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条条大道通罗马

2013-06-14李瑞国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探析主题鲁迅

李瑞国

摘 要:历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教科书中的地位都重逾千斤,虽然课本中作品已经大量减少,但许多学生对其还是畏之如虎。由于时空距离远,不能亲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文章中心,因此在学习鲁迅文章中应该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把握文章主题。

关键词:鲁迅;主题;教学探析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悼念性散文。在文中,鲁迅热情地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反抗斗争精神,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言和卑劣的行径,同时唤醒广大民众认清现实,渴望他们爆发,改变世界。文中,作者的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而《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就成为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塑造灵魂和思想的重要一课。

由于高一学生已经有一些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所以,依据学生情况和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确立如下“主题”教学方法:

一、介绍写作背景并解题,初步了解文章主题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祺瑞政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国民军,日本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冯玉祥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本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

午前做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政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鲁迅把这一天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日子”。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一文,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背景介绍完了,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主题有了认识,对作者的感情指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作者手中的匕首、投枪指向何方,也知道作者对进步青年是何种态度。

二、快速阅读文章,找出主人公事迹,导出文章主题

主人公刘和珍的事迹有:

1.生前爱看先生的文章。

2.毅然预定《莽原》全年。

3.学校自治会成员,反抗校长。

4.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5.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6.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和蔼善良、有理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青年。

通过刘和珍的事迹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刘和珍的善良、反动政府的残暴、御用文人的无耻。而通过刘和珍这个人物,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主题,了解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态度:赞颂、悼念刘和珍;揭露、批判反动政府、御用文人;痛心、唤醒庸人。

板书如下:

赞颂、悼念刘和珍

鲁迅揭露、批判反动政府、御用文人

痛心、唤醒庸人

三、把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其大意,深化文章主题

文章一共有七个章节,按照文章结构层次分为三部分:

1.写作缘起悼念、痛斥、唤醒(1~2章);

2.纪念主体追述、揭露、痛悼(3~5章);

3.教训意义崇敬、劝诫、激励(6~7章)。

通过文章内容章节的归纳,学生可以了解悼念的内容,了解作者感情的指向。通过学习作者记叙、议论、抒情手法的综合运用,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把握主题。

四、抓住文章里三类人物的行为特点,把握主题

三类人物在文章中多处出现,作者对待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从而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通过介绍背景、人物事迹、内容层次分析和人物行为的分析,学生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现状,更好地把握作者思路,理解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够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探析主题鲁迅
鲁迅《自嘲》句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怎样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析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