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汉语儿童早期指代错误现象个案研究

2013-06-07彭小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指代词义原型

彭小红,叶 洋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在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词义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儿童词义的发展表现为一系列语义特征的发展。罗斯克(Rosch)指出,儿童首先习得基本词汇,然后通常用这些基本词汇来指一些具体物体[1]。一般而言儿童都是先用原型理论来提取词义的特征,形成对词义的最初把握。但是,一旦儿童把他学会的词用在原型之外的所指上时,把原型同原型之外的所指进行比较,利用其共同点就可以把握到儿童从原型身上所提取的语义特征[2]。当儿童在原型身上提取的语义特征与我们规定的不相符时,儿童就产生了指代错误。而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词义迁移中会造成词义窄化、泛化和特化[2]。泛化指词汇的过分扩充,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连续现象,泛化不仅表现在句法运用上也表现在词义学习上[3]。

维利尔斯夫妇列举了很多儿童词义泛化的例子,这些例子在我们成人看来滑稽可笑,但在儿童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4]。窄化是指儿童使用一个词语时给了这个词更多的不属于这个词本身应有的限制[5]。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同目标语言不同,儿童的这种语言现象似乎更难以理解,但却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的[6]。

目前对儿童指代错误的研究还不多,彭小红、刘玉兰对儿童名词概念的掌握过程及出现的词义泛化现象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名词泛化现象普遍存在, 且一般为单一泛化, 并且还用范畴理论部分解释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7]。肖玲对早期儿童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使用泛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她认为泛化是儿童在自身交际目的的强大推动下,在利用概括和类推这两种策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认知”“语言自身”“语言输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充满创造的过程[8]。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儿童指代错误现象,笔者对两名说汉语儿童MHR(女)和ZHZ(男)在母语习得过程中的指代错误现象进行了个案研究。

1 个案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研究的语料主要来自对两名说汉语儿童MHR(女)和ZHZ(男)的跟踪观察,两名儿童均出生于长沙,独生子女,无语言障碍,父母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母亲均为高校教师,父亲均为公务员,在家用普通话与小孩进行交流,语言习得环境较为理想。

本研究用个案纵向跟踪观察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两名性别不同的说汉语儿童长期跟踪所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

1.2 语料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者在自然环境下对受访小孩与周围监护人或同伴的对话进行录音,每次录音时间约为一小时。两岁以前的录音周期为每周一次,两岁以后则每两周一次。每次录音结束后,调查者对儿童照顾者进行访谈,以便对小孩的语言产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录音后调查者根据CHILDES (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对儿童语料的转写格式人工进行文字转写,最后再由一名非转写人员核查以保证其准确性,本研究所用的语料均来源于此。

本个案研究分别从MHR(01;03;26—03;02;08①)年龄段选取16个观察点和ZHZ(01;00;18—03;02;06)年龄段选取16个观察点进行研究。本研究只关注语言表达层面上的习得情况,不分析儿童使用非语言手段来表达动作、时间意义的情况,并排除模仿、含糊不清和故事、诗歌、歌曲中出现含有指代错误的情况。对儿童由泛化、窄化和特化引起的指代错误,儿童的语义调整情况见表1~5。

表1 MHR和ZHZ名词泛化情况

表2 MHR和ZHZ名词窄化情况

表3 MHR和ZHZ名词特化情况

表4 MHR“马”语义调整情况表

表5 ZHZ“车”语义调整情况表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调查、统计可知,两名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出现了由泛化、窄化和特化引起的指代错误现象,但在经过语义调整后都正确地习得了词义。

2.1 研究结果

(1)表1是两名儿童由于泛化现象引起的系列指代错误,从最初所指到过分扩充的对象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儿童泛化现象是由于儿童只从原型身上提取了一个语义特征,然后根据这一特征把词用到具有这一特征的物体上。由此,造成了泛化引起的指代错误。

(2)表2是两名儿童由于窄化引起的系列指代错误,从表2中最初所指和限定的对象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词义窄化是由于儿童对一个词语词义限定过多,即从原型身上提取了过多误用的语义,对新的词语形成了一定的专指性,由此,造成了窄化引起的指代错误。

(3)表3是两名儿童由于窄化引起的系列指代错误,从表3中原本所指和特定化的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出现窄化现象是由于儿童在原型上提取了完全不同于目标语的语义特征。这一点可能让成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从儿童的认知角度出发是顺理成章的。

(4)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是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步做出词义调整的,一般都是由最初的对某一事物的特定化到泛化,然后经过平时的学习和观察最终完全习得正确的词义。

