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谈判就是为国家争取战略机遇期——专访多哈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2013-05-28刘梦羽发自卡塔尔国多哈

中国报道 2013年1期
关键词:解振华多哈议定书

本刊记者 刘梦羽 发自卡塔尔国多哈

2012年12月4日下午,在卡塔尔多哈国际会议中心,“基础四国”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主持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

原定于2012年12月7日结束的多哈气候变化大会,在延期一天之后戏剧性地落下帷幕。从决议内容看,多哈大会成果有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依然僵持,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及俄罗斯已明确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美国拒绝对气候友好技术转让问题展开谈判,成为“最牛钉子户”。在这样一场历时近半个月的艰苦谈判中,中国追求的目标何在?世界各国表现如何?本刊特派记者在大会现场专访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中国应该做更多?

解振华告诉记者,这次会议主要还是要求发达国家兑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规定的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的承诺。

解振华从1982年就开始从事环保工作,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有着深入的看法:“今天,全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极端气候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遭受的危害更大。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减缓,一是适应。二者互相关联。如果加大减缓气候变化的力度,适应气候变化的压力就会减轻。而如果大幅增加排放量,气候变暖的速度就会加快。”

不少多年从事气候报道的国外记者都对解振华印象深刻,因为2011年在南非召开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解振华的即席发言激烈而强硬,他明确批评西方国家拒不履行已有承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2012年已经是他第四次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气候大会。解振华再次向记者重申中国立场:“中国所坚持的,是在《公约》和《议定书》的框架下,既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减排,又让它们落实承诺,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力。而某些发达国家以经济‘困难’为借口,拒不履行自己的承诺,不愿意出钱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想通过气候变化问题来制约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在解振华看来,要求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大幅减排是不现实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明显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5000美元,正在向工业化、城市化过渡。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四万至五万美元,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根据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排放量会增加,完成工业化、城市化之后,排放量会下降。中国正处在曲线的上升阶段,而发达国家则处在曲线的下降阶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国坚持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每次在世界气候大会上,解振华的努力目标之一,就是“希望世界各国能够尊重中国的国情,允许中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比如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效果明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减排量都没有中国大,但它们希望中国做得更多。”说到这里,解振华有些无奈。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寻找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点

在来多哈之前,解振华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一次艰苦的谈判。每年气候谈判有很多次,各国都很清楚彼此的诉求、要求和底牌。已有的《公约》和《议定书》是基础,“巴厘行动计划”、“哥本哈根协议”、“坎昆协议”、“德班决定”是基石,所有国家必须在现有的轨道上进行谈判,同时根据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做出一些新决定。

多边机制、气候变化谈判最终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解振华认为,“在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各国的利益,找到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点。这是关键所在。”

解振华比较认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的作用,“从潘基文秘书长在开幕式的讲话和他与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对话,都可以看到,他对会议的预期与基础四国、特别是中国是一致的。他也希望完成《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发达国家切实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公约》框架下,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其他要素均有所发展,而且所有工作组要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启德班平台的谈判。”

对于欧盟、美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多哈气候变化会议上的表现,解振华的看法是,欧盟在气候变化谈判的整个过程中一直起着推动作用。欧盟完成了《公约》、《议定书》中提出的一些任务,但距离实际能力和潜力还有较大差距。

“美国或者说‘伞形集团’在气候变化谈判的多边机制无所作为或者作为不大。但同时也应该承认,它们在国内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

解振华告诉记者:“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它们很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但它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和摆脱贫困。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和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既提高适应能力,又积极减缓气候变化。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迫切问题是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应该允许它们优先发展,同时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在这位63岁的老环保人眼里,“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中国自觉的追求,因为发展中国家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再走发达国家历史上错误的老路。”

猜你喜欢

解振华多哈议定书
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滥用情况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方法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鹰击长空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三议定书
WTO框架下《信息技术协议》的结构规范与扩围调整——兼对多哈回合谈判受挫的反思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基础四国”部长新闻发布会
《京都议定书》的废止与再续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