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2013-05-25邓泽宏何应龙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湖北竞争力责任

邓泽宏,何应龙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企业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邓泽宏,何应龙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明晰企业社会责任与湖北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和加强湖北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湖北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揭示了坚持社会责任战略和全面发展理念对湖北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大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竞争力;影响

一、引言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以来,经过近90年的酝酿、演绎,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三个中心圈”概念、“金字塔”概念、“三重底线”概念,按照美国学者阿尔奇·卡罗尔的划分,企业社会责任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在理论的指导和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也不断向纵深发展,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崇尚利益至上,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以环保、劳工、慈善以及人权等内容为重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促使企业日益重视环境问题、劳资纠纷和企业责任战略,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并日益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国外的相关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是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中长期盈利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Curtis C.Verschoor和Elizabeth Murphy(2002)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研究”项目。该项目按照企业对员工、股东、社区、环境、投资者、妇女以及少数民族等七大利益相关者所提供的社会责任服务和活动为标准评选出100家“最佳企业”,比较这些企业与“标准普尔(S&P)500强”企业3年内的销售增长率、净利润率、利润增长率等8项财务指标,结果前者比后者的整体财务状况平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1]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影响是另一个引起关注的问题。代表性的成果是Mohr,Webb,Hatris(2001)等历时3年的研究表明:求职者或员工十分重视企业责任的实施状况,并以此作为衡量企业是否适合自身发展的重要指标。[2](p45-72)当企业的价值观文化与自身发展产生冲突时,5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会选择离开企业。Hill Knowlton和Harris(2003)的互动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

第三个方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效果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A8000的实施效果,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1)SA8000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积极影响。John Brooks(2002)认为SA8000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到目前为止所公布的标准中最好的标准,可以在各个行业的不同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企业中得到圆满实施。TomDeluca(2005)认为SA8000标准的实施非常有效地代替了企业对供应商的审核,提高了交易效率,也节俭了企业的成本投入。Fitz Hilaire(2008)认为SA8000对人力资源的影响非常显著,易获得消费者和员工乃至国际市场的认同。(2)SA8000会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带来不利影响。Vithoon Simachokedi(2006)认为由于外国贸易伙伴提出达到SA8000标准的时限要求,大大加剧了泰国出口企业的压力。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技术顾问Wan Ling(2004)认为SA8000标准只是一种普通的非强制性的国际商业认证标准,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企业不宜盲从。前联合国秘书长Kofi A. Annan(1999)则更为谨慎地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劳工、环境以及人权领域存在的问题成为部分国家用来衡量开展自由贸易的条件,这个问题需要认真且慎重的思考和处理,以免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出现的借口。[3]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有:朱彬(2003)、叶海燕(2004)、黎友焕(2004)等认为SA8000可能带来新型贸易壁垒,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竞争力的扩张;[4]梁小民(2003)、张建霞(2006)等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对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有限;[5]罗怡芬(2003)、胡晓颖(2006)、徐军(2006)、刘春英(2006)等综合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推行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6](p78-81)卢代富(2004)则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推行的相关问题及其益处;[7]张文兵(2003)、罗怡芬(2003)等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8](p123-126)牛建军(2004)、侯志阳(2006)等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9](90-92)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作为当前国际上主流的企业发展战略之一,其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大成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又会为企业带来优良的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这两个方面的此消彼长如同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投入褒贬不一一样,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否一定能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本文将选取我国中部的湖北省上市公司作为调查样本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湖北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中国社会进步和人权意识的增强以及不断出现的产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会扩大到该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改善了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产品获得普遍认可,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声誉,随着利润率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改善了员工的生活生产状况,缓和了劳资矛盾,也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然而,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基础不如东部发达地区,生产标准建设相对滞后。2009年7月至9月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对全省民营经济的调查显示,92%的民营企业没有社会责任管理记录,一些民营企业还存在对产品的不真实宣传、对客户的故意欠款行为,少数企业未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宿舍条件和加班报酬。由于企业负担较重,大部分民营企业选择通过成本的外部化,包括忽视环境污染,过度开发资源,使治污环保成本外化为社会成本来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导致企业在能耗、环保等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凸显了民营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于湖北省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于企业竞争力而言是福祸相依的。其中的不利影响有:(1)因增加劳工权益保护的投入而增加的人力成本。(2)因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而增加的成本费用。(3)因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维护支出而增加的运营成本。(4)因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相关费用内部化而增加的产品成本。(5)社会公益责任的投入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经济能力。与成本劣势相对应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践行之后的市场、资源、合作和声誉优势,这种优势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竞争力的有利影响。(1)重视员工权益,有利于激发员工劳动热情,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凝聚力,创造和谐内部环境。(2)重视股东、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利益,有利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和谐共进的经济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分配,增强企业获取经营资源的能力。(3)履行环境责任,能使湖北企业打破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贸易封锁,为产品戴上“绿色荣誉”,获得国际认可,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履行公益责任,展示湖北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良好形象,有利于产品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同时激励员工士气,增强内部的凝聚力,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和氛围。(5)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减少政府管制和干预,赢得消费者信赖,减少运营成本。(6)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声誉,增加了湖北企业对投资方的吸引力,使企业获得更强的发展动力,减少交易和谈判成本。(7)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企业转型和规范发展,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力。

三、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湖北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研究假设。

基于前文论证,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Hl):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股东责任正相关;

假设2(H2):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员工责任正相关;

假设3(H3):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顾客责任正相关;

假设4(H4):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债权人责任正相关;

假设5(H5):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供应商责任正相关;

表165 家样本企业

表2 变量设定

表3 企业社会责任与湖北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假设6(H6):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正相关;

假设7(H7):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政府责任正相关;