2.2 讨论

2.2.1 儿童认知与指代错误中泛化、窄化和特化间的关系

首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这三种错误现象是相关的。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儿童的指代错误是由于对某一事物的限定过多或过少,但是从儿童认知的角度出发,都是从原型身上提取某些语义特征,然后运用到他们认为符合这些语义特征的新事物上去。笔者认为造成指代错误的分类不过是成人将其与目标语比较得出的结果,作为儿童而言并无太大的差异。其次,这三种现象的界限也并不是十分清晰。如例(1)中MHR不仅用大象指代大象本身,还用大象指代老虎、熊、小蜜蜂、猩猩,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特化现象了。例(2)中ZHZ不仅用车指代汽车,还用来指代方形盒子一类的东西,这也是某种特化现象了。而例(3)中ZHZ虽然对树叶作了泛化,把如蝴蝶之类的东西都叫成树叶,可是他也并不一定把所有的树叶都叫成树叶,这就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窄化现象。例(4)中MHR把识字想象成为长沙理工大学,而不用识字来指代识字这种行为,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窄化现象,不过是窄化的极端想象而已[2]。

2.2.2 儿童语义特征的调整

语义调整是儿童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词义经过调整和深化,儿童才能习得语言。儿童的词义发展必然要向终极目标靠拢,靠拢的过程就是指代错误现象消失的过程,即泛化内缩,窄化外括,特化消失[2]。

在第一阶段,例(5)中MHR以“船”来指一个特定的她自己的玩具马。在第二阶段例(6)、例(7)、例(8)中以马指代马,牛,以大象指代大象,老虎,小蜜蜂,猩猩,从这一阶段以后MHR便开始了语义调整的过程。第三阶段在例(9)马和大象所指的泛化想象一个个分化出去,马仅指代马和驴,牛指代牛,象指代象,老虎指代老虎和熊。在第四阶段中,MHR的语义调整已经基本完成。

由于性别的差异,兴趣偏向不一样,ZHZ的语义调整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一阶段就是他对于各种车的词义认识。在第一阶段例(10)中ZHZ以车指代自己的玩具车。在第二、第三阶段中即例(11)、例(12)、例(13)中以公共汽车指代公共汽车以外的卡车,邮政车、牛奶车。以汽车指代小轿车、翻斗车、搅拌机。第三阶段,即例(14)中ZHZ能细化地分出公共汽车。只是卡车还在指代除卡车以外的邮政车,第四阶段中,ZHZ关于车的语义调整基本完成,能分清几乎所有的车。笔者认为这与性别中的兴趣偏向有很大的关系。但为什么男童对车的兴趣比女童大,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2.3 原型理论与儿童的语义调整

原型理论在儿童词义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义的调整也正是儿童不断在原型身上去提取语义特征,然后应用到新事物中去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在原型身上提取的语义特征过多或过少而导致泛化,窄化或者特化。但是随着语义的调整,最终泛化内缩,窄化外扩,特化消失。儿童的词义得到充实和深化,其表现就是原型向典型的深化。

如上文例(1)中所提到的MHR01;03;26用“娭毑”来称呼照顾自己的年纪稍大的保姆,后来在MHR被妈妈要求喊录音人时,也用“娭毑”来称呼年轻的女性,由此可见MHR在原型“娭毑”身上提取的语义特征是[+成年,+女性],因此,她用“娭毑”来称呼年轻的女性,但随着后来MHR语义的调整,她逐渐习得了“娭毑”这个词语的另一个限制因素[+年老女性],最终完全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义。这样的例子也能在另外一个研究对象ZHZ身上找到。如在例(15)中,ZHZ01;08;01习得“小鸟”这个词,后来在被问到鸡是什么的时候,以“小鸟”来称呼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ZHZ在“小鸟”这个原型上提取的特征就是[+羽毛,+喙,+两足],因此他觉得可以用“小鸟”来称呼鸡。

3 结语

通过对说汉语儿童MHR和ZHZ的长期跟踪调查,分析他们三岁以前名词习得过程中的指代错误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儿童在开始习得名词的过程中都会有指代错误现象,且指代错误现象大致由泛化、窄化、特化引起。从所收集的指代错误的语料中可以看出泛化现象是出现最多的指代错误现象。儿童的语义调整是一个发展比较快速的过程,研究对象基本都在三岁前习得大部分日常词汇的词义。

本研究进行的早期儿童指代错误的个案研究与李宇明关于词义发展的理论基本一致。了解造成儿童指代错误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儿童学习语言,儿童从原型身上正确地提取语义特征对儿童认识新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一点,引导儿童学会合理地从原型身上提取语义特征。

[1]Taylor, John 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5.287-288.

[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16-219,127-128,130,132.

[3]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22.

[4]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39-340.

[5]Aitchison J.The Articulate Mammal:An Introductionto Psych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search Press,1998.45-49.

[6]李宇明.儿童习得语言的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2):34-35.

[7]彭小红,刘玉兰.论儿童早期名词习得过程中的词义泛化现象[J].宜宾学院学报,2008,(11):95.

[8]肖玲.早期儿童语言泛化现象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67-72.

猜你喜欢

指代词义原型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包裹的一切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