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2013-06-12叶兴道黄明丽雷志雄李秀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期
关键词:布比左旋蛛网膜

叶兴道 黄明丽 雷志雄 李秀蒲

(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广东 电白 525400)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叶兴道 黄明丽 雷志雄 李秀蒲

(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广东 电白 525400)

目的 探讨分析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 102 例 ASA Ⅰ ~ Ⅱ 级须行下肢择期、下腹部、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 组,实验组)与布比卡因组(B 组,对照组),L 组用 0.5% 左旋布比卡因,B 组用 0.5% 布比卡因,外加 1mL、50% 葡萄糖,采用硬模外 -蛛网膜联合穿刺方法实施麻醉,分别于麻醉后 1、3、5、10、15 分钟检测患者 SBP、DBP、HR 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注射后 HR、SBP、DBP、痛觉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面消退时间 L 组早于 B 组,麻醉消失时间 B 组较长,且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具有与布比卡因类似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可直接用于临床麻醉研究。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类长效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为目前临床常用麻醉剂布比卡因的左旋体[1]。有国外研究报道,其对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显著低于布比卡因,麻醉效用与布比卡因类似,目前常用于外周神经与硬外膜阻滞及术后镇痛,而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报道鲜少。本文旨在通过将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临床上的效果进行对比,以检验其药效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接收102例符合美ASA标准,ASAⅠ~Ⅱ级须行下腹、会阴、下肢等手术患者,均分为实验组(L组,n=51)与对照组(B组,n=51)。L组男25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16)岁,身高(167± 9)cm,体质量(60±24)kg,下肢手术22例,会阴部8例,下腹部手术21例,ASAⅠ级别36例,ASAⅡ级别15例。B组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17)岁,身高(168±9)cm,体质量(62±23)kg,下肢手术20例,会阴部11例,下腹部手术20例,ASAⅠ级别34例,ASAⅡ级别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麻醉方法

术前,静脉滴入林格氏液,监测患者心电图(ECG)、脉搏(HR)、无创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注射时采用硬模外-蛛网膜联合穿刺方法实施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用7号穿刺针于腰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有脑脊液流出后即为穿刺成功。回抽脑脊液后于尾端注入麻醉药2mL,L组采用0.75%左旋布比卡因,B组用0.75%布比卡因,外加1mL、50%葡萄糖,15~20s内注射完毕。穿刺针拔出后,患者立即取仰卧位。仔细观察记录调整麻醉平面,所有患者手术均在2h内完成。

1.3 检测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检测

以患者入室时的血压、心率为基准值,分别记录给药1、3、5、10、15min后血压、心率变化值。

1.3.2 痛觉测试

每隔2min以针刺患者皮肤,记录以下时间:①痛觉阻滞起效时间。②痛觉阻滞向尾端扩展的时间。③痛觉阻滞至最高平面及平面固定持续时间。④痛觉阻滞维持时间(阻滞开始至恢复的时间)。

1.3.3 运动测试

用经改良Bromage分级法[2]来测评运动阻滞情况。0级代表无运动阻滞发生;Ⅰ级为不能抬起下肢但能正常屈膝;Ⅱ级为不能正常屈膝但能屈踝关节;Ⅲ级为无法屈踝,双下肢均无法运动。运动恢复需以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为标准。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效时间(阻滞恢复至0级),同时记录术后有无恶心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取得数据均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5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麻醉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注射后后均出现BP、HR稍微下降趋势,但变化大小和T=0min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间相同时段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患者麻醉后5min SBP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痛觉与运动阻滞,平面消退与麻醉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阻滞平面基本均固定于T9~T10左右,两组患者在痛觉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恢复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面消退时间L组早于B组,麻醉消失时间B组较长,且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痛觉与运动阻滞、平面消退与麻醉消失时间比较(min)

2.3 两组麻醉效果与并发症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并发症中,对照组术中有1例恶心、呕吐,但无血流运动学变化,给予恩丹西酮6mg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头痛、低血压、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临床上常用长效酰胺类麻醉药布比卡因是R(+)与S(-)型镜像体构成的消旋化合物,因具有起效快、药效久、作用明显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与蛛网膜下腔阻滞中[3,4]。然而大剂量使用时易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等副反应,在临床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左旋布比卡因基于它较低的神经毒性与心脏毒性而被研发,是布比卡因的单一型异构体,仅有S(-)镜像体,与布比卡因有类似的麻醉效用,并有待于取代布比卡因的临床使用,但其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仍在探索阶段。Alley、Casati、Glaser 等报道使用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研究中,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在本文中,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痛觉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之前有关研究相一致。其平面消退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麻醉消失时间B组较长,且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这与之前一些报道不尽相同,可能与医师的操作习惯、患者体位等因素有关。因此,左旋布比卡因相对于更适用于一些操作时间短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如输尿管取石或膀胱镜电切术等。两组均出现轻微血压下降,可能为使用药物引发的并发症,且麻醉平面范围越广血压下降越为显著。

[1]严兴福,李艳.左 旋 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 麻 醉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3):295-298.

[2]刘国锋,张灿华,李剑刚,等.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347.

[3]浦鹏飞,阎位明.左 旋 布比卡因用于 蛛网膜下腔 阻 滞麻 醉9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6):41-43.

[4]王 迎虎,李 岩.盐酸 左 旋 布比卡因用于 蛛 网膜 下 腔阻 滞的研 究 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1):103-105.

R614.4

:B

:1671-8194(2013)05-0104-02

猜你喜欢

布比左旋蛛网膜
左旋的柳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左旋的柳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