假设8(H8):湖北企业竞争力与湖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相关。

2.样本来源和选择。

2011年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湖北省内企业共74家,考虑到ST和*ST公司的财务状况异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能力不足,企业竞争力及其变化不显见,本文剔除了其中的9家ST和*ST公司,选取剩下的65家湖北省企业为研究样本企业。根据这65家湖北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年报数据为分析样本数据,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所有样本数据均来自中国证监会指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的权威官方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3.变量设定。

本文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包含企业对股东、员工、顾客、债权人、供应商、社区以及政府的责任,主要通过财务报表中企业与员工、股东、顾客、债权人、供应商、社区、政府的财务关系数据反映出来。变量、指标设定见表2。

4.数据分析。

(1)相关性分析。

对样本数据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湖北企业绩效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

根据相关性判别规则,相关系数r取值为0≤│r│<0.3,则无相关;0.3≤│r│<0.5,则低度相关;0.5≤│r│<0.8,则显著相关;│r│≥0.8,则高度相关。表2数据显示,湖北企业社会责任诸利益相关者中,只有企业对股东、消费者、政府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1、0.56与0.73);企业对员工、债权人(短期负债)、供应商、社区的社会责任与湖北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呈低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38、0.36和-0.32);企业对债权人的长期负债与湖北企业竞争力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由此可见,对于湖北企业而言,投资者、消费者和政府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为重要。首先需要认真审慎履行责任的。三者分别涉及到企业的资本、市场和政策环境,在中部地区融资渠道有限、市场不完善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履行好对投资者、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至关重要。其次,最接近显著相关的是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东部地区不同,中部地区有经验有技能的员工存在着是否“孔雀东南飞”的心理博弈,湖北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得人才难留的问题,能否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的竞争力影响较大。再次,企业对债权人(短期负债)、供应商、社区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低度相关,对于湖北企业提升竞争力而言,需要维持平衡关系,履行基本责任即可,而企业对债权人的长期负债(资产负债率)与湖北企业竞争力无相关关系,这也应证了现代化企业都具有高负债率的现实。

对于湖北企业对社区责任,本文数据是企业在短期内的慈善捐赠和社区支出,这种对社区的公益责任带来的是后期的企业形象、声誉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竞争力的增长,即长期效应下,假设H6是成立的。对于当下湖北企业竞争力而言,由于一时的投入不可能带来整个市场即时的回报,反而增加了成本开支,只能对企业绩效(竞争力)有负面影响。因此,企业的慈善捐赠和社区公益投入如果是暂时的或一次性的,对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贡献有限。因为需要长期效应显现,只有企业战略性的长期慈善捐赠和社区公益投入,才会带来湖北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所以,企业具有清晰的兼顾公益的发展战略对于湖北企业竞争力大有裨益。

(2)回归分析。

对于表1中变量,取企业竞争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其他指标为解释变量。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等式(1)表明:企业竞争力(Y)与企业对股东责任(X1)、企业对消费者责任(X3)、企业对政府责任(X9)正相关,说明湖北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重点关注和增加对投资者、客户和政府的责任投入。这里与前文分析是一致的,符合中国制度特色下企业发展的实情,证明了假设H1、H3、H7是成立的。对等式(1)的结构分析表明,企业对股东责任(每股收益增长率X1)每提高或降低1%,湖北企业竞争力(资产净收益率Y)平均提升或下降0.049%;企业对消费者责任(销售增长率X3)每提高或降低1%,湖北企业竞争力(资产净收益率Y)平均提升或下降0.185%;企业对政府责任(总资产税费贡献率X9)每提高或降低1%,湖北企业竞争力(资产净收益率Y)平均提升或下降0.396%。可见,股东、消费者和政府三者之中,湖北企业首要的是认真履行对政府的责任。

由此可见,前文假设H1、H2、H3、H4、H5、H7都是成立的,长期效应下,假设H6也是成立的,即短期内湖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长期状况下,因假设H6成立,湖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均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即假设H8成立。坚持社会责任战略和全面发展理念对湖北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竞争力意义重大。

四、结论

实证表明,湖北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对股东、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投入正相关,因此,湖北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重点关注和增加对投资者、客户和政府的责任投入。湖北企业需要谨慎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因为中部地区有经验有技能的员工存在着是否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心理博弈。企业对社区的公益责任带来的是后期的企业形象、声誉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竞争力的增长。这种慈善捐赠和社区公益投入如果是暂时的或一次性的,对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贡献有限,只有战略性的长期慈善捐赠和社区公益投入,才会带来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因此,企业具有清晰的兼顾公益的发展战略对于湖北企业竞争力大有裨益。

从短期来看,湖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利大于弊。长期状况下,企业坚持全面的发展战略,承担社会责任均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无弊。即湖北企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对提升竞争力意义重大。

[1]Archie B Carroll,Ann K Buchhoftz.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黄煌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Lois A.Mohr,Deborah J.Webb,Katherine E.Harris. Do Consumers Expect 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uying Behavior[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01,35,(1).

[3]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M].United Nations,Geneva.1999.

[4]黎友焕.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梁小民.积极应对SA8000认证[N].深圳商报,2003-12-5.

[6]罗怡芬.SA8000:一种新的竞争优势资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15,(7).

[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文兵,葛永波.社会责任认证(SA8000)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管理现代化,2003,23,(5).

[9]牛建军,王均新.积极推进SA8000标准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J].上海企业,2004,34,(6).

责任编辑 周刚

F320.3

A

1003-8477(2013)10-0065-04

邓泽宏(1954—),男,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何应龙(1968—),男,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博士,副教授。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DEA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湖北竞争力责任
The rise of China-Chic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驰援湖北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湖北武汉卷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