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发病现况的研究进展

2013-06-05蒙彦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乳房研究进展发病率

蒙彦军

乳腺癌发病现况的研究进展

蒙彦军

乳腺癌;发病现况;研究进展

据临床妇科数据统计发现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患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对女性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为关键的并不是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技术而是做好乳腺癌的预防工作,因而需要对乳腺癌发病现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乳腺癌发病现状与职业、年龄、体重指数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 乳腺癌发病状况与职业的关系

研究发现乳腺癌多发病于职业为工人人群中,发病率高达48.00%,主要原因是工人所处的环境差,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其次发现乳腺癌在职业为农民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7.00%;乳腺癌在自由职业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6.00%;乳腺癌在职业为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的发病率依次递减,分别为6.36%、5.30%与3.64%[1-2]。

2 乳腺癌发病状况与年龄的关系

据临床调查显示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均为中老年人,而乳腺癌并非在短时间内所能形成的,为逐渐积累形成。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存在显著的关系,年龄<25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较低,年龄>31岁患乳腺癌的几率逐渐升高,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41~50岁,年龄>51岁的乳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近些年因工作压力高及不规律饮食等[3-4]导致城市20~35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具体情况见表1。

3 乳腺癌发病状况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体重指数较高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它主要与性激素变化有联系。肥胖人群因脂肪过多而引起雌激素总量增加,促进雄烯二酮转化成雌烯二酮,雌激素总量增加会致使乳房受到刺激,长期如此乳房会出现异常增生,因而诱使乳腺癌的产生[5-6]。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乳腺癌发病状况与年龄的关系(%)

表2 乳腺癌发病状况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4 乳腺癌的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熬夜、加班或减少熬夜、加班的次数,勿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化妆品;避免油炸食品、烧烤食物,控制吸烟、饮酒度[7-8],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取,避免因食物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亦诱发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从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升高。应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如花椰菜、甘蓝、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多吃谷类、豆类、海藻类食物及含碘食物如海带、木耳等[12-15]。增加日常运动量,可经常去健身房、小区公园等进行锻炼,有条件的亦可在家中进行,以降低乳腺癌发病率;远离吸烟者,有研究显示尽管自己不吸烟,但家属、朋友、同事等均有吸烟的习惯,若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其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达72%[9-11];掌握生育时机,年轻女性怀孕期间能够产生大量的孕激素,这对于保护乳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家政策建议晚婚晚育,但是生育年龄最好控制在35岁以下,否则可能会因孕激素缺乏而无法起到保护乳房的作用。

5 结语

诸多因素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生,包括年龄、遗传等因素,同时包括外在的如病毒、环境等;本文主要研究乳腺癌与职业、年龄、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职业乳腺癌的发病率存在差异性,工人的发病率最高,技术人员的发病率最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具有紧密的联系,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0~50岁;同时亦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和体重指数呈正比,即体重指数越高,乳腺癌的发病率越高[16-18]。然而对于乳腺癌最好应对方法是预防控制,因此中年女性需要增加日常锻炼来增强体质,同时合理饮食结构以确保体重指数介于正常范围;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工作亦十分必要,一旦发现乳房部位有不适如肿块、乳头改变等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1] 方志沂,邱晓光.乳腺癌的分布规律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科医学,2002,2(06):431-432.

[2] 朱素文,蒋明,许勤.乳腺癌化疗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6(11):88-91.

[3] 郭琪,郭宇飞.青年女性乳腺癌国内现状和研究进展[C].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24(5):1173-1178.

[4] 陶旻枫,丁辉,刘丽,等.北京地区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12(05):632-635.

[5] 关厚生,黄惠萍.5755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3(08):225-227.

[6] 李军,王茂生,黄健,等.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8(02):89-92.

[7] Howe G, Hirohata T, Hislop T, et a1. Dietary factor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Combined 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 J Na Cancer Inst, 2005,82(7):561.

[8] Ben ZH, Gilbar O, Lev S.Coping with breast cancer: Patient, spouse, and dyad models[J]. Psychosom Med, 2001,63(1):313-324.

[9] 刘山,黄晓蓉,易瑛.近20年乳腺癌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变化分析[J].华西医学,2007,11(04):237-239.

[10] Price MA,Tennant CC, Butow PN, et al. 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rcinoma:Part II life event stressors,social support,defense style, and emotional control and their interactions[J]. Cancer, 2001,91(4):686-697.

[11] Cordova MJ, Cunningham LL, Carlson CR, et al. Social constraints, cognitive processing,and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J].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1,69(4):706-711.

[12] 李雪莲,何苗,许志远,等.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6,10(01):512-514.

[13] 金宗浩,党云文.我国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C].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10(17):719-721.

[14]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1,20(3):157-160.

[15] 方亚,施侣元.乳腺癌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及其趋势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611-614.

[16] 吴亚群,薛新波.乳腺肿瘤[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7] Last JM, Editor.A Dictionary of epidemiology (4th edition)[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8] 刘姚成,廖娥英.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5(4):250-251.

R737.9

A

1673-5846(2013)03-0440-02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600

猜你喜欢

乳房研究进展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