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与C T诊断甲状腺癌的比较研究

2013-05-23聂红军陈德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二者包膜甲状腺癌

聂红军 陈德强

1.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 410004;2.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 410004

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目前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发现甲状腺癌的最重要的方法,彩超及CT均是重要的检查方法。二者各自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已有较多报道,本次研究即对二者的准确率和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67例,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41.9±7.1)岁,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后均确认为甲状腺癌。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颈部彩超和CT检查。

彩超检查:每位患者使用ALOKA4000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仪进行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及颈部淋巴结等,并对肿块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

CT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VCT型螺旋CT机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下颌角至主动脉弓的上缘,扫描的角度应垂直于颈椎的纵轴线,层距和层厚为1.25 mm,螺距0.9。扫描的视野为150~200 mm。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67个病灶彩超全部检出,诊断准确率为82.1%(55/67),结果表明显示病灶内钙化占74.6%(50/67),其中微钙化占 59.7%(40/67),粗钙化占 14.9%(10/67);病灶内血流多较丰富(如图1所示),血流最大峰值流速为(27.5±6.7)cm/s, 阻力指数 (RI)为 0.75±0.08。 颈前区发现转移性淋巴结的占29.9%(20/67)。

本次研究中,67个病灶CT全部检出,诊断准确率为80.6%(54/67)。 68.6%(42/67)病灶内见钙化,47.7%(32/67)为微钙化,14.9%(10/67)为粗钙化。病灶累及周围组织器官的为31.3%(21/67),在 CT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的为92.5%(62/67)(如图2所示)。颈前区及上纵隔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占35.8%(24/67)。

结果表明两组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825),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 89.5%(60/67)。

图1 CDFI病灶内可见较丰富不规则血流信号

图2 CT右侧甲状腺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3 讨论

本研究中病灶主要表现为瘤体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为低回声,不均匀,这是甲状腺癌的主要特征。由于甲状腺癌细胞大而重叠,而间质成分少,在超声图像中不会形成强的反射界面,故以实性低回声多见[1-2]。甲状腺钙化特别是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3]。本研究中有57个病灶超声检查显示钙化,微钙化的检出比例远高于粗钙化(59.7%/14.9%)。瘤体血流多较丰富,血管走行不规则,典型病灶为高速高阻血流。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RI﹥0.7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最佳界限值[4],本研究数据中的RI达到了(0.75±0.08),较准确预测出恶性肿瘤。出现圆形、椭圆形低回声淋巴结,有细点状的钙化及较丰富血流提示淋巴结转移,本研究中淋巴结转移占29.9%。

由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含碘高,所以CT密度值明显高于邻近软组织,对比度好。而当发生甲状腺肿瘤时,形成CT图像上的低密度区。本研究中甲状腺癌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软组织肿块,边界大多较为模糊,病灶的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微钙化的检出比例高于粗钙化(47.7%/29.8%),钙化的检出低于彩超检查的比例(74.6%/68.6%)。这可能是因为CT的部分容积效应,对1 mm或更小钙化容易遗漏。增强扫描后主要表现为瘤体不均匀强化。瘤周“半岛样”结节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之一[5-6],在CT上表现为瘤体内不规则低密度区的周边见“半岛样”强化结节,本研究中半岛样强化结节出现7例。瘤周“强化残圈征”是甲状腺癌的又一特征性表现[7-8],为瘤周包膜或假包膜被破坏,其外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受侵犯所致,本研究中有9例出现“残圈征”。CT可以很好地区分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当病灶部位与气管、食管之间脂肪间隙消失并部分包绕气管、食管,可视为邻近组织被侵犯,这在本研究中有31.3%的病例出现。CT观察颈部淋巴结尤其是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时因不受骨骼及气体干扰较超声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例CT检查淋巴结转移占35.8%。

由于彩超与CT成像原理不同,二者对病灶的评判有所差异。彩超在血流动力学,微钙化的识别,检查的可重复性等方面具有优势,CT在识别病灶的边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淋巴结的转移等方面更加客观。从整体诊断准确率来看,二者基本一致,两种检查方法的联合诊断准确率有提高,如果加用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则诊断准确率会更高。

[1]敖小凤,高志红.甲状腺癌流行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7-219.

[2]侯锐,刘成国,王宝刚,等.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1997,13(5):44-46.

[3]刘洪枫,唐伟松,杨志英,等.甲状腺钙化性病灶与甲状腺癌[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5):626-629.

[4]刘光德,谭华丹,陈益彩.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10-111.

[5]常城,李文彬,庄奇新,等.UC和CT对甲状腺癌定性和淋巴结转移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1):27-29.

[6]陈寅,邹新农,李威.螺旋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3(11):1846-1847.

[7]谢榜昆,关玉宝,,小平,等.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癌症,2003,22(2):192-197。

[8]胡建修.CT鉴别诊断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 388-389.

猜你喜欢

二者包膜甲状腺癌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最新认识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