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2013-06-05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罗哌助产卡因

陈 豪

单纯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陈 豪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实际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待产的16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80例接受连续硬膜外持续镇痛,作为实验组,另外80例无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而实验组产妇则采用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9例(11.25%),自然产66例(82.50%),剖宫产11例(13.75%),阴道助产3例(3.75%);对照组产后出血11例(13.75%),自然产41例(51.25%),剖宫产34例(42.50%),阴道助产4例(5.00%)。实验组0级疼痛79例(98.75%),I级疼痛1例(1.25%);对照组II级疼痛15例(18.75%),III级疼痛65例(81.25%)。结论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镇痛效果可靠安全,应积极推广使用。

罗哌卡因;分娩镇痛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获得了明显改善,安全无痛分娩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问题。如果采用不适宜药物进行镇痛不仅会影响分娩,而且还会对孕妇及婴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选择理想药物是开展安全无痛分娩的先决条件[1]。本文对采用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孕妇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待产的16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23~31岁,平均年龄为26.31岁。所有产妇排除妊娠合并症及头盆不称现象,其中80例接受连续硬膜外持续镇痛,作为实验组,另外80例无分娩镇痛要求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孕期、年龄、产次等情况比较无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而实验组孕妇处于活跃期产程期间,其宫口宽度在2~3cm之间时立即组建静脉通路。首先取左侧卧位,从L2、L3之间的缝隙处开展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侧置管3~4cm,注入0.125%(0.1%~0.15%)罗哌卡因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给予配好的0.125%罗哌卡因6~8ml,连接微量注射泵,每小时注药5ml,如患者有痛感可每次推注4~5ml,间隔时间至少要15min。如果没有获得理想宫缩,可考虑静脉滴注缩宫素或施行人工破膜,确保宫缩强度与频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胎儿娩出后停止微量注射泵。

2 结果

完成分娩后统计分析两组相关数据可知,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66例获得自然分娩,11例剖宫产,3例阴道助产,9例引发产后出血;而对照组中仅有41例获得自然分娩,34例剖宫产,4例阴道助产,11例引发产后出血。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感受到I级疼痛,对照组15例II级疼痛,65例III级疼痛。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分娩疼痛级别对比分析[n(%)]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应激心理,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均会提高对疼痛的敏感性,由于过度紧张导致交感神经亢进,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子宫胎盘血供下降,同时又可导致换气过度诱发呼吸性碱中毒,使母体血红蛋白的释氧量减少,影响胎盘氧供。疼痛还可使产妇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过度,产力不足,产程延长,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多种因素作用增加了胎儿窘迫发生的危险性[2]。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较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低浓度的罗哌卡因有确切的分娩镇痛作用,且很少有运动神经阻滞[3]。而实施麻醉后疼痛消失,大脑解除了紧张状态,产妇得到了休息,从而避免了母体耗氧量增加,有利于改善胎儿供氧状态,减少新生儿酸碱失衡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实验组产妇在药物注射5~10min后疼痛症状逐渐消除,精神平缓安静,能够为第二产程积蓄力气。在完成分娩后,实验组出血9例(11.25%),自然产66例(82.50%),剖宫产11例(13.75%),阴道助产3例(3.75%);对照组出血11例(13.75%),自然产41例(51.25%),剖宫产34例(42.50%),阴道助产4例(5.00%)。实验组0级疼痛79例(98.75%),I级疼痛1例(1.25%);对照组II级疼痛15例(18.75%),III级疼痛65例(81.25%)。以上数据充分证明,采用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为机体恢复正常提供广阔平台,另外胎儿由于窘迫率下降,行剖宫产机率也得到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获得明显镇痛效果,在加速产程的同时并不会提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及剖宫产情况均显著优于无镇痛措施的产妇,且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周朝明,农君,农木本,等.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及其复合液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01):14-16.

[2] 毛慧敏,董振明,路红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19(04):475-476.

[3] 高丽娟,陈蕾,周华,等.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对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2):119-120.

R614

A

1673-5846(2013)03-0140-02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药学校,河南开封 475400

猜你喜欢

罗哌助产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