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及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2013-06-12李馨源郭梦虎宗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耳尖泪膜干眼症

李馨源,郭梦虎,宗蕾



电针及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李馨源1,郭梦虎2,宗蕾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比较电针疗法和电针加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将4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电针)和针刺2组(电针加耳尖放血),共治疗1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在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有明显改善(<0.05)。针刺2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1组,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与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针刺1组。电针治疗及电针加耳尖放血治疗疗效显著。电针加耳尖放血疗效优于电针治疗,且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和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电针治疗;而两者在改善泪液分泌试验方面无明显差异。

电针;耳穴,耳尖;角结膜干燥症;针刺;干眼症;刺血疗法

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国外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30~40岁人群中超过20%患有干眼症者,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36.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4.9%,女性为22.8%[2]。上海某社区47~75岁人群1601人进行调查显示13.7%患有干眼症[3],在眼科普通门诊,干眼症患病率达12.91%[4],和国外报道大致相当。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痒感、视物疲劳最为多见[5]。严重的干眼症将导致角膜表面磨损、丝状角膜炎和角膜溃疡等,并最终导致角膜混浊和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

中医治疗重视全身的调整,不管是辨证论治还是专方验方、局部用药、针灸、穴位按摩治疗等,都有良好的疗效。中药防治干眼症的实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干眼症局部治疗的研究也有限,故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通过观察电针疗法及电针配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泪液分泌量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评价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为制定干眼症的治疗常规提供更多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干眼症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44例患者,共88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1组21例共42只眼,针刺2组23例共46只眼。44例全部完成疗程,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干眼症诊断标准[6]。①主观症状包括眼干涩、异物感、畏光、烧灼感、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中有1项或以上;②SIT<10 mm/5 min;③BUT<10 s。满足3项时即可诊断为干眼症。

证候分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诊疗方案制定的标准,包括邪热留恋证、肺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干眼症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肝肾阴虚证;②年龄在18~70周岁之间;③若已用其他药物治疗,须已停药2星期及以上;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结膜及角膜病变、泪道阻塞、严重沙眼等眼部疾病;②眼科手术后6个月之内;③同时合并口干、皮肤干燥、关节酸痛者,考虑为干燥综合征患者;④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伴有精神病患者;⑤怀疑或确有药物滥用病史;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或不适宜针灸患者;⑧同时用其他方法治疗干眼症的患者。上述有1项符合即可排除。

1.5 剔除标准

①因晕针或其他针刺引起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②其他非治疗因素而终止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1组

主穴取上睛明、瞳子髎、攒竹、风池、合谷。风池穴用0.22 mm×40 mm毫针,余穴使用0.18 mm× 25 mm毫针。上睛明垂直进针破皮后不捻转,得气即可;瞳子髎穴略作捻转提插,找到针感后留针;攒竹穴向上睛明穴透刺,针深8分左右;其他穴位针刺得气即可。针刺得气后分别将两侧瞳子髎、攒竹为一对,接通G6805-2电针仪,留针20 min。每星期3次,共治疗12次。

2.2 针刺2组

选穴及针刺操作与针刺1组相同。针刺结束后,在耳尖处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用干棉球吸取5~10滴血。两耳尖交替放血,每星期3次,共治疗12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5项最常见症状进行评分,将结果相加即为症状总积分。5项症状为眼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白睛红赤、畏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别评定双眼。

3.1.2 泪膜破裂时间(BUT)

>10 s为正常。

3.1.3 泪液分泌量试验(SIT)

<10 mm则为反射分泌减退。

上述所有检查均由眼科专人完成。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7]。

症状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疗效指数>70%,SIT、BUT正常。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症状疗效指数在30%~70%之间,SIT、BUT较治疗前有改善。

无效:症状疗效指数<30%,各项干眼症检查指标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针刺1组21例共42只眼,经过1个月治疗后,眼部症状积分、SIT、BU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针刺2组23例共46只眼,经过1个月治疗后,眼部症状积分、SIT、BU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针刺2组在眼部症状积分和BUT方面优于针刺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SIT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0.05)。详见表2。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1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2.4%,针刺2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表明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详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针刺1组比较2)<0.01,3)<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5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2012年3月23日初诊。双目干涩胀痛2年余,加重1星期。患者自2年前因工作中长时间使用电脑,持续近距离专注于显示屏,致自觉双目干涩,甚则胀痛不适,闭目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自发病来,症情时有反复,患者未予重视,未行相关治疗。近1星期来因工作繁忙,用眼过度,致症状加重,难以继续工作,遂至门诊行针灸治疗。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4,矫正视力均为1.0,眼底正常,泪液分泌试验右眼2 mm,左眼4 mm,泪膜破裂时间右眼3 s,左眼3.6 s。舌红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白涩病,属肝肾阴虚型;西医诊断为干眼症。

