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3-06-11李新伟邵晓梅谭克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浮针压痛进针

李新伟,邵晓梅,谭克平



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新伟1,2,邵晓梅1,谭克平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01153;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 310012)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72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差异。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2%和97.2%,对照组分别为47.2%和77.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浮针是一种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针灸疗法;浮针疗法;腰三横突综合征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腰部病痛之一,常因急性损伤、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时间超负荷劳动引起。笔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36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3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突然弯腰扭伤、腰部长期慢性劳损或受凉史。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不能久坐,不能固定一种姿势久睡,受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疼痛沿大腿向下放射至膝平面以上,弯腰及旋转时腰部疼痛加重,腰活动受限,尤其前屈、后伸时更为明显。体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三横突顶端有固定压痛并可能触及到活动结节及条索状物,或有肌纤钙化后的剥离感。侧卧屈髋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腰椎X线摄片提示第3腰椎横突肥大。

1.3 排除标准

治疗前通过检查均已排除其他如腰椎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骨质钙化增生、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脊柱肿瘤、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所引起的腰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参照《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2]。针具采用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浮针入皮过程借助浮针进针器。首先确定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取第3腰椎旁开4~5 cm处,内下方可触及局限性的硬结,有紧滑感,压痛明显。进针点A在同侧小腿后方腓肠肌高点处,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B在同侧腰部,MTrP点外侧3~4 cm,由外向内进针;进针点C在同侧腰部,MTrP点下方3~4 cm,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D在同侧腰部,MTrP点上方3~4 cm,由上向下进针。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病情、进针点局部的皮肤情况等选择针刺点。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尖与皮肤呈15°~25°,调整针体使之在皮下,向前推行,针尖指向MTrP点,直至软套管没入皮下;手持针座,针尖上翘做扫散运动;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抽出针芯,嘱患者跪在治疗床上进行直腰、弯腰连续动作;数分钟后,插入针芯再进行扫散;最后选择1个进针点,将软套管置留皮下5~8 h后出针。隔日治疗1次,1星期治疗3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不足6次治愈的,按1个疗程计算。

2.2 对照组

取阿是穴、肾俞、委中穴,其中阿是穴为腰三横突尖附近压痛最明显处[3]。常规消毒后,采用0.23~0.30 mm×25~40 mm毫针进行针刺,阿是穴采用直刺进针,深刺至第3腰椎横突,行“输刺”、“短刺”;阿是穴左右各1寸处斜刺进针,行“齐刺”;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1.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委中直刺,行泻法。将艾条截为长3 cm艾段,从一端点燃套在阿是穴处毫针的针柄上行温针灸,每次治疗灸2炷。隔日治疗1次,1星期治疗3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不足6次治愈的,按1个疗程计算。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腰痛消失,腰三横突尖部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腰痛基本消失,腰三横突基本无压痛,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腰痛减轻,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轻度压痛,功能稍微受限,劳累后仍有疼痛不适。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2%和97.2%,对照组分别为47.2%和77.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2012年1月9日来我科就诊,自述右侧腰部酸痛1年余,阴雨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2 d前抱孩子时感右侧腰痛加重,活动不利,腰部有断裂感。查体见右侧腰三横突尖处压痛明显,拒按,可触及结节样MTrP,蚕豆样大小,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腰椎CT提示无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他腰椎疾病。诊断为(右侧)腰三横突综合征。让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取进针点B(图1)进行治疗,扫撒1~2 min,嘱患者跪在治疗床上进行直腰、弯腰连续动作,疼痛有缓解,复查MTrP变软变小,压痛减轻;出针后,取进针点C(图2)进行治疗,扫散1~2 min后,患者腰痛明显缓解,扭腰无不适感,复查MTrP,已消失;予留管5~8 h。1个月后电话随访,腰痛症状未再发作。

图1 进针点B

图2 进针点C

4 讨论

腰椎横突位于腰椎两侧,无骨骼支架保护,主要靠韧带肌肉来维持其稳定性。第3腰椎横突居腰椎中心,是调节平衡的枢纽,是腰部活动中受力的集中点,抗应力大,劳损机会多。第3腰椎横突是腰椎横突中最长的,有大小不等的许多肌肉、筋膜附着,如横突间肌、横突棘肌、腰大肌、腰方肌、骶棘肌和腰背筋膜中层附于腰三横突尖。当人体做过多的、持久或过快、过猛的弯腰及屈伸活动时,腰三横突尖部就会摩擦、损伤腰背深筋膜和肌肉,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充血、肿胀等病理变化,造成腰骶肌痉挛,产生腰部及臀部疼痛。本病属中医学“腰痛”、“筋伤”范畴,多由肾气亏虚、气滞血瘀或寒湿外侵等多种病因所致[4]。针灸对腰三横突综合征有不错的疗效[5-6],治疗首选阿是穴,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地应用。

MTrP是指肌肉内局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按压时可产生局部抽搐反应,并扩散至周围或远隔部位。Janet Travell认为多数来自非器质性、非神经源性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MTrP造成的[7]。有研究认为,MTrP是阿是穴的现代医学解释[8]。在腰三横突综合征中,阿是穴和MTrP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临床治疗的重点。查找并解除MTrP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技术。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病痛(多数为MTrP)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等操作的新型针刺疗法。疏松结缔组织被认为是中医经络理论的物质基础[9],浮针疗法直接作用于该层组织,而且针尖指向MTrP,并配以扫散手法。与常规针灸疗法比较,浮针疗法直接针对局限性软组织伤痛的病因——MTrP,给予有效的刺激强度,激发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从而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10-11]。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 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56-159.

[3] 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1-32.

[4] 孙丽珠,魏永明,刘春涛.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治疗及发病机理探讨[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7):615-616.

[5] 徐继信,王坚.温针齐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志, 2010,26(11):44-45.

[6] Liang YA, Wang LL.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n "green tortoise probing cave" operation plus stuck needle method in treating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of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 7(5):286-287.

[7] David G. Simons, Janet G. Travel, Lois S. Simons,.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M]. US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998:578.

[8] 杨国法,靳聪妮,原苏琴.阿是穴的现代医学解析[J].中国针灸, 2012,32(2):180-182.

[9] 原林,焦培峰,唐雷,等.中医经络理论的物质基础——结缔组织、筋膜和自体监控系统[J].中国基础科学,2005,(3):44-48.

[10] 刘志良,潘清洁.浮针疗法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93-694.

[11] 刘悦,杨海涛,陆彦青.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51-553.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Fu’s Subcutaneous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L3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1,2,-1,-2.

1.,301153,; 2.,310012,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u’s subcutaneous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L3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L3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6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Fu’s subcutaneous acupuncture, versus the control group by ordinary acupuncture, and the therapeutic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The recover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respectively 72.2% and 97.2%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47.2% and 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Fu’s subcutaneous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L3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Fu’s subcutaneous acupuncture; L3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1005-0957(2013)01-0038-03

R246.2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1.038

2012-09-01

李新伟(1975 - ),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浮针压痛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