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13-06-12陈英月毛素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期
关键词:汀钙阿托颈动脉

陈英月 毛素琼

(广西富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 富川54270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陈英月 毛素琼

(广西富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 富川54270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 8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治疗,在此基础上 A 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B 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20mg,两组均治疗 4 周,观察治疗前后超敏 C 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A 组治疗前后超敏 C 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 (P>0.05)无统计学意义,B 组治疗前后超敏 C 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A 组、B 组治疗后 C 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 (P<0.05)有统计学意义,A 组 B 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 IMT 及面积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更能短期内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稳定和缩小颈动脉斑块。

阿托伐他汀;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

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直接调整血脂外,还得益于其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甚至使斑块消退等非调脂作用[1]。本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以评估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岁子随诊患者,84例诊断急性脑梗死,均符合1995年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证实并除外脑出血。所有病例入院当天或第二天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及面积,抽学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入院前未服用调整血脂药物,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无他汀类药物过敏史,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5.21),B组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61~81岁,平均年龄(73±6.01),两组患者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临床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治疗,A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B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两组均服药4周,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当天或第二天及第4周清晨空腹抽血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取最厚处(IMT>1.1mm)定义为斑块,记录斑块的面积。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P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A组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χ—±s)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IMT、面积变化,A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IMT、面积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IMT、面积及数量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IMT及面积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IMT、面积变化(χ—±s)

2.3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于1周后复查肝功能 AST ALT增高达2倍各1例,予停药及加用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A组出现1例消化道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肾功能均正常。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动脉内膜的增厚,斑块的形成,动脉狭窄。而不稳定斑块易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而炎性反应的激活可能是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反应时向蛋白,属炎症或急性损伤时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参与脂质过氧化、内皮功能失常、动脉炎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有研究表明[2]血清CRP在脑梗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药物。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过程,降低内中膜厚度,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增大脑血流量,减少炎性作用和氧化应激物,减少缺血所致损伤,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3]。有研究证实[4],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能有效调脂及较强、抗动脉硬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系统,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MT的进程。文献报道[5],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急性脑缺血患者CRP水平及血小板活性,减少血栓形成,延缓脑梗死发生,具有脑保护作用。阿托法他汀钙通过降低血浆CRP、白细胞介素-6水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进而抑制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动脉内膜及中膜巨噬细胞的侵润,从而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6]。

本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周后颈动脉斑块的IMT减少、面积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大剂量20mg组颈动脉斑块的IMT减少、面积减小则有显著性差异。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呈剂量依赖关系,20mg组下降更显著,提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在短期内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从而有效抑制脑梗死的进展,缩短病程,减少病残率及病死率,提高临床预后,有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发现20mg阿托伐他汀组并不增加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1]吴 琳 ,刘新叶.不同剂量他汀类 药物对 冠 心 病二期 预 防 疗 效 观 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8):699.

[2]许红霞.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6):109-110.

[3]谢坚,章成国.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评价[J].临床神经病杂志,2005,18(6):471.

[4]冯润川,潘华,谢丽圣,等.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6):39-41.

[5]凌莉,曾进胜.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J].卒中杂志,2007,2(4):43-47.

[6]赵红,胡云涛,陈彦菊,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1,14(8):6-8.

R743.3

:B

:1671-8194(2013)05-0155-02

猜你喜欢

汀钙阿托颈动脉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钙在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造影剂肾病中的应用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