取上睛明、攒竹、瞳子髎、风池、合谷穴。穴位皮肤局部消毒。风池穴用0.22 mm×40 mm毫针,余穴使用0.18 mm×25 mm毫针。上睛明垂直进针破皮后,不行手法,得气即可;瞳子髎穴进针后,稍作捻转提插,找到针感后留针;毫针针身与皮肤呈30°角,由攒竹穴向上睛明穴透刺,针深0.8寸左右,留针;其他穴位针刺得气即可留针。针刺得气后分别将两侧瞳子髎、攒竹为一对,接通G6805-2型电针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 min。针刺结束后,耳尖处皮肤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用干棉球吸取5~10滴血。两耳尖交替放血,每星期3次,共治疗12次。

首次治疗后,患者自觉双目胀痛减轻,较治疗前视物清晰。后经治疗1月后,患者双目干涩胀痛的症状明显改善,可坚持每天累计6 h使用电脑进行正常工作。其泪液分泌试验右眼4 mm,左眼6 mm,泪膜破裂时间右眼7.8 s,左眼8.1 s。

4 讨论

一般认为泪膜的稳定与神经和激素调节机制相关[8],还与性别、年龄、职业与环境等因素有关。雄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引起睑板腺的功能障碍[9]。也有研究发现干眼症的发病与视频终端作业相关[10]。目前西医治疗干眼症的目标是尽可能重建正常质量的泪膜,缓解眼部不适等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病因。

干眼症属于中医学“白涩症”范畴。中医对此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邪热留恋型、肺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症见眼干涩畏光,双目频眨,视物欠佳,白睛隐隐淡红,久视则诸症加重。阴亏津少无法上润目窍为其主要病机特点。在治疗上古代医家以中药内服、外洗、点眼多种治疗法,其中辨证多为肝心风热、上焦积热等,治疗多遵循清热、祛风、养阴。

针灸对由炎症和植物神经系统失衡所致干眼症疗效较好,对干燥综合征引起的干眼症疗效较差[11]。目前在临床上干眼症患者以绝经期妇女和视疲劳人群为主。根据目前的动物实验,针灸眼周穴对于促进泪腺分泌及改善泪液代谢的疗效是确切的[12-14],针灸可以增加干眼症患者的泪液流量,缓解泪膜破裂时间及各项不适症状[15],主要治疗目标是延缓病程、改善视力、重建正常眼表生理结构。

上睛明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瞳子髎属足少阳胆经,主治目赤、目痛、目翳;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主治目赤肿痛;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可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耳尖具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可治疗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泄火、宣畅气机、化瘀通络、调气和卫的功效。《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耳尖,以耳翁卷折,取耳尖上。”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所以耳尖放血疗法具有消炎清热止痛的作用,因此可用于各种阳盛发热引起的眼周疾病,热毒内盛之火眼、麦粒肿、霰粒肿等。何琦[16]认为点刺耳尖穴的刺激,通过来自颅神经的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第一分支眼神经反馈到眼部,促进了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炎症的消退。耳尖放血疗法具有调理脏腑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

经针灸治疗后,针刺1组总有效率为52.4%,针刺2组总有效率为82.6%,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均有明显改善(<0.05),针刺2组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优于针刺1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泪液分泌量试验方面均有改善(<0.05)。在泪液分泌量试验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0.05)。

电针刺激的范围在瞳子髎和攒竹,泪腺位于这两穴之间。耳尖放血疗法具有调节脏腑机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故本课题结果中,在干眼症的泪膜破裂时间方面针刺2组优于针刺1组。针灸可以促进泪腺主动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而针刺对于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则可能对眼表面的炎症起到抑制作用[17];针刺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则可能与针刺的镇痛效应有关[18]。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运用耳尖放血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19-25]。

针灸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疗法,主要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晕针、出血等。针灸治疗眼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针刺眼眶内穴位后发生出血并造成眼周局部的淤青,只对于面部的美观会造成影响。本课题治疗过程中,针刺1组及针刺2组各出现2例眼眶内穴位针刺后少量出血并造成眼周局部淤青病例。故在针刺眼眶内穴位前,应首先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与相应的处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应选取适宜的针具进行治疗,针具不宜太粗,进针后不宜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等手法,拔针后应要求患者用消毒棉球按压局部,尽量降低出血可能。如果发生眼眶内出血或皮肤发青或肿胀时使用冷敷和热敷。初期(前24 h)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24 h后,可用热敷。

