举办的全市校园文化评比中,我校的校训、校歌均被评为一等奖。

总之,无特色的学校是没有活力的学校,无特色的职业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职业学校只有突出“职业”特点、形成“职业”优势、体现“职业”精神、彰显“职业”特色,才能成为真正的特色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校园文化办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