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3-05-29徐文玉郝永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康复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血管性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李 阔 徐文玉 郝永红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康复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老年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VD)以及混合性痴呆,而在我国VD的发病率在老年中最高〔1〕。VD是比较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由出血及缺血或者急、慢性缺氧脑血管疾病所致。另外,高血压、肥胖、心脏病以及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是导致VD的危险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计算理解等能力减退,甚至某些患者还伴有语言、情感、视觉或者人格持续性的损害〔2〕,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V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0例老年VD患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67~83〔平均(74.68±10.02)〕岁;80例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的VD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7~82〔平均(73.24±9.53)〕岁,其中文盲6例,小学5例,初中8例,高中8例,中专以及大学以上13例,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在12~19之间;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8~83〔平均(75.04±10.89)〕岁,其中文盲5例,小学6例,初中9例,高中8例,中专以及大学以上12例,MMSE评分在12~19之间。所有患者通过痴呆修正量表(HDS)评分显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文化教育程度、MMSE平均值及HDS平均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具体病情选用抗血小板抑制剂阿司匹林50~100 mg,1次/d;血管扩张剂环扁桃酯;钙拮抗剂、降压、降脂及降糖等药物;盐酸多奈哌齐每次5 mg,1次/d。实验组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均由专业康复训练师进行训练。(1)运动疗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起床、洗脸、刷牙、穿衣、购物、打电话、整理内务等方面的训练,使患者具备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经常给患者捏腿按摩、擦拭身体、翻身拍背等以活动筋骨,防止肌肉萎缩,并保持患者的生活环境干净。对于运动障碍不太严重的患者,要通过器械的帮助进行运动功能恢复的训练。(2)记忆力训练:由于痴呆患者可以保留远记忆,所以主要从听觉、视觉及动作这三方面进行记忆训练。首先主要训练患者对平时生活的记忆,主要是通过不停地向患者讲述生活的基本常识或者患者身边发生的最新大小事来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记忆。可以利用识字卡片及动物水果卡片训练患者的辨认能力,并让患者识别数字及几何图形卡片如三角形、正方形等,让患者数边的个数或计算等,以达到保存记忆的目的。(3)心理训练:对于情绪悲观的病人根据其心理特征给予开导,对其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法的可靠性,讲述治愈的案例,使患者重拾勇气和信心战胜疾病。(4)注意力训练:可以依据患者的喜好安排相应的棋牌类游戏和手工类操作训练,如象棋、跳棋、扑克及积木、拼图等,并安排相应的奖励措施,如拼图完成后可得到一定的奖励。并开展娱乐活动如唱歌、游戏等以提高患者的参加积极性。(5)定向力障碍训练:主要是训练患者对时间、地点及人物识别。为了增加患者对人物的熟悉度,可在每次训练时语言亲切、面容和蔼地表述某一物品的特征。并在病人的房间设置明显的标志物来训练对地点的定向记忆。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通过MMSE评分和HDS评分检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MMSE评分共有30项,量表总分在0~30分之间,操作或者回答正确得1分,否则为0分,并将得1分的项目总和相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值差异不大;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40 16.89±3.99 25.02±1.89 0.03对照组 40 16.88±3.90 21.06±1.74 0.04 P值实验组0.89 0.02

2.2 两组患者的HDS评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H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DS评分(P<0.05),且实验组的HDS评分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DS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40 18.92±3.64 26.03±1.72 0.031对照组 40 18.04±3.71 20.99±1.64 0.033 P值实验组0.78 0.027

3 讨论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病症状及语言、认知、智力的功能性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3〕。因此,加强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4〕。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脑部微循环的药物(阿司匹林等)、血管扩张剂(环扁桃酯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神经元保护剂、脑循环代谢改善药等〔5〕,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不是太明显。康复训练治疗可以使患者身心健康及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在VD的治疗中,康复训练治疗经常与常规药物疗法联合应用。康复训练治疗通常是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痴呆程度及认知障碍程度进行制定〔6〕。报道显示进行康复训练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未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且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7,8〕。认知和语言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运动疗法可以防止身体的其他并发症并避免了其他功能的严重衰退。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本研究说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可使老年VD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的改善。

1 张 辉,张昊昕,张朝东.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影响的NMDAR1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0):949-51.

2 孙雪莲,刘 爽,夏彩秋,等.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3-4.

3 王 静,许梦雅.40例老年痴呆病人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89-90.

4 李 敏,胡 波,熊光润,等.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1):6-12.

5 卢海丽,杨建芳,赵新民,等.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10;32(13):1790-2.

6 肖悠美.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2012;15(4):83-4.

7 陈 艳,王 燕,李玉琼.血管性痴呆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1):4861.

8 何小花,王雪峰,曾学清,等.综合康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0):2510-1.

猜你喜欢

血管性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