部分干眼症患者的症状会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本课题的患者来源为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针灸科及眼科门诊患者,整个试验过程经过了不同的季节。以后的研究可以考虑比较同一个季节或同一段时间内就诊患者的疗效差别,尽量减少季节与环境对治疗以及眼科检查的影响。

临床中观察到大部分干眼症患者有焦虑情绪,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眼科相关检查都基本恢复正常,但患者仍然自觉眼部干涩难受,且难受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考虑进一步采用安神抗焦虑的穴位加强治疗,提高疗效。

[1] 刘祖国,杨文照.干眼症的发病机制[J].眼科,2005,14(5):342-345.

[2] Sahai A, Malik P. Dry eye prevalence and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in a hospital-based population[J]. Indian J Ophthalmol, 2005,17(6):87-91.

[3] 张怡,葛玲,黄惠丽,等.上海市花木社区中老年人群干眼的患病率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127-129,138.

[4] 韦青松,王伯钧,陈玉新,等.眼科门诊干眼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146-147.

[5] 邓新国,孙倩娜,高扬.干眼症患者435例临床症状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8,28(10):763-765.

[6] 张汗承,周祖嬚,赵成荣,等.干眼病记分分级和人工泪液疗效评价[J].眼科研究,1994,12(1):25-27.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6-310.

[8] Baudouin C. The pathology of dry eye[J]. SurvOphthalmol, 2001,45 (12):211-220.

[9] Rocha EM, Wickham LA, Silveira LA,. Identifica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protein and 5a-reductase mRNA in human ocular tissues[J]. Br J Ophthalmol, 2000,84:76-84.

[10] 肖秀林,韦福邦.干眼症的诊疗进展[J].广州医学,2007,29 (12):1909-1911.

[11] Nepp J, Derbolav A, Haslinger-Akramian J,. Effect of acupunc- ture in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J]. Klin Monbl Augenheilkd, 1999, 215(4):228-232.

[12] 高卫萍,刘敏,张义彪.眼周针刺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6):478-480.

[13] Guo MH, Cui EC, Li XY,. Diverse needling methods for dry eye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2):84-88.

[14] 龚岚,孙兴怀,马晓芃.针刺对兔泪液分泌及泪腺血管活性肠肽浓度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6,31(6):347-350.

[15] 高卫萍,孙化萍,王育良,等.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10):685-687.

[16] 何琦.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3):39-40.

[17]Oke SL, Tracey KJ. The inflammatory reflex and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al therapies[J]. Ann NY Acad Sci, 2009,1172:172-180.

[18] Nepp J, Jandrasits K, Schauersberger J,. Is acupuncture an useful tool for pain-treatment in ophthalmology?[J]. 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2002,27(3-4):171-182.

[19] 刘艳,成路燕.耳尖放血配合体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58.

[20] 王静丽.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痤疮30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8,27(12):32.

[21] 柏明曦.耳尖放血治疗颈部急性淋巴结炎[J].中国民间疗法, 2013,21(1):17-18.

[22] 蔡力妍,吴节.耳尖放血疗法临床运用策略[J].光明中医,2013, (9):1987-1988.

[23] 李金颖,李娟,孙萌.耳尖放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麦粒肿5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9.

[24] 高丽萍,陈华德.耳尖放血疗法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28(3):247-248.

[25] 郭鹏.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 2011,20(6):44-45.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Ear Apex Bloodletting in Treating Dry Eye

-1,-2,1.

1.,200437,; 2.,201203,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versus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ear apex bloodletting in treating dry eye.Forty-four patients with dry ey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cupuncture group 1 (electro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group 2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ear apex bloodletting). Treatment was given for a total of 12 times. Eye symptoms were scored, the Schirmer test was performed and tear film break-up time was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eye symptom score and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eye symptom score and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improved more in acupuncture group 2 than in acupuncture group 1.Electro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ear apex bloodletting both have 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ear apex bloodletting is more effective and improves the eye symptom score and tear film break-up time more than electroacupunctur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proving tear secreti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Electroacupuncture; Otopoint ear apex;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Acupuncture; Dry eye; Pricking blood therapy

R246.82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12.1016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30304)

李馨源(1986 - ),男,医师,硕士

宗蕾(1965 - ),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005-0957(2013)12-1016-04

2013-05-20

猜你喜欢

耳尖泪膜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药膳调理干眼症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